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近幾年經濟快速發展,但是我國一直堅持“以農補工”的政策,因此導致農業發展相對落后。近幾年國家下大力度扶持農業,信用社是我國農村重要的金融機構,一直以來都相應政府政策,但是隨著利率市場化,信用社金融機構面對了很多經營困境,因此合作社必須做出相應的對策。本文提出了明確市場定位、豐富金融產品、嚴格成本核算、健全管理機制以及引進高素質人才等幾項應對策略。
【關鍵詞】農村合作 金融機構 利率市場化
一、明確市場定位
利率市場化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一項重要的經濟政策,自實行以來起到了很好的市場效果,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利率市場化既給銀行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導致同行之間的競爭加劇。農村合作社金融機構是在我國非常有歷史的金融機構,長期以來為農業發展提供支持,極大方便了農民朋友,但是面對利率市場化的局面,農村合作社金融機構在管理和運作方面出現了很多問題,不能適應現代金融的要求,出現了經營困難。面臨著機遇與競爭,農村合作社應該認真分析市場和自己的現有資源,辦出特色化的金融機構,謹記顧客至上的理念,明確市場定位,做好長期發展的規劃,積極轉變發展戰略和管理思維,實現差異化定位、特色服務、精細化管理的組織目標,努力適應利率市場化的市場,為此應該著重考慮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明確合作社服務三農的發展戰略,黨中央提出了加快城鎮化的戰略決策,這一決策必將帶動農村地區的市場發展,這對合作社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所以一定堅持服務三農的經營策略;其次,轉變經營策略。利率市場化導致競爭加劇,銀行的存貸利差必將逐步縮小,這就預示著銀行單純依靠擴大規模來增加收益的方式面臨困境。因此要做好結構化調整和長遠發展的規劃,綜合考慮總量與業務發展、長遠戰略的利害關系,以做大做強,做精做細為經營目標。努力轉變合作社盈利方式和發展方式,將重心從總量轉變到發展質量上,嚴防金融風險,加快組織機構的扁平化改革,強化合作社的基層管理和現代信息系統建設,保證合作社發展的硬件基礎。
二、積極開發特色服務,豐富業務品種
在計劃經濟時代,利率被嚴格管制,多數銀行的作用是執行國家的政策,并沒有自己特色的業務,銀行的創新能力也被限制。農村合作社長期歷來都只是為農戶提供小額貸款和存取款業務,主要是為農戶提供資金支持。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改革,各家銀行都在積極開發自己的特色業務,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擴大自己在業界的影響。從目前來看,合作社的主要收入依然是存貸利差,這也說明了合作社在業務方面比較單一,要想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挖掘新的贏利點,積極拓展金融業務,開發自己的特色業務吸引客戶,實現客戶結構和業務結構的多元化。首先,必須減小合作社對存貸利差的依賴,拓展表外業務和中間業務,積極向服務型銀行轉變。根據農村和個體戶收入增多,以及新一代農民對理財越來越有興趣,可以積極開展投資理財、資產管理、異地結賬和財務顧問等業務,逐漸增加服務費在盈利中的比例,在服務深度和寬度上繼續下功夫。其次,重點發展個人客戶。對于現代銀行而言,個人業務已經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個人銀行服務成為近幾年發展最快的業務。尤其隨著新農村建設農民收入增多以后,個體戶越來越多,消費信貸和按揭等業務逐漸在農村拓寬渠道,而且個人業務的增值空間很大。最后,開展網上銀行和電子銀行業務。電子商務大行其道的今天,網上銀行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業務模塊,成為整個銀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新興的業務,其后期開發和利潤增長都比較有優勢。網上銀行提供更為快捷和便利的服務,還能夠降低人工成本,對銀行來說一箭多雕。
三、嚴格成本核算,健全管理機制
由于以往農村合作社主要的業務就是存取款和小額信貸,總體而言沒有過多的業務,而且還比較固定,因此在成本核算部分,一直都是總體經營和核算,不會針對每一項業務進行成本核算,雖然這并不符合現在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但是也基本能夠滿足以前的業務。但是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要想獲得更高的利潤就必須對成本精打細算,改變單一的成本核算思維,要根據不同的金融產品進行單獨的成本核算,對每一項業務進行成本核算,建立單獨與整體相結合的成本核算體系,最大程度保證利潤。另外,面對各種金融風險,合作社現有的脆弱的管理機制是不能夠抵御的,有必要完善管理機制。首先是建立利率風險管理部門,通過關注國際國內金融形勢、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等的變化,預測利率變化趨勢,進而優化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最大限度地減小利率風險對我們造成的不利影響。二是建立合理的存貸款定價機制。利率市場化的一個重要影響即獲得了對存貸款的定價權,這對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加快步伐轉型,重視人才培養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銀行大多進行了改革,為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加快步伐轉型,調整銀行的業務結構和客戶結構,逐漸降低對存貸利差的依賴程度。一方面要積極開發更多富有特色的業務,豐富業務品種,應對各種風險,增加手續費用在盈利中占的比例,改變業務單一的局面,開拓其他的理財業務和顧問業務。二是要調整信貸結構,努力增加流動性資產,按照“以存定貸、留有余地、有序投放”的原則,科學合理地管理信貸的速度和量。除此以外,人才的培養是銀行業金融機構能否成功應對利率市場化的一個重要因素,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也不例外。利率市場化將導致銀行競爭加劇,商業銀行必須有一批靠近市場、貼近客戶,對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具有敏銳洞察力的專業隊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因此,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必須高度重視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和培養金融人才,建立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以應利率市場化大潮的到來。
參考文獻
[1]謝平.中國農村信羽社體制改革的爭論[J].金融研究,2001(01).
[2]湯武,藺瑞林.民主制的悖論與準豳存制的選擇[J].金融研究,2001(12).
[3]楊軍.農村金融市場規范化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問題,2001(07).
[4]何廣文.臺作金融發腱模式及運行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柴永華(1972-),女,包頭人,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金融。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