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假說一直是近20年來經濟學界爭論的話題,針對其的實證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也不太一致,但大致來說,實證結果一般認為出口導向假說是成立的。針對中國是否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本文在原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了人口增長率這一變量,對中國的出口導向進行實證分析,采用中國1980-2011年的數據,基于VAR模型進行計量分析,得出相應結論。
【關鍵詞】出口導向型經濟 人口自然增長率 VAR
出口貿易是否能夠促進經濟增長?這一直是經濟學界爭論的焦點。持肯定意見的一方主要強調了出口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針對中國是否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本文將在原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人口增長率這一變量,對中國的出口導向進行實證分析。
一、研究方法
對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研究目前均集中在“出口帶動經濟增長”(ELG)假說上,其研究按方法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方法選取跨國(地區)的截面數據,運用相關分析或回歸分析來驗證ELG假說,這類實證研究大都(只有少數例外)支持ELG假說;第二類方法是選取單個國家(地區)的時間序列數據,通過Granger因果檢驗、協整檢驗和VAR模型等方法深入探討出口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第一類方法的弊端是:運用跨國數據時并沒有考慮不同國家的特殊性,選取不同的國家作為分析的對象時可能結論會有所偏差。本文只是選擇中國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
基于姚洋、余淼杰(2009)的研究結果,中國的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是根植于中國獨特的人口結構和人口特征的,因此本文選取人口增長率與出口貿易額為解釋變量,闡述人口自然增長率與ELG假說的關系,將人口自然增長率納入ELG假說檢驗框架中,利用中國1980-2011年共32個數據,建立一個包括三變量的VAR和誤差修正模型檢驗中國ELG假說命題。
二、人口增長率與FLG假說的VAR計量分析
(一)數據的選取和單位根檢驗
由于出口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部分,因此在回歸分析中直接用包含出口的GDP會可能導致模型的結果受到聯立方程偏誤的影響,本文將出口總額從GDP中減去,用不包含出口總額的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被解釋變量。人口自然增長率用rate來表示。
我們利用DF檢驗的方法對變量的對數進行單位根檢驗,得出各變量序列都存在單位根,它們的一階差分都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了單位根的假設,從而各變量的序列都是I(1)過程,于是可以進行協整分析。
(二) 從圖形上考察三個變量是否存在協整關系
如圖1,可通過這三個變量的圖形可以判斷,三者具有長期趨勢,出口貿易額和GDP有很明顯的長期關系,且相關系數為正;人口自然增長率與GDP呈現負相關關系;人口自然增長率與出口貿易總額也呈現負的相關關系,即國內消費市場不足以消化國內生產產品,使其大量出口國外。表明,本文選擇的人口增長率的變量是合理的。
(三) 三個變量的協整分析
用Johansen方法分析Lngdp,Lnexp和Lnrate的協整關系。協整變量具有線性趨勢并且有截距項,根據VAR模型確定滯后階數的方法,綜合AIC,FPE和HQIC的信息,選擇滯后三期,具體協整檢驗見表1。
表1中,r表示協整關系的個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r=0的原假設,且也拒絕了r=1的原假設,即三個變量之間存在兩個協整關系,通過兩個協整關系的比較,剔除反映長期趨勢差的協整方程,選擇兩個關系當中最能說明三者關系的協整方程,如下:lngdp=1.0366lnexp-6.1179lnrate-23.16297 (p=0.000)
通過系數的p值,說明在小于0%的概率內拒絕原假設(即系數為0),表示方程中長期關系的系數是顯著的,即三者確實存在明顯的長期均衡關系。
(四)誤差修正模型
通過對變量進行協整分析,我們發現變量間的長期均衡關系,但無法得知這些變量的短期變動關系,誤差修正模型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根據格蘭杰表示法定理,一組具有協整關系的變量具有誤差修正模型的形式,因此在協整檢驗的基礎上建立誤差修正模型,研究經濟增長與出口貿易總額、人口自然增長率之間的短期動態關系,省去系數不顯著的變量,誤差修正模型為:
Δlngdpt=0.0027*(1.0366lnexp-6.1179lnrate-23.16297)+0.66519Δlngdpt-1+Δlnexpt-1-0.19019Δlnratet-1+0.02975
括號中為三個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方程表明,GDP的一期滯后對被解釋變量(國內生產總值)有正向影響,即過去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若是呈現增長的趨勢,那么來年的GDP相應的呈現增長的態勢;出口貿易總額的一期滯后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也是正向,即過去一年的出口貿易總額的增長預示來年GDP的增長;人口自然增長率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為負向,即人口自然增長率越高,人口撫養比將會上升。根據姚洋、余淼杰(2009)研究結果,可能會降低投資,GDP會相應作出降低的反應。方程系數以及方程所呈現的關系與前面得到的三個變量的協整關系圖(圖1)是完全符合的。
三、脈沖響應圖與結論
為刻畫出口貿易總額、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中國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動態影響,我們將以向量自回歸模型為基礎,利用脈沖響應函數建立經濟增長對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出口貿易總額的沖擊反應模型,同時建立出口貿易總額對人口增長率的沖擊反應模型。圖2-圖4分別為脈沖響應分析的結果圖。
圖2 出口貿易額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
如圖2,在1980-1992年這段時間內,出口貿易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是快速遞增的,說明出口貿易對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的且越來越大的作用,而在1992年之后,兩個變量的脈沖曲線呈穩定趨勢,大致停在0.06附近,表明出口貿易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且為正效應沖擊。
圖3 人口自然增長率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
圖3表示,人口增長率對經濟增長一直存在負向效應,且效應先呈遞增態勢,隨后在短時間內呈現遞減態勢,長期而言,很明顯兩個變量存在長期關系,并且負向的影響大概停在0.016的位置,說明人口增長率的提高并不利于經濟增長,低投資的環境也不利于經濟的發展。
圖4 人口自然增長率對出口貿易依存度的影響
圖4顯示,人口自然增長率對出口貿易的影響與對GDP的影響大致是一樣的,一直存在負效應,在初始階段呈現遞增的趨勢,短時間內效應呈遞減,但最后停在一個穩定的值上,大概為0.038,通過數字可以得到,人口自然增長率對出口貿易的影響要大于對GDP的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對GDP的影響可能包含間接作用,即通過出口貿易對國內生產總值造成負向的影響;同時也表明我國的人口結構對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有一定的決定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全發, 舒元.中國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世界經濟與政治,1998(08).
[2]沈程翔.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1997-1998[J].世界經濟, 1999(12).
[3]趙陵,宋少華,宋泓明.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的檢驗分析[J].世界經濟, 2001(08).
[4]丁浩,許長新.泰國97金融危機與06金融動蕩背后的經濟模式分析[J].亞太經濟, 2007(04).
[5]黃新飛,張娜.基于VAR模型的中國出口導經濟假說檢驗[J].財貿研究, 2008(02).
[6]姚洋,余淼杰.勞動力、人口和中國出口導向的增長模式[J].金融研究, 2009(09).
[7]楊繼軍.人口因素如何挑起外貿失衡:現象描述、理論模型與數值模擬[J].國際貿易問題, 2010(11).
作者簡介:阿依奴爾(1985-),女,新疆伊犁人,現任職于中國人民銀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