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縣域小企業發展迅猛,在縣域經濟市場的主體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繁榮市場、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國家多次出臺政策,號召各金融機構加大對縣域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持小企業渡過經濟危機,不斷發展壯大。但是,困擾縣域小企業發展的“融資難”問題一直比較突出,為此,筆者進行了專題調研。
【關鍵詞】小企業 融資 金融
一、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存在問題
縣域小企業分布于農業、種養業、工業、商貿流通以及社會服務業等各個行業。近幾年,在金融部門特別是農村信用社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下,小企業貸款難問題有所緩解,但相對信貸需求,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小企業存在先天不足,融資難
縣域小企業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成長起來的,融資難集中反映在三個階段:一是創業階段。小企業在成立一年之內,主要需要的是資本性融資,需要相對較穩定的資金支持。而小企業的自身素質較弱,難以達到長期貸款所應該具備的一些基本條件,因而金融機構對小企業的貸款多為短期貸款,所以小企業得不到穩定有效的支持。二是擴張階段。部分小企業經過創業階段,在持續獲得較好收益的情況下,投資需求變得日趨旺盛,往往超越自身實力擴張規模,導致資產負債率偏高。在信貸規模趨緊的大背景下,金融機構傾向于信貸退出,從而導致小企業融資難。三是生產經營旺季階段。部分生產加工類小企業為了適應市場機制,資金需要進行“短、頻、快”周轉,但受金融機構審批程序等條件限制,貸款很難及時到位。
筆者對某縣域40戶小企業進行了調查分析,其中注冊資金在100萬元以上的只有4戶,占10%,注冊資金在50萬-100萬元的有6戶,占15%,注冊資金在50萬元以下的30戶,占75%。40戶企業中,有限責任公司11戶,其他類型企業29戶。這些小企業一般都具有規模較小、凈資產偏低、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家族制色彩較濃、財務信息不透明、自有資金少以及還款能力較弱等特征,很少完全具備貸款條件。因而從金融機構角度來說,由于縣域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具有客戶眾多、額度偏小、頻率較高等特點,易受市場經濟沖擊,對小企業貸款,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財務風險和道德風險,金融機構普遍存在惜貸和拒貸心理。
(二)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貸款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
在目前的銀行經營管理模式下,商業銀行辦理小企業貸款不僅增加人力資源成本,同時還增加了貸后管理工作強度。從成本、風險和收益相匹配的角度考慮,小企業貸款都會為商業銀行造成很大壓力,意味著經濟效益相對小而相伴的經營風險相對高。所以在信貸資金的運用上更傾向于支持大項目、大企業以及大集團,對小企業相應提高了貸款門坎,要求有充足的擔保和抵押,導致小企業貸款難度總體上升。由此而來,縣域小企業主要依靠向農村信用社貸款,農村信用社支持縣域小企業貸款份額占所有金融機構貸款額度的80%。而負面作用是導致民間借貸總量增長,直接融資比重加大。筆者進行抽樣調查的40戶企業中有32戶向銀行申請了貸款,占有貸款需求戶的80%,其中獲得貸款的有23戶,占申請戶的71%,企業共向銀行申請貸款86筆,金額3860萬元,獲得貸款2290萬元,貸款滿足率僅為59%。貸款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
(三)金融機構信貸管理不夠靈活,貸款手續繁瑣
小企業融資具有“小、頻、急”等特點,在舊有信貸管理體制下,小企業向金融機構貸款時須經過申請、調查、提供擔保抵押、資產評估、審批等各個流程,尤其是抵押擔保環節比較難、手續多、環節多、時間長,增加了小企業貸款難度,加劇了小企業融資矛盾。特別是近年來,商業銀行不斷強化信貸管理,提高了資本和成本管理意識,不斷規范小企業貸款準入標準,實施了對信用評定、授信額度從嚴掌握,審批權限上收,信貸保全要求趨高,逐步實施信貸市場等措施,為小企業貸款準入設置了門檻。
(四)縣域貸款擔保體系機制不健全
據抽樣調查顯示,2012年未獲批準的貸款申請中,主要原因在于“抵押擔?!辈环弦螅急冉?0%。因此,加強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對于解決小企業融資難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從目前貸款擔保體系看,存在兩個比較突出問題。一是由于擔保機制建設滯后,縣域缺乏具備資質的擔保機構。有的擔保基金不足,達不到市場準入要求,滿足不了大量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有的擔保公司業務開展過于呆板,擔保條件苛刻,收費較高,在風險防范和服務企業之間很難做到平衡,使擔保服務功能大打折扣。二是由于各類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滯后,設備抵押難的現象大量存在,小企業用于抵押擔保的資產因變現困難而被商業銀行排除,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押擔,無形中縮小了小企業可供抵押擔保的資產范圍。
二、突破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建議
要想緩解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必須多方聯手、多管齊下,全面推進。
(一)增強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良好信貸關系
小企業要立足市場,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科學技術含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營造良好的發展前景;要提高經營和管理水平,規范財務報表,依法合規經營。積極主動地參與征信體系建設,納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管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讓金融機構及時了解掌握企業真實和準確的信息,做到隨時了解,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償還貸款,始終與金融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要努力經營,合法納稅,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勢頭,使申請貸款具備相應的條件,規范借貸行為,合理正確使用每一筆貸款,充分發揮貸款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五要努力加強小企業信用征信體系建設。
(二)切實加強小企業信貸服務體系建設
金融機構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把改善對小企業的服務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從戰略角度加以明確定位,構建相應的組織架構、制度體系、營銷模式,制定合理的規劃、落實制度安排,明確服務流程,確保業務發展的連續性;推進以產品研發和定價機制、考核機制為代表的“六項”機制建設。完善小企業信貸業務的激勵約束機制,在獨立核算的前提下加以強化,同時做好風險控制工作;增加信貸供給。完善利率定價機制,通過“利率杠桿”發揮調節作用,建立小企業融資的“雙向選擇”渠道;成立專門為小企業提供信貸服務的內設機構和客戶經理隊伍,適應小企業融資特點,在信貸授權、風險考核等內部管理以及對中小企業資信評估等方面,減少各環節中參與信貸審批的人數,使信貸審批權限中心下移,建立符合實際的審批、評估、授信制度,簡化信貸流程,提高服務效率。
(三)加大金融機構信貸產品創新力度
為小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必須能要夠適應其不斷創新的需要。為此,必須保證小企業的需求信息能夠及時、完整地反饋到金融機構產品研發部門,同時確保這些需求信息變成金融產品或融入到金融產品的設計組合之中。農村信用社要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增量擴面工作,用好“富民一卡通”,擴大發放面和覆蓋面;要完善小企業擔保貸款管理制度。進一步拓寬抵押物和質押物的范圍,對于大額貸款,要由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承貸或者由其家庭資產作為抵押; 加快開發符合小企業資產狀況的抵押和質押金融產品,可擴大抵押品范圍,將存貨、原材料、應收賬款、攤位證以及股權證等納入抵、質押物范疇,使抵押物的實際價值更加接近抵押價值,不斷擴大小企業擔保貸款的發放力度。
(四)形成小企業融資合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要建立對金融機構加強對小企業貸款的激勵機制和補償機制。各級政府要建立補償基金,對金融機構新增小企業貸款視情況給予獎勵;對金融機構因為發放小企業貸款而產生的風險給予適當的補償,使銀行增加對小企業信貸投入的積極性。同時,有關職能部門應當建立績優小企業幫扶名錄,供金融機構貸款時參考;進一步加大小企業擔保機制建設。完善配套的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政策措施,為民間商業性擔保機構的組建創造條件,擴大擔保范圍和擔保資金來源同。積極探索組建小企業互助擔保機構,建立互助性小企業融資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擔保服務,加強相關中介機構的合作,建立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合作機制;構建科學的小企業融資體系。在創造性地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的同時,設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機構,改變現有信貸資金單一供應格局。
作者簡介:李武(1971-),男,河北省張家口市人,經濟師,就職于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研究方向:農村金融。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