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利用嘉實滬深300ETF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來復制滬深300指數現貨,進而構建滬深300無風險套利上邊界和下邊界,通過IF1304主力合約的走勢來發現市場中存在套利機會。與國外股指期貨雙邊套利不同,雖然融資融券業務融券業務于2013年2月28號開始運行,但標的僅限于80只股票,可見中國股指期貨仍只存在單邊套利,隨著市場上更多機構投資者加入到股指期貨投資,市場的有效性會進一步加強。通過對所選數據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市場仍存在套利機會并進行展望。
【關鍵詞】滬深300 股指期貨 套利 ETF
一、引言
股指期貨市場以期貨交易方式復制現貨交易,構建了服務和服從于股票市場的影子市場,實現股市風險的分割、轉移和再分配,以保障股市健康、持續發展。2010年4月16日,是中國金融市場一個歷史性的日子,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滬深300股指期貨正式開始。這是繼股權分置改革以來,金融市場的第二次重大變革。股指期貨具有價格發現、套期保值、提供賣空機制、實現資產配置、提供投資和套利交易機會。
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如果從理論角度來分析股指期貨期現套利,則市場不存在套利機會,但市場上我們發現仍然有很多機構投資者在股指期貨和現貨市場之間進行期現套利。可見,股現套利不符合有效市場假說的理論要求,至此仍會是眾多學者關心的課題。Figlewski(1984)發現在新興的市場上套利的機會要比相對成熟的市場多。MackinlayRamaswamy(1988) 指出,股指期貨期限套利過程中并不是無風險的,在具體執行套利策略時,將會面臨紅利的不確定、復制指數的偏差、無風險利率變化和交易費用等因素的影響。KlemkoskyLee(1991)將交易成本、季節性股利支付以及借貸利率不相等等因素引入模型。發現股指期貨價格高估的頻率大于低估的頻率。并且在都考慮稅收的情況下,套利機會顯著減少。Bialkowski Jakubowski(2006)比較了新興股指期貨市場和成熟股指期貨市場之間期現套利的差異性。實證結果發現華沙新興股指期貨市場不同到期時間合約的套利頻率不同,發現新興股指期貨市場已經體現出了成熟市場的特性。
國內方面,陳曉靜等(2007)利用ETF組合模擬現貨指數,分析了IF0707,IF0708,IF0709和IF0712 四個合約的套利機會,發現在沒有考慮沖擊成本的前提下,四個合約都存在套利機會。黃曉坤等(2009)選擇ETF類基金模擬滬深300指數,在確定的ETF組合下使用GARCH(1,1)模擬滬深300指數基金,并討論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套利。馬斌(2010)利用ETF復制現貨,構建股指期貨套利的無套利區間模型,采用中金所股指期貨模擬價格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中國股指期貨模擬市場推行初期存在大量的套利機會。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選擇
我國滬深300指數是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選取300只A股作為樣本,其中滬市有197只,深市103只,如果一次性買入300支股票可操作性比較差,而且300只股票中停牌等存在一些突發事件。通過構建滬深300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來確定現貨會比較好,ETF具有流動性好、交易費用低廉等優勢,可避免了構造現貨頭寸較大、有些成分股流動性不足等缺點。嘉實滬深300ETF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成立時間相對較早,規模相對較大、流動性好,同時歷史數據的收集也更容易些,因此選擇它們作為滬深300樣本股的現貨替代。
在我國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運行中,主力合約的成交量和持倉量遠遠大于其他三個合約,我們選擇2013年3有18-29日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的IF1304(主力合約)的5分鐘高頻數據與相對應的ETF的數據進行套利研究。
三、實證分析
(一)ETF復制滬深300現貨指數
(二)套利分析
四、結論和展望
本文利用真實交易的高頻數據對近期IF1304合約并通過ETF構造滬深300現貨找出套利機會,結果發現:
(一)股指期貨市場仍然存在套利機會,現在我國股指期貨市場還不是很成熟,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大多還是投機者,投機者的大量存在短期內仍然會加劇股指期貨的定價錯誤。
(二)雖然融資融券業務融券業務于2013年2月28號開始運行,但標的僅限于80只股票,可見股指期貨套利仍然是單邊市。國外市場是可以做空現貨,可見我國股指期貨套利只是做多現貨做空期貨,這與本文分析一致。隨著市場各方面的不斷成熟,中國證監會必定在做空機制制度設置上會慢慢更大幅度地放開。
(三)隨著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私募機構以及QFII等機構投資者不斷加入股指期貨市場,用股指期貨來做套期保值的投資者慢慢增加,所以套利機會會逐漸減少。證監會近年來對期貨和證券等金融品種交易手續費的不斷調低,相信股指期貨套利將更趨機構化、合理化和專業化。
參考文獻
[1] John C Hull. 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M]. Prentice Hall, Sixth edition, 2005.
[2] Bialkowski J, Jakubowski J. Stock Index FutureArbitrage in Emerging Markets: Polish Evidence [J].InternationReview of Finicial Analysis,2006 (17).
[3] Cummings R,Frino A.Time-dependent risk measurement for stock index arbitrage[R].Sidney: Sydney Futures Exchange ,2007.
[4] David g,mumanu.persistent mispricing in a recently opened emerging index futures market:arbitrageurs invited[J].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2009(29):218-243.
[5] 張輝. 對滬深300 股指期貨期現套利的思考—基于最后平均結算價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0(10):53-54.
[6] 馬斌.基于ETF 的股指期貨套利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0(7):141-143.
[7] 張元萍.金融衍生工具教程[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
[8] 王偉峰,劉陽.股指期貨的跨期套利研究—模擬股指市場實證[J].金融研究,2007 (12):236-241.
[9] 魏卓等,基于高頻數據的中國市場股指期貨套利[J].系統工程理論及研究,2012 (03):476-482.
作者簡介:石路(1986-),男,漢族,湖北天門人,現就讀貴州財經大學,研究方向:金融投資。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