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老年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隨之而來是的養老問題。員工養老除了依靠國家力量之外,還必須依靠企業的力量。作為養老“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自推出以來一直被寄予厚望,最近幾年以來,我國企業年金發展迅速,基金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然而其發展中還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不足,如企業年金運營效率不高等。本文就如何提高企業年金運營管理效率來進行一些淺顯的探討和分析,希望可以給我國企業提高年金的運營管理效率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和建議。
【關鍵詞】企業年金 運營管理 效率
一、緒論
(一)企業年金的定義
企業年金是指在政府強制實施的公共養老金或國家養老金之外,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和經濟狀況建立的,為本企業職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補充性養老金制度。企業年金是對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是我國正在完善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三個部分組成)的“第二支柱”。我國正在完善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是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三個部分組成。在實行現代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中,企業年金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遍實行的企業補充養老金計劃,又稱為“企業退休金計劃”或“職業養老金計劃”,并且成為所在國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提高企業年金運營效率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之間的競爭規定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更多的人才,誰在未來的競爭中就會多出一份勝出的可能。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企業已經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和自我發展的市場競爭主體,同時隨著勞動力市場的不斷發展,人們在就業時,不再僅僅只關注工資水平,更關心企業的福利水平,企業建立年金將有利于企業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穩定職工隊伍以及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在競爭中贏得更多的主動和優勢。
2.有利于資本市場的完善和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年金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由于企業的重視,以及國家的相關規定,企業年金發展迅速,基金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企業年金基金具有積累的長期性、規模性特點,它能有效地增加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促進資本市場規模的擴大,從而有利于資本市場的完善和發展。此外,企業年金由于具有收益性和安全性等特點,決定了企業必須對其進行多元化投資來實現企業年金的保值增值,這就要求有數量眾多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可供選擇和使用,客觀上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推動了資本市場的繁榮。
二、我國企業年金運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雖然最近幾年以來,我國企業年金規模在不斷擴大,運營管理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種種原因,當前我國企業在年金運營管理方面還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不足。主要問題和不足如下。
(一)企業年金投資工具缺乏,投資渠道狹窄,投資回報率較低
年金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資產,其具有收益性和安全性等特點,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對其進行有效投資,以實現年金的保值增值,但目前由于種種原因,我國企業在年金投資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一是年金投資工具缺乏。在我國,企業年金的投資方向主要是銀行存款、國債以及其他風險較小的金融產品,但并未投資到其他金融產品,如股指期貨、不動產以及基礎設施等。年金投資工具缺乏不僅提高投資的回報率,更不利于分散風險;二是投資渠道狹窄。在我國,企業年金主要有勞動保障部門所屬的社會保險機構充當企業年金的經辦機構,由此也導致了我國企業年金的投資渠道狹窄,難以有效的進行市場化投資運營;三是投資回報率較低。由于我國企業年金投資工具缺乏,投資渠道狹窄,使得我國企業年金不能進入一些投資回報率較高的投資領域,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國企業年金收益較低。
(二)對企業年金投資收益缺乏必要的稅收優惠政策
目前,由于各種原因,我國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模式尚未成型,對企業各項年金投資收益沒有做出明確的征稅比例,只是明確了企業繳費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可以從成本中列支。此外,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也僅僅局限在企業繳費方面,而在職工個人繳費方面則沒有相應的稅收優惠。由于沒有出臺有關職工繳費方面的稅收優惠,從而導致我國企業年金市場中個人繳費比較較低,甚至個別企業年金計劃中還存在著個人不繳費的現象,這都是不利于我國企業年金運營管理的。
(三)投資風險補償機制不完善
雖然目前《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中規定了風險的準備金,是真正意義上的又受托的投資管理機構提供的風險補償,但由于我國企業年金在管理方面多是借鑒國際經驗,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因此,在投資風險補償機制中除了風險準備金以外,沒有其他的準備金了,因此,我國企業在年金管理方面還可以考慮建立相應的盈余準備金,按照企業年金投資凈收益一定比例提取。在企業年金投資中,但企業年金實際回報率低于最低投資回報率時,先考慮有盈余準備金彌補,其次采用風險準備金彌補,這就有利于提高企業對風險的化解和防范能力。
三、提高我國企業年金運營管理效率的策略分析
(一)拓寬投資渠道,實現投資組合多元化
當前,我國企業年金投資工具缺乏,投資渠道狹窄是制約我國企業年金運行管理效率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國企業要想提升企業年金的運營管理效率,就必須拓寬企業年金的投資渠道,實現投資組合多元化,不斷實現企業年金的保值增值。
1.拓寬投資渠道。在以往,我國企業年金投資渠道僅僅局限在銀行存款、國債以及其他風險較小的金融產品方面上,但現在企業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進入適當拓寬企業年金的投資渠道,企業年金可以進行一些其他方面的投資,如投資基層設施、房地產、實業以及衍生金融產品等,拓寬企業年金的投資渠道不僅有利于分化投資風險,更有利于提高企業年金的投資回報率。
2.實現投資組合多元化。投資必然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如何有效地化解風險是每個企業管理者都必須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企業年金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資產,其投資也必然面臨著很多的風險,這就需要企業在年金投資中,必須合理有效的規避風險,而實現投資組合多元化就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在企業年金投資中,企業不能只投資一個產品或者一個領域,而是要投資多個產品和多個領域,并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企業投資組合,如在通貨膨脹比較嚴重時期,可以多投資不動產和國家基礎設施;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發展需要,適當地進行海外投資。投資多元化不僅可以拓寬企業的投資渠道,更可以有效地規避風險,實現企業年金的保值增值。
(二)完善企業年金制度的法律體系,逐步健全我國企業年金運營制度
我國企業年金運營管理效率的提升還離不開完善的法律法規的支持,只有建立完善的企業年金制度法律法規,才能為企業年金運營管理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1.完善企業年金管理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在以往,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并沒有建立完善的企業年金管理法律法規,從而也制約了我國企業年金運用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我國有關部門應該根據我國實際情況,逐步完善企業年金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給予企業年金明確的法律地位和實施辦法,對年金的管理方面做出明確的各項規定,從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制定合理的稅收優惠政策。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是激勵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國政府應該根據我國當前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年金的繳費、投資以及領取都要做出明確的規定,同時,還必須對盡快對個人繳費的稅收優惠做出規定,從而不斷推動我國企業年金管理的發展。
(三)完善風險補償制度,加強對企業年金管理的監督
1.完善風險補償制度。完善的風險補償制度,不僅有利于維護企業年金收益人的利益,保證企業年金基金的安全,更有利于促進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因此,我國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風險補償制度,在投資風險補償機制中除了風險準備金以外,還必須準備其他的準備金,如盈余準備金。
2.加強監管,規范企業年金運作。加強監管是保證企業年金安全高效運營的保證。針對企業年金多頭監管的情況,我國政府應該要明確自身的監管定位,在監管中:一方面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該管的就一定要管,不該管的,就下放權力,讓市場去管;另一方面對監管的各職能部門,要明確各個職能部門的職責,避免權力重疊,防止責任不明。
參考文獻
[1]任曉欣.探析提高企業年金運營管理效率的策略[J].青年與社會,2012(01).
[2]陳家洪.企業年金投資管理研究[J].特區經濟,2006(09).
[3]傅劍,劉青.我國企業年金投資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經濟論壇,2009(01).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