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的發展,使得城市中超長結構,多塔式結構或不規則形態的建筑物層出不窮,尤其是有特殊要求的地下防水的超大面積地下建筑的涌現。一種混泥土剛性接縫技術——后澆帶誕生了,此技術主要適用于設置柔性變形縫困難的結構部位以及后期變形趨于穩定的結構部位。這種技術的優勢在于應用于解決高層主體與底層裙房出現的差異沉降、超長建筑、變形等引起的裂縫時,即可以縮短工期,簡化設計結構,降低投資,又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建筑工程;后澆帶技術;設計施工;工藝
后澆帶技術在建筑工程項目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其設計和施工質量的好壞對建筑結構的性能和經濟效益有直接的影響。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這項技術的相關處理方法并沒有體現在設計圖紙上,特別是現在實行的設計和規范對后澆帶的具體做法都各有要求,如果施工單位不能領悟設計意圖,就很難把握施工的技術要點,就很難處理一些關鍵環節發生的問題,因此要使這一技術發揮出真正的意義,就要對其進行相關的研究探討才能更好應用與建筑工程中。
一、簡述建筑工程中后澆帶技術
建筑施工中經常會用到混泥土后澆帶技術,這是主要是由于外部環境的溫度以及不均勻收縮會引起現澆鋼筋結構發生裂縫,如不對這些危害很大的裂縫加以預防,整個工程就會出現質量問題。因此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按照設計規定的內容嚴格執行,在地板、墻體以及梁板之間設置一個施工縫,將混泥土結構分成幾個部分,在內部構件發生完全收縮后,再進行施工縫的混泥土澆搗,以這種形式將單獨的結構連成一體。通常低溫天氣是最佳的施工時間,同時也可以確保施工效果。還要注意將含有鋁粉的混泥土添加到水泥中會提高水泥的強度,而且必須杜絕不同混泥土之間因出現裂縫而削弱其結構強度。
普遍使用的后澆帶分為三種類型:沉降后澆帶,這種方法旨在解決沉降差現象;溫度后澆帶,這種方法主要解決因溫度發生的拉裂問題;伸縮后澆帶,此法用于解決一些大面積建筑的同時收溫度影響以及砼收縮產生裂縫的后澆帶施工中。
二、后澆帶技術分析
(一)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后澆帶技術的設計分析
在進行設計后澆帶技術時,必須以嚴格遵守設計原則,保障其實際的作用效果。在前期,應做到結構細化,量化,以減少溫度和收縮力對混泥土結構所產生的影響為前提,確保實際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在后期施工中,進行澆筑時,必須對溫差和收縮應力進行再次計算后再進行結果疊加,使其低于后澆帶混泥土抗拉應力,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有效的避免裂縫發生,又可以避免永久伸縮縫的設置,保障了工程的整體性。在設置后澆帶施工時,要以實際工程情況為依據,充分考慮后澆帶的作用效果,避開出現應力集中現象,使內應力分布均勻,通常狀況下,后澆帶的寬度應控制在0.8——1米之間。其形式也多種多樣分為平直、T字、V型等。在選擇后澆帶處的鋼筋材料時,最好選擇搭接接頭火勢直通加彎的形式,以避免混泥土結構因溫度對其影響過大而發生脹縮、干縮等質量問題。針對沉降后澆帶方面考慮,都會將焊接位置預留出來,穩定沉降結構之后,對其內部鋼筋材料進行焊接。挑選一些受力小、不易變形的位置進行后澆帶的設置,與此同時還要避開積水多的地方,必要時可能過添加防水性能來提高后澆帶后的防水能力,杜絕滲水漏水情況的發生。在混泥土結構趨于穩定后,一般情況下在兩邊混凝土結構澆筑完成后兩個月進行澆筑工作。
(二)后澆帶技術的施工分析
由于后澆帶施工的工程量小,耗材少,施工簡單,因此往往很多施工企業對其沒有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了難以保障后澆帶的結構質量。因此要求施工在開工前務必做好準備工作,例如:混泥土攪拌設備、運輸設備以及振搗設備等等,這些設備在后澆帶技術的運行中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必須確保其齊全性,安全性;在進行澆筑之前,應清除后澆帶接縫中的堵頭板、雜物、垃圾及鐵絲網等雜物清理干凈,之后用水清潔濕潤其表面,以避免雜物對后澆帶結構的影響,確保建筑的整體性,避免滲水漏水等質量問題的發生。在實際施工中,要將混凝土材料的試配工作做好,所有計量要確保準確性。在攪拌混凝土材料時,其時間應控制在2分鐘以上,從而保障材料能夠攪拌均勻。在結束攪拌后,為了降低混合料坍落度受損,以及水分的缺失,必須在一小時之內參加工程施工。在澆筑過程中,振搗工作一定要到位,保證材料分布均勻,從而確保結構的密實度。
三、后澆帶技術的具體應用
(一)標準的設置
由于建筑的高度和長度的不同,在設置后澆帶道數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選在施工便利的位置,避開豎向的構建結構。其具體要求有:首先、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的需要選擇具體的后澆帶形式,凹形、凸形、平直以及階梯式。其次、滿足收縮的應力以及溫差后,使用科學的方法計算出后澆帶結構的間距以及位置。一般后澆帶的間距為20—30米,寬度在0.8—1米之間。第三、確保后澆帶的梁和板之間保持連貫不能斷開狀態。如出現梁與板之間的間隙過大,則可以先把受力的鋼筋斷開,在補齊混泥土結構后進行焊接;如兩者之間的間隙較小,便可一次性進行鋼筋配足,確保后續施工的進行。第四、進行基礎墊層施工時,要先將基礎墊層降低50—100厘米,主要目的在于清除積水垃圾以及對施工裂縫進行處理。第五、盡量保持板結構為斜縫。
(二)后澆帶技術應用于基礎梁以及地板中
在基礎梁及板的后澆帶施工階段,一般采用壓型鋼板為側模木方為支撐。具體施工技術要點有:首先、將基礎梁、底板中的鋼筋網片實施固定,在利用模板、密致材料進行充實填滿,以避免砂漿流入其中。同時,為了確保基礎梁以底板的防水功能,最好在底板下降墊層加厚40厘米,并鋪設橡膠止水帶及防水卷材。并將止水帶設置為20厘米寬,伸入內部結構10厘米。其次、在完成混凝土結構澆筑時,要及時進行清理,并于后澆帶的兩側砌筑能夠皮磚,同時要注意的是需使用多層板覆蓋在皮磚上方。再使用防水砂漿將其空隙堵嚴,避免水及雜物被帶入到其中。最后、當后澆帶兩側的壓力值達到1.2MPa時,就可以拆除壓型鋼板。在進行澆筑前,需要先將雜物清除干凈,并采用高壓水柱進行檢驗。
【結束語】
綜合以上敘述,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建筑施工項目的日趨增多,因此,后澆帶技術也被廣泛的推廣起來,這不僅提高了主樓高層與地層裙樓之間的連接問題,而且對于樓群之間的沉降差異問題也能很好的解決,以及因鋼筋混凝土收縮或變形引起的質量問題等等,利用后澆收縮帶或者后澆溫度帶可以將工程質量提高,還能在很大程度上簡化工程施工步驟的實施,由此可見,后澆帶施工的重要性就越來越明顯。因此,為了徹底從根本上提高后澆帶施工技術,相關施工企業務必要對前人的經驗進行高度總結,且根據實際的工程需求,制定各種有效的施工方法,進而將后澆帶施工技術提高到一定程度。
參考文獻
[1]栗四海,李根. 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J]. 科技致富向導,2013,08:357.
[2]曾照. 論建筑工程后澆帶的設計與施工措施[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0:271.
[3]盛利. 論建筑工程后澆帶結構設計與施工[J]. 民營科技,2012,10:292.
[4]左盛. 淺議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J]. 城市建筑,2013,10:83.
[5]郝戰軍,李博. 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要點分析[J]. 河南科技,2013,0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