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12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報告稱中國14省份2011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缺口達767億元,備受關注的養老金制度再次引發討論熱潮。在2013年3月初召開的兩會上,關于養老金制度的改革提上日程:養老金雙軌制等一系列問題正在進行綜合研究和頂層設計,以及如何應對老齡化的資金安排、多層次養老保障問題等。本文基于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對各項改革的效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養老金制度 雙軌制 改革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在制度的設計上,借鑒一些國外的做法,實行 “養老金雙軌制”的退休制度。所謂養老金雙軌制,是指對不同工作性質的人員采取不同的退休養老制度,即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實行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
2009年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下發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要但事實上,5個試點省市均無進展。雙軌制如何改革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
2012年12月,《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在京發布。報告顯示,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收支缺口達到767億元。報告著重總結歸納了部分省份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失衡的財務可持續性問題,結果顯示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成效有失平衡:在廣覆蓋和保基本上較有成效,但在多層次和可持續方面存在較大的隱患,地區差異明顯。雖然收支失衡的省份數量逐步減少,但基金的缺口總額卻不斷增高。
在2013年的兩會上,針對從養老金制度實行20年來存在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養老金雙軌制等一系列問題正在進行綜合研究和頂層設計,除了養老金雙軌制待遇差別問題外,這個綜合課題還包括應對老齡化的資金安排,多層次養老保障問題等。
二、關于雙軌制的改革的思路
關于改革,眾說紛紜,筆者通過國內外養老金制度的比較,結合我國國情,總結出以下幾點改革的思路和建議。
(一)大力發展老齡事業,適時調高退休年齡,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的老齡人口呈上升趨勢,正確認識和謀劃我國的老齡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發展社會化養老,將社會養老服務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規劃,讓所有老年人都享受到更真實、更充分、更廣泛的社會保障。其次,應該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完善轉移接續辦法等方面積極探索,建立健全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另外,數據表明勞動人口呈下降趨勢。因此,在適當的行業及適當的時候適時調高退休年齡顯得尤為必要。
(二)加強社會基本養老,建設多元養老機制
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多元養老機制,建立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多元化投資步伐。
香港的經驗值得借鑒。香港實行個人賬戶制度下的完全積累制,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完全進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工作時間有關。這種制度安排中,退休決策成為個人選擇,何時退休依個人經濟條件,身體條件及與雇主協商決定。我國可以結合自身國情,充分發揮多元養老機制保障來源、優化渠道、增益基礎、促進和諧的作用。
(三)穩步推進養老金入市,優化資金運營方式
隨著我國養老壓力日益增大,單純地依靠財政投入解決養老資金來源已不現實,增加養老金的資金源,拓寬養老金的籌資渠道,使養老金有充足的應變能力顯得十分必要。
1.要逐步放松對養老基金投資的管制,降低運行成本,確保投資的多樣性和安全性。養老金要實現保值增值,必須更廣泛、深入地介入資本市場。
2.適當提高高收入人群的個人所得稅。如果把對高收入者征收多征繳的個人所得稅用于公益事業,使納稅人貼身體會到稅收繳納帶來的好處,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勵更多的人依法納稅,更體現了社會保障體系的互助互濟的功能。
3.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體系的潛力,拓展個人儲蓄性保險的空間,使養老金可以多方籌資。養老保險制度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高層次的社會保障需求,通過個人補充養老保險和商業保險來解決。
(四)注重公平,賦予全員國民待遇,建立全國統一的改革方案
行業養老差別是目前養老金雙軌制中的問題關鍵,雙軌制并軌勢在必行。在進一步提高企業職工養老金發放水平的同時,將公務員納入社會保險范圍,實行與企業職工相同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確保公務員和企業職工在養老金的繳納、享受上實行相同的制度,使養老“雙軌制”走向并軌。
三、總結
秉著社會保障制度設立的初衷、公平性和福利性的原則,對養老金雙軌制的改革勢在必行,而且必須成功。在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全面考慮各群體的切身利益,減少利益沖突,借鑒其他國家地區的優秀經驗,在遵循社會保障制度的規律前提下,結合我國實際,適時推進養老制度的改革,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公平。
參考文獻
[1]彭升,王巢鳳.改革養老金雙軌制的思路與途徑[J].社會觀察,2012(06):45-46.
[2]王智斌.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政策建議[D].西南財經大學,2007.
[3]吉小東,汪壽陽.中國養老基金動態資產負債管理的優化模型與分析[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08):50-54.
作者簡介:江麗媛(1991-),女,廣東揭陽人,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0級本科學生,研究方向;經濟學。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