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礎是整個建筑物的支撐,直接關系到房屋的穩固,隱蔽性強。本文主要就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了房屋地基基礎施工重要性,主要施工特點和主要技術要點。
關鍵詞:房屋; 建筑地基; 基礎; 施工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建筑物日益朝著高層建筑發展,這也使得建筑物基礎所承受的壓力空前增強,所以,建筑施工部門要控制好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礎施工質量,具體而言應該控制好兩方面:實體質量和施工管理質量。
一、房屋地基基礎施工重要性
房屋地基就是建筑物基礎的持力層,這項工程雖說比較隱蔽,但它的質量與建筑物的安全性息息相關,尤其是在地震和泥石流多發區域,對于地基基礎的標準要求更高。一些房屋在修建的過程中,會因地基的沉降導致建筑物傾斜,必須不斷對地基進行加固,才能確保房屋的安全。由于房屋的所有重量都堆積在地基上,地基承受著整個房屋的巨大荷載,地基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上層建筑的安全和結構性能,因此,房屋的地基建設相當重要。我國地域跨度大,地區間的差異比較大,一部分的區域經常性的遭受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這些地區的房屋在修建時更應該加強地基基礎建設,避免房屋因基礎不牢發生工程質量問題,防止出現因處理不當帶來的工程事故。
二、房屋地基基礎施工特點
(一)復雜性
我國幅員遼闊,跨越的區域地質條件相當復雜,一些區域是淤泥質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凍土和季節性凍土等;再者,我國西南地區和其他少部分地區出現了溶巖地質;還有,我國一些地區又處于地震發生相當頻繁的板塊上,對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礎影響相當大。以上所述的所有這種復雜地質條件,都給房屋地基基礎的設計和施工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提出了大量且復雜的技術難題。
(二)發生頻繁
事實說明,地基如果在設計和質量上出現問題,就會影響房屋的壽命和安全度,導致房屋的破壞和倒塌,甚至造成大量資金損失和人員傷亡,所以,必須狠抓房屋地基基礎工程的質量問題。
(三)隱蔽性
房屋建筑的主體結構比較復雜,工序間的相互銜接也并不簡單,后面一道工序都會一定程度上覆蓋上一道工序,工序質量不明顯,潛在的質量問題不宜被查出,所以在建設主體工程時,一定要加強檢查和驗收隱蔽工程,盡量排除潛在的質量問題,結合驗收資料最大限度的避免隱患的出現。
(四)嚴重性
因為房屋建筑地基基礎承載著整個房屋的力量,工程具有獨特的性質,一旦地基出現問題,將會很難修補甚至無法彌補,無論是勘察不當所致,設計不合理所致,還是因為地質本身所帶來的問題,只要出現問題就會破壞整個房屋建筑的穩定性,使得房屋質量受到影響,甚至有倒塌的可能,嚴重威脅到人員和財產的安全。
(五)難度性
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礎一旦發生質量事故,要處理起來相當麻煩,非常困難,因為地基基礎不同于其它建筑部位,它在房屋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比擬的,自然處理起來也是難以估量的:房屋地基基礎都是屬于地下工程,一旦發生事故,要施工操作非常困難;因為地基基礎承擔了房屋的整體荷載,處理地基基礎本身,必然會影響到房屋上部結構的性能,特別是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地基承受著已完工的房屋工程的所有荷載,地基基礎又是一個整體,一旦部分出現問題會很快影響其他部位,所以處理起來難度非常的大。
三、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技術
(一)地基基礎的勘察
在對房屋建筑建設地基基礎之前,要對地基基礎做一個全面而又細致的勘察,在地基勘察的相關事項標準參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在全面收集建筑總平面圖的基礎上,科學分析平面圖的坐標和地形,再根據具體的房屋性質、規模、結構和基礎形式,判斷建筑所能承受的荷載力,最后對地基的埋深和變形值進行確定。
仔細勘察地質的類型、分布和工程特性,科學分析地基的穩定度和均勻性,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地質上建房,遇到不良地質要分析成因和范圍,實在必須要在上面建房時要通過有效的整治方案處理地質,才能在其上建房。
在不知單棟高層建筑物勘探點的時候,必須要注意滿足以下條件:首先,地基的均勻性必須要好;再者,要設置大于4個的勘探點,在高層建筑較密集的區域,可適當減少勘探點,但必須保證每棟建筑物至少1個控制性的勘探點。
(二)支護設計和土方開挖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的支護設計技術,可以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漿護坡支護,具體包括:
清除挖方區域內的一切障礙物,包括地下排水管道和電纜等,繪制現場場地的平面圖,科學確定開挖的路線、邊坡坡度、排水渠道和集水井位置等。同時設置測量控制網,把握控制的基線、軸線和水準點,反復審核后,確定施工控制依據,其中臨時性排水設施的排水溝方向要大于0.002,保證場地內不積水。對于已進場的機械設備,要做好日常的維護、檢查和測試工作。
反鏟挖掘機挖掘分層挖掘較深區域,運土的汽車放置于反鏟的一側,減少回轉的角度,開挖面積較大的基坑,反鏟機應該呈“之”字型移動,要根據挖掘機的大小來確定自卸汽車的多少,并保證挖掘工作能連續進行。對于挖掘機難挖到的基坑邊角,可配合人工開挖,將沙土清理到挖掘機作業范圍外,控制好挖掘機的深淺程度,在基地預留10cm左右的人工清底找平,避免超挖時基地土被擾動。
質量標準:基坑地基土質要符合設計的要求;偏差要控制在允許范圍內,標高利用水準儀或者拉線尺量檢查,偏差控制在0~50以內;由設計中心用經緯儀、拉線尺量檢查長度和寬度,偏差控制在0~20以內;檢查邊坡坡度利用坡度尺,偏差控制在0~30。
基坑成形后,要保護好成品。注意保護測量控制樁,防止挖掘機撞壞基坑;在基坑的周邊設置排水渠道和集水井,并保持場地適當的坡度,防止積水浸泡基坑和場地。夜間施工要保證照明,避免地基和邊坡的超挖。
(三)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是影響地基質量的一大隱患,因為地下水會腐蝕地基導致基礎沉陷,因此地基開挖時宜采用管井將水法。
承壓的含水層滲透系數從上至下呈現逐漸加大,如果降幅相同,則降水井越深,單井的出水量就越大,而井深超標,則會削弱出水量對水位降幅的正面影響。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6m左右。
含水層的土質通常為粉質黏土、粉土和粉砂交互層,這些土質的滲透性差,不利于出水,井深可打至基巖底部,利用底部的砂層、卵石層,提高滲透系數,形成完整井。
(四)基坑監測技術
基坑監測技術可確保工程的安全:
基坑邊坡變形觀測,可以了解基坑支護的變化狀態。具體操作是:以監測數據為依據,結合開挖的地質情況,適當調整支護參數,確保工程的安全。
除了要監測量測基層位移情況和表開裂的位置、列寬,還應該觀察基坑的滲水情況。
監測點布置,選擇在基坑支護變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質條件不利的地段。
監測具體操作:以施工值為主體,量測基坑的位移,如果基坑支護工程已竣工,則由建設單位負責測量,將測量點布置在基坑支護的施工圖紙上;施工單位的質檢人員定期負責觀察地表開裂狀況、基坑滲漏水情況、基坑內外地下水位變化情況;進行支護施工時,要每天一次監測,在基坑開挖完成后或者基坑變形穩定后,可適當減少監測次數;在多雨季節進行監測時,要查明導致滲水究竟是生產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滲水,還是貯水池滲漏水等,以便在第一時間排水;進行施工開挖時,觀察基坑頂部側面位移和開挖深度比值要勤快,盡快找出適當支護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條件。
參考文獻:
[1]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處理技術[J].江西建材,2011(4):107—108.
[2]黃玉興.試析房屋建筑工程軟土地基基礎處理方案[J].科技資訊,2OO6(2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