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住宅地下室混凝土工程中的滲漏現象與成因,然后從設計和施工兩方面,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防治地下室滲漏的措施。
【關鍵詞】地下室 滲漏 防水混凝土
前言:近年來,在房地產開中,隨著地下室工程數量的增多,地下室滲漏現象也不斷出現,嚴重影響了正常使用功能。
一、出現漏水的狀況
1、漏水部位
對于地下室混凝土結構而言,容易出現裂縫的主要有以下部位:①、地下室承臺底板。地下室往往面積較大,雖然通常設計有后澆帶將其分為若干區域,單塊區域面積仍然不小。此外,承臺尺寸一般較大,混凝土一次澆筑量大。由于上述因素,承臺底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水泥水化過程中所釋放的水化熱容易造成大體積混凝土內外產生溫度差,從而產生溫度應力。此外,隨著混凝土不斷硬化,體積又會因失水而產生干燥收縮現象,再加上外界條件影響,如環境溫度、濕度及約束狀態等,又會產生收縮應力。此兩種應力是導致地下室承臺底板出現裂縫的主要因素。②、地下室外側墻。地下室外側墻往往很長,由于長度較長,外側墻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在混凝土硬化失水而產生的干燥收縮過程中,側墻頂部和底部受到約束,再加上外界環境影響,會產生較大的收縮應力,很容易產生裂縫。除以上部位外,像地下室樓板、頂板等也會出現因干燥收縮及施工堆載等原因而產生裂縫。
2、漏水形式
外墻大面積慢滲、點漏和底板裂縫漏水。
二、地下室漏水的原因分析
造成本工程滲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經過實踐研究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設計原因
(1)該工程地下室水池四周墻體和車庫入口處未設置柔性防水層,只考慮了抗滲混凝土結構自防水一道防線,屬防水設防不足,留下滲漏隱患。
(2)地下室頂面外漏部位頂板防水層與外墻防水層材料設置不一致,致使交接處卷材不能有效粘結在一起,而發生滲漏現象。
(3)設計的穿墻管道密封材料適應變形能力差,嵌填不密實,密封材料填和金屬管道收縮不一致,出現裂縫而造成滲漏。
2、防水層局部失效
從發現的地下室漏水局部看,水均由地下室結構的混凝土薄弱部分漏滲出來,它說明二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地下室結構的剛性自防水局部失效,二是由卷材防水材料構成的整體柔性防水層也已局部破壞。
(1)結構混凝土剛性自防水局部失效的原因
①結構防水混凝土施工質量缺陷造成滲水通道。
②沉降不均引起的底板的開裂或沉降不均產生的墻體受力改變產生的開裂,這些開裂形成的穿水通道。
③地下水的浮力作用下產生的結構變形,使底板會產生微小的徑向裂縫。
④地下水降水深度不足,結構混凝土成型的初期地下水過早地浸入結構混凝土造成局部結構自防水的失效。
(2)柔性防水層局部失效和破壞的原因
①使用防水層材料指標達不到要求,施工厚度不足;工藝不當;兩種不同防水材料相接使用不當相互影響各自的防水效果等。
②施工時部分筏板防水層未折向立墻,墊層防水層與立墻防水層在陰角處完全斷開,卷材無搭接、不密封,導致滲漏。
③柔性防水層的薄弱環節在地下水作用下切裂,形成整體柔性防水層的破壞,水穿透防水層。
④下沉不均結構較大的開裂帶動了柔性防水層的破壞,在水壓力作用下,小局部防水層被擊穿。
⑤柔性防水層外部的磚砌保護層,在地下室出現較大的下沉時或回填土時,使防水層產生局部破壞。
3、細部建筑構造外柔性防水層的損壞或變形引起的漏水原因
(1)施工縫處理不當引起的滲漏水。
(2)后澆帶施工縫和沉降縫的施工構造不當引起的漏水。
(3)室外墻管道施工不符合要求引起的漏水。
(4)變形縫止水帶定位固定方法不當,位置不準。
(5)墻體模板的穿墻螺栓孔或其他孔眼未及時封堵或封堵不嚴。
(6)細部構造防水不符合規范的規定,亦可造成滲漏源。
4、外墻混凝土養護不當
造成建筑物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原因有很多種,除了荷載外縫的生成之外,大多數裂紋是由外界環境因素影響產生的,其中由于外墻混凝土失水變化引起的收縮,同時,外界環境的溫度變化引起的冷縮也往往是外墻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因此,施工過程中,外墻混凝土養護不當往往會造成建筑物外墻早期失水干裂和冷縮裂縫。
5、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夠
建筑物外部地下水可以通過底板外側面較薄的鋼筋保護層進入地下室底板鋼筋的四周,一旦鋼筋受到腐蝕,則使周圍混凝土產生縫隙,外部雨水等可以順著鋼筋方向,向地下室內部滲漏。
6、穿墻支模螺栓處理方法不當
如果外墻穿墻螺栓止水板焊接不嚴密,外部抹砂漿時未能將鋼筋頭蓋嚴,或者穿墻螺栓在外墻面切割時留頭較長時,尤其是個別情況下施工人員把鋼筋頭裸露在抹灰層之外,導致后期進行防水施工時鋼筋頭穿破防水層,然后在地下水的作用下產生化學腐蝕,同時不斷向建筑物內墻的方向腐蝕,造成地下室的滲漏。
三、地下室滲漏的防治措施
1.設計上的滲漏防治措施
設計人員應明確建筑物重要部位的受力狀況,可進行抗裂實驗。保證產生的裂縫小于規范的允許值,從而從源頭達到防治滲漏的發生的目的。另外,在地下室外墻設計上,可以縮小鋼筋間距,采取小規格配筋。在特殊情況下,還可以增加暗柱和暗粱,這種方法有利于建筑物的薄弱部分的抗裂防滲,同時還要盡可能地減小后澆帶間距??梢栽谠O計上采用微膨脹混凝土或者補償混凝土來補償建筑物的自身收縮,以達到減少裂縫的最終目的。
2.建筑原材料的控制措施
(1)水泥的使用
施工中所采用的水泥的相對密度.強度.濕度.凝結時間.細度和安全性等級等參數都應達到國家質量標準,并在驗收合格后,才可以在施工中使用,水泥的堆放環境應做到防雨.防潮,另外還要嚴格控制堆放時間。地下工程的施工中應盡量使用低水化.熱收縮小的低熱水泥和礦渣水泥。
(2)摻和料的使用
摻和料的主要作用主要為了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降低水泥用量,在使用摻和料時應注意摻和料的使用范圍,尤其是注意超細礦物質摻料的加入對于高強度混凝土的性能產生的影響,在地下工程的施工中可考慮使用微膨脹劑來減少混凝土的收縮。
(3)砂和石料的使用
砂石料經過級配后,本身的堅固性.強度和形狀都應到達建筑行業的規范要求。對于粗骨料一般采用二級配,最大料粒徑為31.50mm。
(4)外加劑的使用
在使用外加劑時,必須考慮到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以及當地的施工和氣候條件,還要結合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等參數來確定外加劑的品種和使用量。外加劑最好分為多次添加,以減少混凝土的坍落損失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水灰比。
3.施工中的滲漏防治措施
(1)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
大體積混凝土裂紋是地下室外墻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因此,施工中混凝土配比的選定就顯得特別重要。施工時應嚴格進行配比試驗,并確保符合施工覡場的配比度。尤其要注意的是單位體積混凝上的用水量.坍落度.水灰比.構件截面尺寸.骨料粒徑和砂石級配,必須嚴格控制誤差在l%之內。而且投料順序應規范,并控制好攪拌時間和速度。
(2)澆注時的振搗時間
進行混凝土澆注時,振搗時間的選取很重要,不振和過振都可能會造成質皺問題。合適的振搗應該是振動棒周圍沒有明顯的下沉,混凝土表面泛漿量水平狀態,混凝土的泛漿不出現氣泡,邊角處比較密實。
(3)泵送混凝土的速度
在施工中應特別注意泵送混凝土的速度,要避免一次入模量過量,另外,還要對澆注后的混凝土層進行二次振搗,以排除混凝土周圍的沁水,或者是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空隙和水分,減少混凝土內部的微型裂縫,從而提高混凝土和鋼筋的結合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增強混凝土的單位密度和強度。
(4)后期溫度控制和養護
為了防止建筑物大體積混凝土和底板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大于限值而出現裂縫,施工人員必須測試混凝土入模溫度,必須掌握混凝土的基礎內部實際溫度的變化情況。同時要確?;炷恋闹行臏囟群捅砻姹∧は碌臏囟炔畈怀^25攝氏度。一旦超過極限溫差,就必須采取一些保溫措施,例如,采用澆水養護與覆蓋雙層麻袋來降低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此外,在后期養護時候,一般采取延長拆模時間來防治裂紋。而且,澆水養護時間應大于20d,以防止混凝土干縮而導致裂縫的產生。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地下室滲漏的防治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必須通過設計,材料優選和施工質量控制等多個環節進行全面防治,才能減少裂縫的出現,杜絕滲漏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賀炬,淺談地下室漏水的防治,四川建筑,2007
[2]薛寶軍,淺析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山西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