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以及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價值理念就是促進環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綠色低碳環保產業的發展符合新型城鎮化和構建兩型社會的要求。農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實現由傳統農業到綠色低碳環保農業的轉變更需要金融的支持,綠色小額信貸正適應了此轉變的需要,本文就是探討政策性金融推出綠色小額信貸的可行性。
【關鍵詞】政策性 金融 綠色 小額信貸
一﹑相關概念的厘定
(一)綠色小額信貸的界定
綠色小額信貸源于小額信貸,并且更多地關注小額信貸在解決貧困和環境方面的作用,國外眾多的綠色小額信貸機構主要從事的業務也是環境方面的。綠色小額信貸主要就是為農民和其他借款人的環保養殖和綠色微型企業提供信貸和技術援助。綠色小額信貸是金融機構在低碳背景下創新出的新型信貸產品,實現了低碳產業與金融的協調雙贏發展。集綠色信貸和小額信貸于一體的綠色小額信貸具有鮮明的特征:(1)政策性。綠色小額信貸是以扶貧和環境保護為目的,具有很強的政策性;(2)信貸方式的便捷性。放貸流程簡便,資金到位快;(3)服務對象的定向性。綠色小額信貸主要針對的是從事環﹑減碳節能項目的微型企業農戶,服務對象具有限定性;(4)信貸的無息性和資助性。綠色小額信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環保節能減碳項目融資,幫助貧困地區﹑微型企業﹑農戶脫貧與發展當地低碳經濟或循環經濟。
(二)政策性金融內涵的界定
政策性金融是集金融性﹑政策性和優惠性三個特征于一體的金融:金融性,是一定時期內的資金的融通行為;政策性,是為實現政府的特定政策目標而實施的手段;優惠性,是其在貸款利率﹑貸款期限﹑貸款對象和擔保還款方式等方面比商業銀行貸款更加優惠。
二﹑為什么需要綠色小額信貸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近30個年頭。今天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當前國內外新環境下,我國工業經濟發展進入了工業化后期階段,面臨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提高城鎮化率將是我國工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的關鍵,可以說城鎮化是保持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持久動力和最大的潛在內需。十八大進一步明確了新型城鎮化的道路,我們的新型城鎮化就是不走西方工業化國家走過的傳統城鎮化的老路,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農村金融資源嚴重不足,農村金融真空和缺血現象嚴重,農戶和小微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困境。新型城鎮化需要綠色小額信貸。
三﹑綠色小額信貸的提供主體
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走過了30年的發展歷程,在曲折中前進,中國形成了包括商業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機構在內的,以正規金融組織為主導、以農村信用合作社為核心的農村金融體系。適應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總體上,農村金融仍然滯后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農村金融抑制現象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而從提供小額信貸的機構來看,從事小額信貸業務的機構主要包括以下幾類:銀行,即普通意義上的商業銀行;信貸聯盟;以扶貧為主要目的的非政府組織,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貧困人口提供小額信貸服務;非銀行金融機構,即非商業銀行性質的金融公司;農村銀行,即專門在農村地區從事小額信貸業務的銀行。目前從事小額信貸業的機構主要以非政府組織為主,傳統商業銀行參與小額信貸業的份額不大。而非政府組織不以盈利為目標,營利與非營利的宗旨必然會對小額信貸業績產生重要影響。
(一)合作性金融機構為什么不可能作為提供的主體
農村信用社是農村合作性金融的主體,農村金融事實上的壟斷者,在農村地區,農村信用社擁有最多的分支機構和代辦網點,熟悉農村經濟特點、農業生產狀況和農戶信譽度,能夠為三農提供便捷的服務,農村信用社為農牧民脫貧致富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綠色小額信貸還處于探索階段,在短期內還很難盈利,這對于堅持商業化改革步伐的農村信用社來說缺乏推出此項業務的主觀意愿。農村信用社已經開辦的農戶小額信貸和農戶擔保貸款業務主要用于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在農業地區小額農戶信用貸款主要用于種植、養殖和農副產品深加工,而綠色小額信貸更強調低碳環保的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深加工,農戶和微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鑒于自己的成本收益,也缺乏申請綠色小額信貸的積極性。
(二)商業性金融機構為什么也不可能成為提供主體
按照傳統經濟學與金融學的理論,窮人信用太差,又沒有擔保,違約概率很高,而且信貸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的成本很高,因而一般意義上的商業銀行都不愿進入小額信貸領域。而商業性金融機構對于農村市場似乎也有自己的想法。“因為建立農村金融市場成本高、風險大、收益少。在市場引導的原則下,自2000年以來,商業性金融機構在逐利的動機下紛紛撤離農村,甚至中國農業銀行在2006年7月被叫停前,也悄悄地從部分縣域撤出。”然而,這種“重城輕鄉”的情況并沒有顯著改善。關鍵還在于,四大銀行在城市中的業務已經可以使其獲得相當大的利潤,而且這部分利潤相對穩定。商業性金融機構始終是逐利的,是“嫌貧愛富”的。銀行60%—70%的利潤來自對公業務,如果去鄉鎮設立村鎮銀行,主要面對的是農戶個人,風險明顯要更大,而利潤回報肯定相對要低得多。我國存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洼地效應”下的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有著強烈的需求,而與強烈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村金融服務供給的嚴重不足,諸如小貸公司﹑典當行等非正規金融機構來滿足農村金融需求。在二元金融結構客觀存在的條件下,當農村地區還處于欠發達狀態時,商業性金融制度供給只會導致兩個結果,要么商業性金融機構陷于虧損境地,要么成為吸收農村資金的“抽水機”。
(三)政策性金融機構完全可以作為供給主體
政策性金融是國家保障強位弱勢群體金融發展權和金融平等權的特殊制度安排。政策性金融雖然同其他資金融通形式一樣具有融資性和有償性,但其更重要的特征卻是政策性和優惠性。在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我們需要政策性金融去引導農村的綠色低碳環保產業的發展,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農村的綠色小額信貸資金投放,間接地吸引商業性金融機構從事綠色低碳環保產業的放款,充分發揮其首倡性、引導性功能,從而對政策扶植項目的投資形成一種乘數效應,達到以較少的資金推動更多的資金投入需要扶植領域和項目的目的。
四﹑完善政策性銀行推行綠色小額信貸,支持低碳農業的激勵與風險補償機制
(一)創新綠色小額信貸激勵機制
這里的激勵機制談的是采取什么措施調動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來開展綠色小額信貸業務,政策性金融機構通過不斷地調研后綜合各種因素而開發出適合該地區農戶和微小企業特點的綠色小額信貸產品,而后設立專門機構來開展此業務。當地政府部門也要拿出實質性的獎勵措施,對綠色小額信貸業務開展好并且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政策性金融機構實施獎勵,并且這種獎勵要形成長效機制。同時,還應該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如在財政上給予財政補貼,在稅收上給予優惠等,其目的都是調動政策性金融機構開展業務的積極性。另外,政策性金融機構自己也要做好貸款的事前調查﹑事中審查和事后監查,對于違規批貸﹑違規發放貸款的行為進行嚴格的處罰,從而確保小額信貸資金真正流入低碳的農業發展領域,真正給農村傳統農業的轉型助力。
(二)建立綠色小額信貸補償機制,營造和諧低碳農業融資環境
從普惠金融和效用理論的角度而言,政策性金融機構開展綠色小額信貸是具有很強的社會性,能夠增加社會福利。綠色小額信貸具有類似公共物品的很多屬性,所以我們要建立完善的風險補償機制,以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開展此業務。一是“大戶”現象在農村信貸中非常普遍,這樣的后果是信貸資金最后流向了農村比較富裕的農戶手里,而真正需要貸款的貧困農戶卻貸不到款,所以政策性金融機構要確定單個農戶和微型企業發展低碳農業的實際資金需求。二是要建立綠色小額信貸的風險補償機制,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中央財政貼息一部分,地方政府拿出一部分,政策性金融機構自籌一部分,地方大企業參股一部分”這種新型的綠色小額信貸風險補償機制。三是建立和完善綠色小額信貸征信系統,實現相關信息在政府、微型企業、農戶之間的共享,將中低收入階層的農戶納入征信系統,逐步建立他們的信用檔案,以便能更好地控制風險的發生。四是采用“綠色小額信貸+農業政策性小額保險”的機制,保障農戶、微型企業按時償還貸款,降低政策性銀行的經營風險。
參考文獻
[1]趙益.探索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新思路[J].中國貨幣市場,2002(21).
[2]林后春.從農村信用社到農村商業銀行[J].華北金融,2000(10).
[3]何廣文,馮興元.六招創新農村金融體制的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08(02).
[4]嚴其榮,盧姣娜.農村商業銀行助推新農村建設[J].群眾,2007(02).
[5]閻琰.重構農村金融體系推進新農村建設[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
作者簡介:張惠光(1986-),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金融;馮晶(1989-),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創新;馬朝陽(1987-),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融資理論與實務。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