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客戶信用評級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關系到潛在信用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提高客戶評級質量、規范客戶評級操作應始終貫穿于整個客戶評級的全過程。通過對現實中基層行客戶經理在客戶評級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和操作中不規范問題的剖析,提出合理、有效的針對性措施,促進客戶評級中評級結果的準確與客觀。
【關鍵詞】客戶信用評級 信用評級 規范
客戶信用評級是各家商業銀行管控信用風險的重要手段,也是商業銀行對客戶內部授信前的主要工作。一般來說,商業銀行通過多年的經營實踐,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信用評級的制度、方法和標準,根據客戶對應敞口類型,以償債能力和償債意愿為評價核心,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客戶的還款能力及還款意愿進行準確、客觀的評價,并計量客戶的風險程度,從而確定客戶相應的信用等級。
一、客戶信用等級評定的要求
客戶信用等級評定必須按照標準統一、審慎獨立和動態調整的要求,通過與客戶交談、資料分析、內外部系統查詢、現場調查等手段,認真核實客戶行業信息、區域信息、財務信息、信用記錄等信息的真實性,充分揭示客戶風險狀況的變化,從而確保客戶評級結果的準確性,嚴防高等級客戶信用違約事件的發生。
二、基層行客戶評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應該說,各家商業銀行企業信用評級模型、方法和標準是較為科學、合理的,它能對不同的客戶做出準確、客觀的計量與打分,并匹配相應的信用等級。但評級結果的準確性不僅僅在于標準與方法的科學性,更重要的還在于評級過程中的客觀性、及時性與真實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基層行客戶經理往往沒有把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和審慎作為自己評級的主要準則,“重結果、輕過程”導致了評級結果的失準,甚至出現高等級客戶違約情形。
(一)重結果的主要表現。
1.有利于經營行的考核
客戶評級結果對經營行經濟資本的占用有著重要決定作用。客戶信用等級高,經營行占用的經濟資本相應就低,考核時的撥備后利潤就更好。因此,從經營行績效考核及自身利益出發,基層行客戶經理有可能對客戶評級結果盡量高套,從而扭曲了客戶評級應遵守的規則。
2.有利于客戶的準入
對基層的經營行來說,區域內經濟資源畢竟有限,同業競爭激烈,各類考核任務又相當繁重,營銷一個客戶確屬不易。為擔心客戶準入有麻煩,客戶和業務營銷不成功,基層經營行在對客戶評級上難免有意識地存有失衡的考量。
3.有利于增加競爭籌碼
金融行業競爭激烈,金融產品替代性強。為搶占客戶和業務,基層行有時不得不犧牲銀行部分利益,拋出自己為數不多的撒手锏——優惠的資金價格。為此,拔高信用等級就成為不走“突破制度”的審批路徑、以較低的貸款定價作為競爭手段來搶占客戶的最好辦法。
4.有利于客戶的用信方式
基層經營行要完成任務,最終要體現在貸款的發放上,只有規模做大了,貸款放了,任務才算完成了。有時一些重點、優勢客戶提出的要求相當苛刻,能信用方式的,盡量不做保證,能保證方式的,盡量不做抵(質)押。為滿足客戶苛刻用信方式的要求,基層行只能有意識地往借貸雙方滿意的用信方式上靠,客戶評級標準難免被打折扣。
5.固化評級結果的有效期
一般來說,客戶評級結果一年有效,在有效期內,客戶一旦出現規定的風險預警信號和風險狀況變化情況,經營行應立即對客戶評級結果做出降級處理。客戶評級結果下滑,就會直接影響經營行的績效考核及自身利益。同時,對基層行客戶經理來說,及時監控、動態調整客戶評級也無疑地增加了日常工作量。因此,權衡得失,基層行客戶經理與其多一事影響考核及自身利益,不如少一事來得輕松,及時監測、動態調整成了形式,而固化評級結果有效期就成為基層行客戶經理的首選項。
(二)輕過程的主要表現。
1.財務報表虛假
對有些中小企業而言,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報表不真實等情形是常有的事,甚至一個企業幾套報表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基層行客戶經理有的業務能力有限,看不懂企業財務報表,有的沒有盡責地去甄別企業財務報表的真偽,從而導致財務報表虛假。評價資料失真,評級結果當然不準確,潛在的信用違約風險極易發生。
2.行業屬性選擇錯誤
商業銀行的評級辦法引入了定量分析技術,使用了更加科學、先進的方法,通過不同行業多年的歷史數據建立起評級模型。因此,不同的行業屬性對應著不同的客戶敞口。在實際操作中,基層行部分客戶經理對行業屬性與評級模型間的關聯度、重要性認識不清,評級發起時有時選錯行業屬性,這樣直接導致評級結果的錯誤,客戶風險計量的不準確。
3.評級敞口混用
不同的客戶群體有不同的風險特征,客戶敞口也相應不同。在基層行客戶經理實際操作中,由于業務知識掌握不深,風險敞口理解不透,對一般公司類敞口、新建企業類敞口、事業單位類敞口、金融機構類敞口和專業貸款類敞口區分不清,甚至混用;在一般公司類敞口中,對零售業與服務業、房地產與建筑業等有時混淆,各類敞口的選擇順序有時弄錯等等。
4.定性指標打分滿
在客戶評級辦法中,定性指標打分的彈性是最大的,一般沒有經過實地調查的是很難評價定性指標打分的正確性。因此,基層行在客戶評級“重結果”的考量下,對目標客戶評級時,往往沒有按照審慎性、獨立性原則,指標打分隨意性大,甚至給予滿分高靠信用等級。
5.評級更新不及時
基層行部分客戶經理從支行考核和個人利益上考慮,在獲得符合客戶信用等級更新條件的信息時,并沒有按照評級的延續性和風險的敏感性,及時完成評級更新工作,有時還出現了高等級客戶違約情形。
三、規范客戶評級的應對措施
提高評級質量、規范評級操作應始終貫穿于整個客戶評級的過程,只有評級質量提高了,評級操作規范了,客戶評級的目的才能達到,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控的基礎工作才能扎實。
(一)提高財務數據質量
一是基層行客戶經理應及時監控信用評級系統中的年報、半年報及季報(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的錄入情況,降低報表缺失率;二是認真分析財務報表數據的勾稽關系,督促整改瑕疵報表,提高報表質量;三是核查數據缺失嚴重的報表的真實性,調查原因、及時修正。
(二)通過分析財務指標,查找操縱評級線索
一是分析評級定量指標得分情況,統計得分異常指標數量,查找指標異常原因;二是監控定量指標與全系統平均值的偏離情況,分析原因。確保評級結果不被捆綁與操控。
(三)查證定性指標打分依據,提高定性指標打分質量
一是查證定性指標打分依據是否充分,判斷打分的客觀性、一致性和審慎性,重點核查定性打分均為最高檔的客戶,以及評級較低而定性打分較高客戶;二是定性打分不審慎的客戶,應及時開展整改,下調信用等級;三是分析定性打分在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區域之間的一致性,并促進建立統一的打分標準。
(四)監控評級遷移及推翻情況
一是評級遷移分析,判斷評級的穩定性,并重點分析變動3個級別以上客戶;二是監控評級推翻情況,特別是向上推翻,核查推翻理由是否充分、推翻幅度是否合適。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