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烏魯木齊作為新疆的省會是我國西部地區的一個重要發展城市,其工業發展對整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貢獻力量。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200家小微工業企業做了調查,了解烏魯木齊小微工業企業的基本情況以及融資狀況,并找出問題,并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更好地有利于小微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烏魯木齊 小微工業企業 融資
一、烏魯木齊市小微工業企業的基本情況
從烏魯木齊企業發展來看,小微工業企業的數量是在不斷上升,截止到2010年底,經過有關計部門統計和了解得到,烏魯木齊市工業企業數已經有超過5000家,其中90%以上的都是小微工業企業,而且還有沒有被統計上的小微工業企業不計其數。在發展過程中,小微工業企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企業數量的增加也在不斷的上升,2011年上交的稅費占所有企業的33.15%,2011年GDP上升了31.1%,83.23%的就業崗位就是由小微工業企業提供。
(一)小微工業企業的發展
在調研的過程中,了解到有57家小微企業是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辦建立,到現在已經有一定的規模,有143家企業是由21世紀處開始建立和創辦的,他們比前面的57家企業要幸運很多,他們的在新的經濟體制下,有了很好屏障。我們了解到有些企業已經由最初的小微企業發展成為中型工業企業,無論是從企業的生產愛是管理上都不低于國有的大中型企業。
(二)小微工業企業的性質
在200家小微工業企業只有1.87%的企業屬于國有控股企業,是從國有企業中分離出來的由國家控股;而其他企業占比就大于國有控股企業,其中私有企業占比就達到了82.36%;集體企業占比為3.84%;民營企業占所有企業的10.81%;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幾類企業以外,還有其他性質的企業。
二、烏魯木齊市小微工業企業的融資情況
小微工業企業能否獲得融資是當前面臨著最嚴峻的問題之一,雖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但是能否真正的落實,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研究、考察和實驗,最終應該選擇如何對小微工業企業在融資方面給予一定的幫助。
(一)小微工業企業對資金的需求程度
200家小微工業企業對資金都有需求,這個比重達到了100%,而獲得政府扶持的小微工業企業達到了112家,已超出一半為56%,沒有獲得政府扶持的小微工業企業為88家,已經不足一半,這個比重為44%。
(二) 政府對小微工業企業的扶持程度
有134家企業是減免稅收的,這類扶持的比重為67%;政府對56家給予的是提供融資服務,這類扶持達到了28%;剩下的10家小微工業企業獲得的是其他扶持,這類扶持的占比為5%。可以更好地搭建各類政策扶持平臺、技術創新與支持平臺、公共檢測平臺、投資平臺以及他各類中介平臺,這些平臺更有利于小微工業企業的創建和發展以及壯大。而且可以統一的的提供廠房、辦公用地以及解決員工的住房問題。
(三)小微工業企業的財務制度
已經有121家小微工業企業開始完善企業的財務制度,這些完善財務制度的小微工業企業占總企業數的60.50%,聘用專業的財務人員的小微工業企業已經達到了108家,所占比重超出一半,達到了54%;而沒有完善的企業財務制度的企業為79家,占總企業數的39.50%,同時沒有聘用專業財務人員的企業達到了92家,下降到了46%。隨著政府對小微工業企業的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小微工業企業也想正規企業方向發展,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企業獲得更多金融支持。
(四)小微工業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
小微工業企業主要融資渠道包括:銀行融資、親戚朋友借款、內部員工集資、小額貸款公司借款、擔保公司擔保融資和典當行融資,還有初始資本、留存收益、折舊、定額負債以及其他方式。
三、影響烏魯木齊市小微工業企業融資的因素
(一)管理觀念陳舊,缺乏戰略決策
現階段來看,烏魯木齊市小微工業企業普遍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現象十分嚴重,其管理模式較為僵化,帶有濃厚的“家庭”或“個人主義”色彩,裙帶關系明顯。
(二)缺少有效抵押品
小微工業企業自有可抵押擔保的物品有限,且難以達到銀行標準,大多數小微工業企業特別是個體私營企業的初始資金有限,造成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較小;在生產經營中,為企業運轉又造成負債率偏高的情況。
(三)市場份額小,抵御風險能力弱
小微工業企業的生產規模受經營范圍所控,實力不足,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生產的產品較為單一、技術含量偏低、易被模仿或取代,更沒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大多數小微工業企業特別是進入門檻較低的行業其產品主要為簡單的生產加工,產品面向的群體也主要為中低端客戶。
四、對小烏魯木齊小微工業企業融資提出的對策
(一)強化信用意識,樹立企業形象
小微工業企業應遵循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的原則,依法開展生產經營和融資活動,按期償還貸款本息,在社會上樹立起守信用、重履約的良好形象,為獲取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首先要盡快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經營管理模式,注重自有資本的積累擴張,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步伐。其次,要加強與大企業的協作,找準市場定位,提高差異化的市場競爭力。最后,要逐步完善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提升企業的科學決策水平。
(三)加大財政支持的力度
首先,對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的小微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實行必要的財政支持。如降低擔保、評估、抵押登記等環節費率等。其次,為小微企業提供市場、資金、人才培訓、技術更新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服務,引導企業提高自身經營管理水平。最后,不斷地探索小微企業多形式信用擔保體系。如建立風險補償基金等,為小微企業和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提供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王德森.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07(09).
[2] 施金影.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財會研究,2007(06).
[3] 謝玉梅.農村小企業融資實證分析——以江蘇為例[J].財經論叢,2006(06).
[4] 唐月恒,陳艷.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及對策淺析[J]. 今日財富,2011(12).
作者簡介:依沙提·木臺力甫(1988—),女,維吾爾族,新疆伊犁人,研究生,碩士, 研究方向:財政與金融;永春芳(1965—),女,錫伯族,新疆伊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經濟.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