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職業教育是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實用型、適用型人才的教育發展趨勢,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近年來,社會上對職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對職業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
【關鍵詞】 職業教育 發展 學校 學生
一、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前景立足于我國的國情。從經濟發展形態來說,我國現在是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處在萌芽狀態下的知識經濟等多種狀態并存的狀況,不同的行業、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產品的技術含量、生產的組織方式、自動化機械化程度都很不相同,對人才層次、類型和規格的要求也是多樣化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產業技術結構呈現出提高的態勢,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技術人才在我國仍然存在著巨大的需求。生產的發展和提高需要相當數量的在產品研究開發和生產組織實施過程中的各種應用型人才。動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不僅是最終解決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也直接關系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職業教育發展的限制條件
(1)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重普通教育和學歷教育,輕職業教育的情況仍為普遍:鄙薄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家長不喜歡孩子上職業教育學校,那是由于這樣的家長還是在一種上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的夢中,加重自己孩子上大學的負擔,一定要上好大學,上好大學、重點大學。但到后來,自己的孩子還是不能夠在職場一展風采,原因就是沒有一技之長。(2)學生生源質量逐年下降。中職教育近幾年的生源很不樂觀,在幾乎取消分數線的情況下,招生仍然十分困難。對于高職院校,受傳統觀的影響,學生生源質量也在下降。近幾年的職業院校招生顯示,各高職院校錄取的學生普遍高考分數比較低,這也加劇了學生生源質量不高的現狀。(3)在經費投入方面,普高和中職的投入極不平衡,中職學校的經費主要靠收取學雜費來維持運轉,職教經費主要轉移到學生身上來負擔。以這種經費來源支撐職業教育使得職業教育的發展處于被動局面,無法實現職業教育的長途發展。
三、職業教育發展的有利條件
3.1 國家教育支持
國家教育機構正大力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創新。推動公辦職業學校探索以公有制為主導、產權明晰、多種所有制并存的辦學體制,以實現職業教育的多元化。并建立了職業教育貧困生資助制度。采取政府資助、學校減免、半工半讀、社會捐助等多種形式,對農村貧困家庭、城鎮低收入家庭和選學涉農專業的中職學生減免學費,逐步建立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再就是大力推進就業準入制度。全面推行“雙證書”制度,對職業院校參加中級技能鑒定的學生免除理論考核,進一步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為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3.2 學校認真落實、積極發展
首先,職業學校應大力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通過制度創新,開辟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事業單位人員進入職業院校的綠色通道,從企事業單位招聘或選調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經培訓取得教師資格后擔任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鼓勵行業企業的能工巧匠到職業院校兼職,促進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其次,大力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抓好實訓基地建設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保障。根據職業教育辦學特點,應以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為目標,按照行業發展、技術進步的要求,全面統籌規劃,制訂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和建設方案。第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職業院校教育教學。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要將進一步建立健全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目的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價制度,建立和完善評價指標體系。
3.3 學生認清形勢,合理選擇
新世紀的學生在思想上、行為上都有很大的進步,更先進,更時尚,更實際。學生在選擇自己的未來是特別是對于選擇上學都很慎重。作為學生,已經認清社會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缺少的是什么樣的人才,在選擇升學時很大程度上是圍繞著社會所需去選擇,缺少對自我的好、分析。所以學生在選擇時除了要認清社會的需要之外就是要把自己興趣、愛好分析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
職業教育應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培養更多能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提高教學質量。質量是方向、是基礎、是保證,鞏固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始終是包括中等職業教育在內的所有職業教育乃至整個教育工作的根本大計和不懈追求的目標。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適應社會需求,利于學生就業。
參 考 文 獻
[1] 孫培青. 中國教育史[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2] 陳嵩. 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創新研究[J]. 河北師范大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