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交通成為了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成為了影響人民正常生活的重要方面,本文針對近些年來頻繁出現的道路擁堵現象,分析和研究了城市交通擁堵的成因,提出適合淮安市的交通管理對策和合理的城市規劃建議,對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狀況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心城區 交通擁堵 對策研究
一、淮安市中心城區交通概況
21世紀以來,由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汽車產業的發展,小汽車快速進入普通家庭,然而相關交通設施的建設速度遠遠落后于這一速度,特別是在大城市,造成了城市的交通擁堵。很多城市從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采取了多種手段,但效果并不明顯。淮安市最近幾年來由于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長(據統計,目前我市主城區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6.1萬余輛,年均遞增20.6%以上),中心城區的行路難、停車難情況日益顯現。
二、淮安城市交通擁堵的成因分析
城市交通是個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交通擁堵的成因也非常復雜,受到城市的人口規模、城市用地(規模及地形)、城市結構、產業經濟、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對于淮安來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近十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尤其是國家的汽車產業政策和城市交通政策造成了小汽車的數量正在無序的增長,導致小汽車快速進入普通家庭,相關交通設施的建設遠遠落后于這一速度,城市路網規模不夠。
2、規劃的權威性、前瞻性不夠。早期的建設缺少規劃的指導,導致規劃滯后于建設,交通設施的建設需要付出重復建設的巨大代價。早期的規劃部門由于在編制、職能、技術力量上有所欠缺,在規劃期內對綜合交通的研究、對交通量的預測等存在問題;
3、城市路網結構不合理,次干路、支路不足。根據相關資料,我市各級道路所占比例為7%(快速路)、32.1%(主干道)、17.7%(次干道)、43.1%(支路),對照我國現行的道路網規劃指標,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級配不合理,主干道配置偏大,次干路支路明顯不足。
4、缺乏快速路系統,過境交通混行穿越城市核心區。淮安中心城區城市結構為組團發展、軸帶整合以及“軸帶+圈層”的空間發展模式,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城市規模,需要城市的快速路系統,根據淮安市快速路網規劃,快速路建設存在著較大差距。
5、城市公共交通結構不合理,公交發展水平較低,慢行系統不完善。2012年淮安中心城區的公交分擔率為14.44%,距離目標值(40%)存在著較大差距,公交線路過于集中在主干道上,重復率高,覆蓋率低,居民出行不便,出行更傾向于個體交通。為了緩解交通擁堵而采取的壓縮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來拓寬快車道的方式,擠壓了自行車和步行交通的空間,導致交通出行結構會持續向小汽車轉化。
6、交通政策和管理還存在的一定差距。公共交通政策、交通管理誘導系統差距較大,管理方式、手段、措施落后等。
7、交通參與者素質不高。目前,我市正處在交通文明發展的初級階段,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識比較淡薄,駕駛人規范駕駛的意識不強,駕車隨意性較大,影響了我市的道路交通秩序的良性發展。
8、其它。如中小學布局不合理,尤其是義務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大部分學生沒有按施教區入學,導致上下學時,家長的接送高峰與上下班高峰重疊;城市核心區的慢行系統建設有差距,自行車交通衰退進一步誘發小汽車的增長;以前城市建筑物停車配建標準偏低、停車場建設滯后,靜態交通影響動態交通等。
三、交通擁堵問題的解決途徑
解決交通擁堵已成為領導關注的重點和市民關心的熱點,就淮安目前情況來看,城市交通整體運行尚可,但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私人汽車擁有率的進一步上升,在一段時期內,交通狀況總體上將不可避免的有惡化的趨勢,從目前開展的項目交通影響評價來看,城區的大部分道路服務水平將下降一至兩個等級。如何緩解核心城區的交通擁堵以及有效應對交通惡化趨勢,建議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加快主次干道和快速路的建設,提高路網密度,優化路網結構,同時要通過建立互通式立交、打通堵頭卡口等措施提高路網成網性和通達性,可以有效地緩解交通擁堵狀況。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道路設施與路網結構。強化片區間的通道建設,加快外圍片區間通道建設,打通城市組團間的快速通道,適時啟動城市快速路建設,引導穿越城市核心區的過境交通有序分流,緩解中心區交通壓力。
2、為使城市建設與交通協調發展,一方面應考慮新建或改建項目在路網交通流量自然增長的情況下對交通設施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應具體分析這種影響在未來路網交通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使項目的控制在合理的規模內,因此開展交通影響評價制度,對于優化項目的交通組織,減少項目建設對城市交通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
3、研究采取交通錯峰等政策措施。為了緩解不堪重負的城市交通,近兩年,國內一些地方開始嘗試錯時上下班制度,把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作息時間錯開。實行錯時上下班可以減少高峰時段的交通總量1/5~1/4,可以有助于形成比較均衡的交通流量,有效減少交通壓力。
4、開展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逐步實現交通指揮現代化、管理數字化、信息網絡化、辦公自動化。通過交通節點的渠化、交通信號燈配時優化、交通指示引導和擁堵嚴重路段的交通管制(如禁左、單行道)來疏導節點交通。讓交通參與者了解適時交通狀況,自主選擇合適的線路、停車,優化城市動、靜態交通組織。
5、倡導綠色出行、低碳交通,重視慢行系統建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運輸能力大、環境好、資源消耗小,通過優先發展公共交通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是世界的共識。成功實現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的關鍵是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包括公共交通的覆蓋率、服務時間、舒適度、方便性和低費用。
6、加強交通宣傳,提高民眾交通意識。大力開展以“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為主題的交通安全宣傳,曝光嚴重交通事故、違章,加強駕駛員交通法規應知應會教育。開展交通文明示范標志區建設,把交通法規知識列入中小學教育的必備課程,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多種媒體宣傳《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斷提高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質。
結束語:“交通擁堵”作為“城市病”在各大城市的蔓延,威脅城市可持續發展。為解決現實的交通擁堵問題進行的城市交通擁堵對策的研究與思考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有關的措施和手段還需要進一步付諸實踐。我們應該從實際情況入手,因地制宜,靈活采取對策,增強有效的交通供給能力,減少無效交通流量,以減緩城市擁堵,提高城市效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淮安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30)
淮安市綜合交通規劃
淮安市公共交通規劃
淮安中心城區道路交通改善對策研究
王園(1978.9—),女,江蘇淮安人,淮安市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