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是指資產評估結果的價值屬性及其表現形式,主要分為市場價值和非市場價值。投資價值則屬于非市場價值中的一種,是資產評估價值類型中比較新的一個概念。本文主要從投資價值的涵義、特點、適用條件及運用等幾個方面,對投資價值進行了簡要探討。
【關鍵詞】資產評估 價值類型 投資價值
一、資產評估價值類型的涵義
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是指資產評估結果的價值屬性及其表現形式?!秶H評估準則》和中國的《價值類型指導意見》中所述價值類型,是指以資產評估時所依據的市場條件及被評估資產的使用狀態作為分類標準確定的價值類型,即市場價值和非市場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非市場價值類型并非“一種”價值類型,而是“一系列”價值類型的統稱,為不滿足市場價值定義的其他所有價值類型的集合,主要包括再用價值、投資價值、持續經營價值、保險價值、課稅價值以及清算價值等。非市場價值類型與市場價值類型的主要區別就在于是否具有正常市場條件。
二、“投資價值”類型的涵義
《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釋義:投資價值是指評估對象對于具有明確投資目標的特定投資者或者某一類投資者所具有的價值估計數額,亦稱特定投資者價值。
根據定義可見投資價值是針對特定投資者而言,且投資者有特定的目的來評估資產,進而產生的價值。相同的資產、相同的評估目的,面對不同的投資者,其評估價值也不同。每一種不同的價值是針對不同的投資者而言的,顯然,這樣的價值類型是不符合市場價值的定義條件的。盡管市場價值具有眾多的約束條件,但只要滿足了這些條件,在這些條件的約束下,相同的資產、相同的評估目的,其資產評估價值應該是一定的,不會因投資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投資價值最突出的特點是相同的資產、相同的評估目的,因投資者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資產評估價值。因此,投資價值不符合市場價值的定義,不滿足市場價值條件,它是一種非市場價值。
三、“投資價值”類型的特點
(一)產權主體變動的確定性
在“投資價值”類型下的資產評估業務,與市場價值等類型下的資產評估業務一樣,同樣要遵循產權主體變動原則,但在“投資價值”類型下,評估對象的產權主體變動的方向是有明確指向的,公開市場原則的適用受到限制,因為評估業務的目的決定了擬實施的經濟行為實現時,評估對象的產權只能變動到被投資單位而非其他。
(二)評估對象用途的明確性
“投資價值”類型下的資產評估業務,評估對象的用途不一定遵循經濟使用原則,替代原則的使用也受到一定限制。而應當考慮評估目的經濟行為實現時,評估對象在被投資單位的實際用途。比如,某制造企業,由于城市規劃的調整,從城區遷出后,以其原廠區的土地和廠房投資,興辦了裝璜材料市場,則對廠區的土地和廠房的評估應當考慮按投資實現后的實際用途來評估其價值。
(三)評估結論的有限性
評估結論的有限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投資價值”類型下的評估結論得出是基于擬進行的投資行為,以投資行為的實現為出發點和歸宿來考慮評估資料的搜集運用以及評估參數的選取應用而得出的,所以評估結論也僅適用于實現投資行為時確定參與投資各方的合理利益進行參考。二是評估結論的使用者僅指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即評估報告的使用人是明確的或限定范圍的,不同于市場價值下的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
四、“投資價值”類型的適用條件及運用
(一)“投資價值”類型的適用條件
《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對“投資價值”的適用條件作了原則性的規定,要選擇投資價值作為某一資產的評估價值類型,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1)評估業務或評估的特定目的是服務于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2)評估人員在評估過程中依據的是與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相適應的市場條件;(3)根據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運用評估對象的綜合能力來預測評估對象的預期獲利能力或可變現價值。
(二)“投資價值”類型的運用
在運用“投資價值”類型時,應當考慮以下因素進行權衡:
1.經濟行為的合法性
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層次:
(1)擬進行的投資行為與國家現行法規是否有沖突,至少應當是國家允許發展的產業。
(2)擬進行的投資行為是否獲得有權部門的批準,對于一般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其擬進行的投資行為是否獲得董事會或股東會的批準,涉及國有資產的投資,是否獲得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的批準或授權。
(3)投資主體和接受投資主體是否具備實施擬進行的投資行為的資質,
(4)評估對象的權屬、用途與擬進行的投資行為是否存在沖突,比如車輛、船舶的用途,土地、房屋的用途與投資行為實現后的用途是否一致。
2.評估資料的廣泛性
選用“投資價值”類型進行資產評估,除了關注評估對象的實際狀況、評估對象的占有單位、所有單位的狀況以及市場價值類型下的各類基礎評估資料的搜集以外,還要增加對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的資料的搜集,并在評估中充分考慮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狀況與擬進行的投資行為的關聯程度,充分考慮其對“投資價值”的影響。
3.評估方法的適當性
選用“投資價值”類型進行評估,評估方法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的具體狀況,同時要考慮評估對象在擬進行的投資行為實現時的實際用途,選擇評估方法和具體適用參數。一般來說,市場法的使用要特別慎重。
4.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對于選用“投資價值”類型進行的資產評估業務,在評估報告的特別事項說明和資產評估說明中,要充分披露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的實際狀況以及他們對評估對象的使用等的特別限定對評估價值的影響。充分披露評估假設與評估結論的相關性。
5.評估結論的有效性
由于選用“投資價值”類型評估業務的評估結論考慮了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實際狀況以及他們對評估對象的使用等的特別限定對評估價值的影響,故在形成評估結論的過程中,評估方法的選擇、計算參數的選取等方面考慮的因素都已經超出了評估對象占有方、所有方、評估對象自身,所以當特定投資者或某一類投資者的狀況發生變化或其對資產使用提出新的限定以及實際實施的投資行為與資產評估時所擬定的投資情況發生變化時,都會對評估結論的有效性產生影響。要充分說明這些因素對資產評估結論有效性的影響,增加說明資產評估結論失效的情況。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中國資產評估準則2007[M].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2]王敏.淺談資產評估價值類型之投資價值[J].時代金融,2012(05).
[3]張宇.試析資產評估“投資價值”概念運用[J].財會月刊,2009(32).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