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按照黨中央關于“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戰略部署,膠州市積極采取措施,全面加強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在教育培訓干部數量和質量上都取得了較好成績,干部隊伍素質有了明顯提高。為了進一步摸清我市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現狀,全面提升全市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質量,明確今后一個階段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標任務和措施方法,充分發揮黨校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主渠道作用,近期組織力量對全市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進行了一次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并做一定的思考。
一、干部教育培訓評估基本情況
本調查主要依托調查問卷獲取相關信息。調查問卷為自填式問卷,由被調查對象自行填寫和選擇。調查對象為2013年膠州市市管干部培訓班和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問卷主要包括9個部分:對本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總體滿意度、對本次培訓課程以及考察學習形成安排的合理程度;培訓方式;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考核方式;外出考察更傾向哪個地區;日常學習工作中有哪些困惑需要培訓來解決;到外地考察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問題。這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 90 份,共收回 85 份,回收率達94.4% 。從總體上看,被調查對象對本次培訓的滿意度比較高,其中非常滿意占 76.4% ,比較滿意占 22.5% 。對本次培訓課程、考察學習刑場安排的合理程度也較高,認為非常合理占62.3%,比較合理占36.4%。但從其他方面看,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干部教育培訓評估存在的基本問題
(一)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實效性。目前的干部培訓明顯存在著跟不上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步伐的情況,滿足不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干部的需要,還不能很好地針對干部的職業特點、職位與工作要求科學、合理地設置培訓內容,培訓內容僅滿足當前的社會發展,沒有長遠的規劃和科學的設置,往往出現上級要求培訓什么下級就培訓什么,并且規定培訓要在特定的時間段內完成,而且將培訓完成情況作為年度考核的硬性指標。培訓中往往政治理論課程偏多,與干部工作實際較密切的管理學、經濟學、法學、領導科學等專業課程偏少;理論知識教育的內容偏多,能力訓練的內容偏少。不少參訓人員反映,學的用不上,要用的學不到,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和干部學習的積極性。
(二)培訓手段、方法單一,亟待提高。目前大多數干部培訓仍采取專題講授方法進行,不可否認專題講授有其優勢所在。但由于培訓對象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必須突破傳統,采用諸如“情景模擬”、“拓展訓練”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現實情況卻不是如此,大多數干部培訓仍沿用傳統教學方式,培訓缺乏靈活性、多樣化。參訓對象由組織選調,不是依據干部崗位需求、個人需求來進行選調。對不同級別、不同崗位人員的不同培訓需求置若罔聞。
(三)培訓評估體系不健全。第一,干部培訓考試制度不完善。黨校干部培訓中采用的考試制度,基本上沿用國民教育的那一套,仍主要以筆試為主,只是在考試形式、命題方面與國民教育的考試有所不同。但由于把握不到位,方法不科學,培訓考試中還存在著許多需改進的地方。一是考試方式單一。現在黨校的短期培訓班的考試大都采用開卷考試或者閉卷考試方式。二是考試考核的片面性大。現行的考試制度,單憑結業時的一次考試成績的高低,來衡量學員培訓效果的好壞,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不能充分體現學員知識、能力、黨性修養的客觀水平,也不能全面反映學員素質的高低。考試的內容主要以知識點的記憶為主,并不能真正反映被培訓對象的實際能力。受調查參訓人員表示,改變單一的筆試考核方式,多一些多維度考察、實習報告、專業課題設計等考核方式。
(四)教育培訓時間較短,影響培訓效果。當前短期培訓居多,一般培訓時間集中在14天左右。大多數干部要求集中時間安排脫產培訓,認為培訓時間在21天至1月左右。在此次調查問卷中,認為安排培訓時間21天的占28.2%,認為安排培訓時間30天的占45.8%,由此看出,干部培訓要求增強實效性,加大脫產集中培訓的力度。
三、提高干部教育培訓效益的幾建議
(一)在培訓方向上合理設置班次,實現“盲目灌輸”向“按需施教”的轉變
根據干部培訓需求設置班次是提高干部培訓效益的前提和基礎。要加強對培訓需求的調查研究,通過座談走訪、問卷調查、專項測評、實地考察等方法廣泛收集分析需求信息,認真研究干部教育培訓的要求,及時了解和掌握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干部的不同需求,以干部需要什么知識,提高何種能力,解決什么問題為中心,去幫助學員解決他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要在分析需求的基礎上,區別干部的近期需求與遠期需求、群體需求與個體需求、主要需求與次要需求的差別,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計劃與方案,使培訓的各個環節都符合實際,做到既兼顧全面,又突出重點。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設置培訓班次,改變以往以分級培訓為主的模式,重點體現分類培訓原則,充分考慮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干部的特殊需求,按照干部的類別合理設置培訓班次和安排培訓內容,真正做到按需培訓,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在培訓班次設置上既要體現分級原則,又要體現分類原則,合理設置。
(二)在培訓內容上要理論聯系實際,實現“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的轉變
《干部教育條例》指出,要“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業務素質和健康素質,將能力培養貫穿于干部教育培訓的全過程。”堅持開展政治理論培訓,在引導干部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政治原理的基礎上,重點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及構建和諧社會等內容,幫助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提高理論素養;要緊扣熱點難點問題培訓,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緊密聯系實際,選擇那些與當前形勢密切相關、與實際工作緊密相聯的內容進行專題教育培訓,切實提高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強化新知識新技能新本領的培訓,培養干部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干部教育培訓機構要在傳統的“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培養學員學習研究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對復雜局勢和危機處理的能力,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從而真正培養和造就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新時代新型領導干部。
(三)積極創新干部培訓模式,實現“穩步發展”向“改革創新”的轉變。
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要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發展,既要遵循干部教育培訓的一般規律,使其穩步有序發展,但更應該以改革的精神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機構設置、制度管理等方面不斷大膽創新,加強對干部教育培訓的特點、教育規律和辦學方針政策的研究,探索干部教育培訓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從而能夠適應新時期干部教育工作的新需求、新特點,使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在合作交流中培訓干部。要緊緊抓住與其他發達地區在經濟、教育等社會事業合作與交流的機會,選派有發展潛力的干部到高等院校進修深造,提高干部的綜合素質,選派干部到發達地區掛職鍛煉,提高干部的領導經濟工作的實踐能力,條件具備的地方,也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派干部到國(境)外培訓。針對不同地區干部的特點,采用“異地培訓”的方式,組織事業單位管理者和企業家通過掛職、互派等方式培訓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堅持在職學習和脫產培訓相結合,系統培訓與專題講座并舉,理論演習與社會實踐、課堂教育與業余自學、集體研討與個人思考相滲透,強化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業務能力的“充電”。
在培訓方法上實現現代化。現代教學手段,特別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手段的使用,將圖、聲、光、色等集于一體,調動起學習者的多種感官,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習過程輕松活潑,身心愉悅。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功能和優勢,運用電化教育、遠程培訓、網絡學習,進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力度,適應新時期干部文化水平、思維方式等的變化,以最前沿最新穎的內容教育培訓干部。要克服過去那種填鴨式、滿堂灌的灌輸方法,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培訓方法和技術手段,廣泛采取啟發教育、情景模擬、案例教學、對策研究、雙向交流、菜單式選課,以及遠程教育和網上黨校等現代教學手段,創造條件增強學員與教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增強教育培訓的吸引力,提高培訓工作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