【摘要】我國的網絡環境下金融風險的監察與管理存在著法律體系不完善、行業協調和風險監管不理想以及網絡金融的發展不適應等諸多不足。因此,要通過健全法律制度、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完善監查管理體制、調整監查管理策略以及構建安全體系等措施來加強我國網絡金融風險的監管。
【關鍵詞】網絡金融 金融風險 管理
一、引言
網絡金融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金融的結合體,廣義上,網絡金融包括其運營相結合的網絡金融市場、網絡金融機構及相關的外部環境。狹義上,網絡金融是以提供金融服務的供應商為基礎,以互聯網作為媒介,以用戶終端為操作界面的新型金融業務操作模式。網絡金融發展使我們即將面臨著不同于傳統金融業務風險的新金融風險,其表達方式也將改變,分析這種新型模式下的風險,加強防范和管理,是我國金融改革、實現穩健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有很深的意義。
二、網絡金融的特征
與傳統金融相比,網絡金融有如下兩個明顯的特征:
(一)信息化、虛擬化
金融市場是一個信息的市場,也是一虛擬的市場。這個市場中,具有價值的和流通的是信息?;ヂ摼W技術的引進強化了金融行業的信息化特征,在其運作上改變了傳統模式向信息化轉變,主要表現在:經營地點虛擬化,金融機構改變為網址,即空間上的虛擬化。電子貨幣、數字貨幣是經營業務的虛擬化最直接的表現形式,互聯網金融產品和金融業務使經營過程虛擬化。采用電子數據化運作方式的網絡金融業務,由銀行賬戶管理系統、電子貨幣和網上服務系統等組成的數字網絡處理業務。
(二)一體化
網絡金融的出現大力促近了金融業混業經營的繁榮發展。在金融業務網絡化的過程中,計算機系統將滿足和管理客戶的金融及信息需要??蛻舻膫鹘y金融服務將在網絡上得到滿足。其次,網絡技術的發展使金融機構能更準確、更有效地傳遞處理大量信息,從而使金融產品更新能力逐步增強,從而使客戶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日益完善其作用的相同之處逐漸增加。計算機網絡技術使得金融業務的成本降低,金融市場將不再出現中介服務,增加其透明度,使得金融業競爭日趨激烈。
三、網絡金融風險分析
(一)風險來源
網絡金融主要經營虛擬金融業務,如電子貨幣及電子結算,因此其不但具有傳統金融業務所存在的風險,如: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市場風險外,在技術、業務和法律方面,還存在以下風險:
1.技術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安全風險和技術選擇風險。
2.業務風險。網絡金融業務風險主要包括:操作風險、市場信號風險和信譽風險。
3.法律風險。網絡金融的法律風險主要兩個方面:一是違反了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網絡中出現的法律法規所沒涉及到的方面。這些法律法規主要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隱私保護法、知識產權保護法和貨幣發行制度等。二是網絡金融缺乏法律規定。我國網絡金融尚處在不成熟階段,相關法律的缺失,在網絡金融市場準入、交易者的身份認證以及電子合同有效性確認等方面存在著極大的隱患。
四、網絡金融風險的表現形式
網絡技術在不斷的進步,網絡金融風險也隨之出現更復雜和多樣化的特新,網絡金融風險出現新的形式:
1.電子扒手。電子扒手盜取他人的網絡信息,網絡信息再給金融機構及客戶提供方便的共享資源的同事,也為網絡入侵者盜取客戶及金融機構的信息數據提供了新的手段。
2.網上詐騙。網上詐騙已經成為基本的常見的網絡風險,不法者用網絡信息手段在互聯網上發布免費信息用以吸引顧客,當用戶選擇接受免費信息的同時就會有病毒隨之進入你的計算機,修改用戶的安裝軟件。網絡詐騙形勢日趨多樣,欺騙性非中檔型的交易等等,共存在10多種高科技詐騙形式。
3.電腦黑客?!昂诳汀笔侵阜欠ㄈ肭蛛娔X系統者。電子炸彈的危害越發嚴重。這對網絡金融的安全性造成極大的潛在風險。
4.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對金融機構及客戶的電子操作端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5.信息污染。信息時代大量無序的信息將不再是一種提供資源的手段而是一種信息災難。電子用戶的增多使的客戶數和業務量都急速增長這就出現了新的問題,大規模的商品廣告出現在互聯網上,不僅嚴重影響了金融機構接受和傳送信息的效率,更是加劇了其存在的潛在風險。
五、網絡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
網絡金融風險涉及面廣范圍且其危害性極大,這就要求金融市場必須完善和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的準入管理條例,健全監管監察體制,調整管理策略等手段,綜合治理金融市場出現的風險。
1.健全網絡金融的法律制度及管理辦法??梢浴渡虡I銀行法》、《電子簽名法》和《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等作為基礎來健全其法規,詳細制定關于網絡金融及其業務的相關法律文獻,加大網絡金融的執法立法力度。對現有法律進行修改使其適應網絡金融的發展。補充完善《刑法》中關于網絡金融方面的相關條例及犯罪內容,對利用網絡信息實施犯罪的行為加大執法力度。在《民法》中體現社會經濟時代化網絡化的特點,對不同情況下的網絡金融危害根據不同情況承擔相應的責任。制定網絡交易的公平準則,保存交易證據,加強數字簽名的識別,以及劃分交易雙方的責任,保護消費者信息的安全等方面都要制定詳細的條款。來保證網絡交易的安全可靠,出現糾紛時網絡交易證據是真實有效的。
2.加強市場準入的管理辦法。將計算機網絡基礎設施的健全情況作為市場準入的管理條件之一。申請辦理網絡金融業務要具有相當規模的網絡設備及相關技術人員。制定嚴格的內部控制機制。對網絡及融業務的發布及信息的處理具有嚴格的管理安排,對新業務的展開和網絡金融機構的設立加強控制,具備完善的風險防范、處理和善后方案。制定完善的各類業務的交易規程。對客戶的建立及授權制定更加詳細的交易流程,杜絕違法交易,避免侵害和威脅金融安全的網絡交易。對網絡金融實施業務分類化管理。建立靈活的市場準入性檢查。對網絡金融機構的信息進行保密、獨立其財務報告評估報告等信息的審查,保證網絡金融機構在退出市場時客戶不會因信息的缺失而出現相關的損失。
3.完善監管體制。完善網絡金融風險的監管監察系統。加強網絡金融風險的管理法規,健全網絡金融風險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完善網絡金融管理工作的相關處理事項。組建靈活協調高度統一的網絡監管人才體系。加強國際間的網絡金融監管合作。
4.調整監管策略。不斷提升網絡金融監管的現代化水平。完善對網絡金融的現場和非現場檢查內容體系。建立強制信息披露的制度。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制定嚴格的網絡金融信息發布制度,規范信息發布的內容格式,通過財務報表等網絡信息公示,發布有關信息及網絡業務更新情況。建立新的監管方式。
5.加快人才培養。加強人才的科學培養。金融類財經類學校應隨時把握金融行業的新形勢,加強金融知識和網絡制式的融合,進行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和網絡技術等相關基礎內容交叉試復合式的綜合性的培訓,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網絡財務金融提供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適度引進并有計劃地從國際市場上引進相關網絡金融專業人才,適當改變我國目前的網絡金融監管檢查的人才體系。同時也可以學習借鑒國際同行業的監管監察經驗。對現有人員及操作人員進行統一培訓,爭取創建既懂得計算機網絡技術,又懂得風險管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有效促進我國計算機網絡金融行業的穩健發展。
6.構建安全體系。(1)大力開發我國自主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自己的知識產權,從保護我國金融安全和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主力開發自己的項目技術。(2)改善現有的網絡金融環境,加強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管理,加強對計算機硬件設施的安全保護措施。加強計算機系統的技術安全、防御攻擊、防御病毒的能力,保證計算機硬件設施在金融機構的安全運行。(3)實施安全訪問,一方面實現計算機網絡物理性邏輯性安全性隔離,將非法者與有效資源進行隔離,一方面通過使用者的身份驗證及授權登記等方式限制非法用戶訪問。(4)加強數據管理,確定數據的準確性標準保證同行業之間的數據及時交換,實現信息的共享,對數據進行實時跟蹤檢查,建立備份避免數據丟失。(5)建立信任服務體系,通過網絡數字證書等對參與網絡交易的各方加強驗證,防范交易、支付過程中的違法行為。
作者簡介:王雪 (1990-),女,漢族,渤海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