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GPP LTE主要指的是3G的一種演進型式,其是3G與4G技術兩者間的一個過度,具體點講就是3.9G的全球標準,使得3G的空中接入技術水平得到進一步增強,將OFDM和MIMO當做自身無線網絡演進的唯一標準。不僅對小區邊緣用戶的性能予以了提高,而且,還保證了小區較高的容量,避免了系統的延遲現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指出了幾種3GPP LTE核心技術,其次,對3GPP LTE核心技術的標準化進展進行了一番分析。
【關鍵詞】 3GPP LTE 核心技術 標準化
3GPP LTE的架構通常還可稱之為演進型UTRAN結構;實際中利用演進型NodeB(eNB)和接入網關(AGW)共同組建了接入網系統。其中AGW屬于一個邊界節點,如果將其納入到核心網中,那么,接入網就會在eNB基礎上而形成;eNB除了具備本有的NodeB的功能外,還可實現之前RNC在的絕多數功能,涵蓋了MAC層、RRC、接入移動性管理、物理層、接入控制等環節。
一、3GPP LTE核心技術
1.1 基本傳輸技術和多址技術
這兩項技術在無線通信技術中占有基礎性地位;3GPP相關人員討論多址技術方案過程中,基本上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大部分公司覺得OFDM/FDMA技術相較于CDMA技術,能夠實現更強的頻譜效率;只有一小部分公司覺得OFDM 和CDMA這兩項技術的優勢作用不分上下,遵循后向兼容的原則,使用CDMA技術較為理想。認為OFDM/FDMA技術好的公司都指出在下行應使用OFDM技術,在明確上行多址技術時又有不同的觀點:絕大多數廠商由于不放心OFDM的上行峰平,提出了使用PAPR低的單載波技術;還有部分公司(主動參與WiMAX標準化的公司)則認為在上行也應使用OFDM這一技術,同時,還要利用部分增強技術對PAPR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在不斷的討論協商下,3GPP采用了大部分公司所認可的技術方案,也就是下行以OFDM為首選,上行以SC(單載波)-FDMA為首選。
上行SC-FDMA信號可通過“頻域” 和“時域”兩種生成法,頻域生成法還可稱之為DFT擴展OFDM (DFT-S-OFDM),時域生成法又可稱之為交織FDMA (IFDMA)。多數公司廣泛使用頻域生成法(見下圖)。在OFDM的IFFT還未進行調制前,頻域生成方法就將信號作了DFT擴展,從系統中最后所發出的屬于時域信號,所以,能夠有效防止從OFDM系統發出頻域信號而造成PAPR問題。
1.2 幀結構和系統參數設計
關于數據傳輸延遲環節,LTE的要求極為嚴格,提出單項延遲不得超過5ms,所以,LTE系統實際必須使用最小交織長度(TTI)。大部分公司通常是進行FDD系統的設計,筆者認為應選擇0.5ms的子幀長度(1幀包含20個子幀)。不過,專門研究TDD技術的3GPP工作人員發現該種類型的子幀長度與UMTS內存在的兩種TDD技術的時隙長度間是相沖突的。簡單舉例說明,TD-SCDMA的時隙長度在0.675ms范圍內,倘若LTE TDD系統的子幀長度在0.5ms范圍內,那么,就會使得老系統與新系統間的時隙難以匹配,造成TD-SCDMA與LTE TDD兩個系統無法共同和諧發展。隨著各公司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對于該問題,3GPP達成了一個決議,也就是0.5ms為最基本的子幀長度,不過,出于對與LCR-TDD系統兼容的考慮,使用子幀長度為0.675ms也比較適宜。
在DFT-S-OFDM基礎上進行分析,明確OFDM 和SC-FDMA的子載波寬度為l5kHz,此值較為適中,對系統效率與移動性均很好的兼顧,要遠大于WiMAX系統。關于下行OFDM 的CP長度有長、短兩種形式,具體是4.69ms(以0.675ms子幀為主時達到7.29ms)及16.67ms。將短CP當做了基本選項,將長CP放置于面積大的小區或者多個小區廣播中使用。短CP中的一個子幀涵蓋了7個OFDM符號(以0.675ms子幀為主時是9個);長CP中的一個子幀涵蓋了6個OFDM符號(以0.675ms子幀為主時為8個)。上行使用的是單載波技術,形成的子幀結構不同于下行。DFT-S-OFDM 的一個子幀涵蓋了6個“長塊”(采用0.675ms子幀時為8個)與兩個“短塊”,其中長塊在傳送數據中使用較為理想,短塊在傳送導頻信號中使用較為理想。
二、3GPP LTE核心技術的標準化進展
3GPP有著一套較為緊湊的工作計劃,主要目的在于應付WiMAX在標準化上的“先發優勢”。3GPP通過反復的會議后提出了加快LTE工作開展步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朝著標準化方向邁進。目前,LTE的進展速度并不快,這主要是因為其注重全面細致的分析研究每個技術點,最后構成大部分公司所認可的有效融合方案,對各公司的正當利益做到了全面兼顧,LTE標準化受到了大部分公司的歡迎。
LTE采用由NodeB構成的單層結構,簡化了網絡和縮短了延遲時間,實現了低時延,低復雜度和低成本的要求。LTE具有高數據速率、分組傳送、延遲降低、廣域覆蓋和向下兼容的優勢特征。
三、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雖然LTE工作的研究目前已獲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未來社會中還需要積極的探索。倘若3GPP無法在規定期限內順利開展LTE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那么,就必須加強研究力度,推進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 考 文 獻
[1] 于志明. 無線通信系統中的信號識別技術研究[D]. 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司中威. LTE上行鏈路自適應技術研究[D]. 北京郵電大學,2007年
[3] 林雁. LTE無線通信系統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 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4] LTE:更優化的無線通信技術[N]. 人民郵電,2010年
[5] 張國斌. 認知無線電系統資源管理與分配關鍵技術研究[D]. 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