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經濟的發展已經將金融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中心進行拓展,并且在國內的整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不可小視的作用,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困擾,金融風險也在伴隨著業務的發展而加深。文中筆者主要通過各種金融風險進行陳述,并找出導致風險存在的原因,隨后對此展開討論找出解決方法。
【關鍵詞】金融風險 防范 研究
一、前言
在金融活動中由于各種因素的相互制約和困擾,導致經濟主體不能做出較為準確的經濟活動判斷,致使經濟主體在金融活動期間遭受經濟損失。金融風險的產生是伴隨著金融活動的開展而形成。
常見的金融風險其類型較多,在經濟主體遭受金融風險的重創后,就會致使其破產倒閉,嚴重時還會危及到整個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轉,宏觀社會的發展也會因此受到困擾,社會秩序就會出現不穩定的現象,經濟危機也會因此而出現。因此為經濟主體自身利益和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等著想,應該采取相關的措施進行金融危機的防范。
二、金融危機的類型
主要常見的金融危機種類有市場風險、聲譽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國家風險、流動性風險、戰略風險和法律風險等,下文將會對這幾種風險類型做分析。
(一)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匯率、利率、商品價格以及股票價格等內容出現超預期的變動后,致使參與到其中的經濟主體遭受損失。
(二)聲譽風險
參與金融活動的經濟主體由于內外相關因素的作用導致參與到金融活動中的社會評價減降,由于聲譽問題的影響就很容易出現聲譽因素的金融風險。
(三)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常見的種類有兩種,一種是因為經濟主體遭受到信譽風險后,其所經營的金融產品也遭受影響,產品價格降低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另一種是因為經濟主體中有一方因為一些因素的作用出現違約現象,并且不能夠按時將債券人的債務進行歸還,致使債券人造成經濟損失。
(四)操作風險
在經濟主體參與到金融活動后,因為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操作存在不規范行為而導致經濟主體遭受經濟損失,操作風險的出現常在商業銀行的相關業務中存在。
(五)國家風險
在金融活動中,國家的整個經濟環境遭受變化,在社會環境、政治環境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相關的金融機構或者經濟主體就會遭受經濟損失。而能夠引起國家風險出現的因素有匯兌限制、戰爭、違約、國家政治格局變動等。
(六)流動性風險
如果金融機構、經濟主體在參與金融活動時持有的金融資產在以合理行徑進行變現卻不能實現的情況下,就會造成機構和經濟主體的資金流動性風險。
(七)戰略風險
企業、金融機構在參與到金融活動時因為自身的戰略決策或者相關規劃存在很大的不足后導致的經濟損失。
(八)法律風險
參與到金融活動的機構或者經濟主體沒有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進行義務的履行時,出現相關的法律糾紛,從而導致其自身的經濟遭受損失。
三、導致金融風險出現的因素
能夠導致金融風險出現的原因有金融創新造成的風險、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造成的風險、信息不對稱性或者不完全性造成的風險。
(一)金融創新造成的風險
在金融活動中采取創新只是能夠對金融的風險進行分散或者轉移,對于金融風險的消除卻不能起到整體性的消除,因此只具有降低風險的作用。在將金融的創新形式加入到金融活動后,雖然將金融機構中彼此的聯系進行強化,但其中的一個經濟主體、金融機構出現問題后,就會殃及到其他的金融機構或者經濟主體,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重創。此外金融創新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為金融活動的開展提供相應的便利,但金融創新的提出者沒有根據實際的金融活動開展創新,就會致使其出現金融的風險。如果這種情況較為嚴重時,就會影響到國際化的金融市場,造成更大金融體系中金融活動的不穩定,引發經濟危機。
(二)金融體系中存在脆弱性造成的金融風險
常見金融脆弱性的表現有以下三點:其一,金融體系自身的管理模式不健全,內容機制的掌控存在缺陷,在長期的投資管理上沒有專業的人員進行管理,股權分置事宜的解決存在較大的歧義性,并且不能順利開展等;其二,金融機構自身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不具備完善的自我防范和風險控制能力;其三,國家出臺的法律在金融活動上存在較多的缺陷,相關機構的社會信用意識淺薄;其四,在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彼此間有較多的風險轉嫁現象,導致混業的滲透情況較為嚴重。
(三)金融信息的不對稱性和不完全性
參與到金融活動的各個機構、經濟個體之間形成的金融信息存在不對稱性、不完全性后,就會致使其在參與相關的金融活動時形成經濟利益失衡的情況。金融活動的企業集資人應當充分的掌握金融活動中的各種信息,并確保其準確性、完整性,如現金流動、資金運用、資產運行、生產經營、償債能力、負債情況以及獲利情況等。在金融活動中金融機構是整個金融體系的主要債權人,如果對于參與到金融活動的企業相關信息不做具體掌控,就會致使其出現判斷的錯誤。在現如今的經濟活動中企業出現融資的形式已經轉向多元化發展,資金的流行性攜帶的隱性因素較多,流向也不具有穩定性,促使金融信息的收集和反映增加難度。由于企業自身掌控著銀行向企業投入的資金以及這些資金的運轉權利,因此如果金融信息的掌握不全面致使其出現金融風險后,銀行投入的資金在流動性和安全性上也會具有相對的不穩定性,并連帶性的遭受金融風險。
四、預防金融風險的措施
金融風險的預防應該是整個金融體系一起開展防范才能進行有效的預防。
(一)加強微觀層面的金融防范措施
在微觀層面上的金融風險防范措施主要是通過操作風險來進行,可以用來進行操作風險防控的措施最先應該將金融活動的操作權的使用進行明確。如果金融活動操作的職權具有不定性就為引來操作風險,金融活動中操作權的使用沒有能夠真正的落到實處或者出現濫用職權的情況時就為影響到機構和經濟主體金融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另一個方面,在其出現操作風險后,由于操作權的不確定性,很容易給相關的人員提供逃避責任的機會,操作風險的控制就不能順利進行。因此一定要明確操作權的使用人員,并開展權責的區分,從而有效的提高金融活動中相關權利執行者的執行力度。此外相關的經濟主體和金融機構還應該加強自身的管理,并對其制定相關的條款對金融活動的參與人員進行行為的規范化,避免不規范行為的出現。
(二)加強宏觀層面的金融防范措施
1.將金融活動擴展到國際金融界的活動中,并為自己創造更有利的金融環境,為企業的發展尋得更多的契機。在經濟全球化的帶動下,金融全球化的形勢也在逐步穩健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活動也逐漸增多,彼此因經濟活動所促成的聯系也加大。在這樣的基礎上雖然促進彼此經濟的發展,但如果在金融活動中出現風險,雙方遭受的重創也會加大,在這種國際參與的金融活動中,在金融風險擴展性的幫襯下還能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因此在國際間開展相關的金融活動時,應該制定出共同的應對措施和政策,可以有效地防范此類情況發生或者為風險的解決提供更有效的措施。此外還應該對投資成本加大的監控力度,加強國際間的金融合作,對相關的國際儲蓄進行合理的分配,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成立一個完善的監控機制對國際儲備的變動情況、資金的流動去向、金融風險的隱患情況等做實時的了解。
2.強化金融活動的監管,為金融活動的開展創造穩定的環境。金融監管體系的建立就需要將機構或經濟主體的內部監管機制體系進行完善,內部監管機制的管理有風險業務評價體系的監管和監督檢查評估體系的監管,在對內部進行監管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內部的違規現象就應該立即進行處理。相關授權的建立也應該進行完善,明確各個部門所處的職權,避免越權現象的出現,引發操作風險。
3.出臺相關的法律條令對金融活動的開展進行保護,此外還應該規范金融活動的操作,在執法力度的作用下,進入金融活動的各個主體就能在規范化、制度化的政治體制下進行相關活動的操作。
4.強化市場活動的穩定性,確保金融活動的有序開展。在整個金融結構中,相關的金融機構在法人治理結構上并不是很完善,因此其管理結構中所具有的金融活動處理能力也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特別是在對外開放的金融活動中,應該建立相應的制度來協助其發展。相關金融風險的負面例子也應該做了解,吸取其教訓,避免此類情況發生在自身的金融活動中,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絕對的制止固步自封現象的出現,對金融市場開放性的實現造成困擾。在參與金融活動時,期間國內外呈現出的短期資本的沖擊,應該在經過充分的考慮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
五、結語
金融風險的防范不僅只關系到經濟主體、金融機構的利益,同時也會涉及國家的宏觀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因此在防范措施的選擇上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進行考慮后再進行。
參考文獻
[1]施玲.金融危機下自由貿易與貿易保護的選擇[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3(02):239-241.
[2]于巖熙.淺談金融風險及其防范措施[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27(08):518.
[3]施巧敏.淺談我國的金融風險及防范[J].科技資訊,2010,35(32):357-359.
[4]吳成頌.我國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13(01):76-78.
[5]鄧麗.論金融風險的積聚與防范——美國金融危機及金融改革對我國的啟示[J].理論學刊,2011,15(02):146-147.
(編輯: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