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公路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路基是公路主體工程的基礎,路基施工質量的好壞對于公路的使用壽命有著重要的影響。研究證明,沒有一個穩定的路基,就不會有一個穩固和耐用的公路。因此,為了提高公路的整體質量,文章將從二級公路施工過程當中的各個方面闡述公路路基施工過程中的施工技術。
關鍵詞:二級公路;路基;施工技術
1 施工之前的準備和路基地面的處理
1.1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在施工之前應該對設計圖紙進行全面的了解,熟悉和摸透設計圖紙當中包含的每一個信息,對施工現場進行核查,制定相應的方案和組織設計。2)對施工測量當中所用到的導線、中線等進行測量和補測,根據路段的要求增設相應的導線點、水準點等,使其滿足施工所要求的精度設置。3)為了保障施工時路基的干燥狀態,應該設置相應的排水溝,修建永久性的排水溝或者臨時性的排水溝。
1.2 路基基底地面的處理
在對路基基底進行填筑之前,應當按照相應的規范要求對路基基底進行處理,根據不同的情況,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措施。對路基填筑范圍之內的一些樹木、垃圾等用推土機或者挖掘機進行清理,清除深度保持在20 cm左右,視實際情況而有所不同。經過深耕地段的路基,應將深耕地進行翻松處理,再進行反復的壓實,如果深耕地當中的雜質含量比較多,不容易被壓實,則應該進行換土壓實處理。經過一些積水比較多的地段時,比如說水塘,則應該先進行排水疏干等處理措施,確保路基的基底有足夠強的穩定性能。
對路基基底的雜物清除干凈之后,對基底進行平整,用壓路機對路面進行碾壓,使其符合相關的規定要求。對于坡面基底的處理,方法類似。只是對于一些坡度比較大的坡面,應該把坡面修成臺階的形式,防止坡面路基的側滑。
2 路基填筑
一般來說,路基的填筑材料最適合的是砂礫土、亞砂土等。因為這些材料的滲水性能非常的好,含水量的空間比較大,比較容易被壓實,在水中不會過度的發生軟化現象,這些材料的施工不容易引起路基的沉降。但是,在填筑之前,應該對地面上的積水進行引排,對路基上的一些凹坑進行處理,使之與原基面在同一個水平面上。
路基的壓實作業應該嚴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中的要求進行,并且壓實的過程中應按照“先輕后重”的原則。為了確保碾壓的質量,壓路機的重量應當在12噸以上。當填土至最后一層的時候,應根據實際的工程要求,及時對填土厚度進行調整。填筑作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路基的填土作業應分層的進行攤鋪,攤鋪的厚度根據不同的情況又有所不同,厚度不宜超過30 cm。
(2)對于土石路堤的填筑只能是采用分層填筑的方式,同時也應該按照工程的實際情況決定鋪設的厚度,一般都是在40 cm左右,并且鋪設的小石塊直徑不應該超過所要鋪設路基的厚度,否則,會造成路面的不平整。
(3)當挖方路塹基底出現一些漏水等病害時,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處理,比如說進行填土更換,對于一些風化地段,必須超挖,然后再進行回填壓實的處理,且壓實度要大于理論的設計值。
(4)對于特殊地段的路基壓實,比如說潮濕的地段,這種類型的路基要壓實是非常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可以通過改善填料的配料比,在填土當中加入一些生石灰,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或者采用一些新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5)老黃土透水性差,干濕難以調節,大塊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應通過試驗決定措施。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黃土,新黃土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
3 軟地基的處理
在公路的建設中,很難避免會經過一些軟土地段,這些地段很容易發生沉降,筆者經過多年工作經驗的積累和實踐總結,在防止軟土地基沉降,提高軟土地基穩定性方面提出自己有一定參考意義的措施。
(1)灰土擠密樁的使用。這種樁的使用適合含水量比較過大或者含水量過小的軟土地層,針對含水量過小的軟土地層,首先應對施工范圍之內的地層進行濕潤加固,按照先外圍再內圈的成孔順序,對于一些已經形成的孔,則應該當天就填土并且夯實。對于含水量過大的地層,一般都是往孔內填埋石灰粉,對孔內的水分進行有效的吸收。
(2)粉煤灰的使用。用粉煤灰等一些輕質的施工材料進行路堤的填筑可以有效的減輕地基承載力的限制,粉煤灰在我國的使用已經相當的普遍,有著許多的成功經驗,粉煤灰的填筑可以使路堤的自重減輕至少25%以上。
(3)合成材料的使用。對于淺層的軟土地基可以采用在地表鋪設聚丙烯或者聚乙烯等土工合成材料,再進行路堤的填筑,從而替代常規的方法。土工合成材料的使用主要是起到排水、分隔、加速固結等作用。
4 路基的排水和防護
水對路基的穩定性和強度的影響非常大,路基發生的許多病害都是因為水直接或者間接引起的。因此,在公路路基的施工過程中,應當做好路基的排水工作,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排水系統。
1)地面上的排水。在地面上通常采用的是挖邊溝、截水溝等。對于一些等級比較高的高速公路,則應加強防護,利用水泥混凝土預制板對地面排水設施進行加固。2)路基路面的排水。為了保障路基路面排水的順利,路基橫坡角度應該大于2%,雨水排出路面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側設置水泥混凝土預制塊或現澆瀝青混凝土的攔水帶,以其與硬路。肩路面構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 m間距設一泄水口,與路堤邊坡急流槽銜接,將雨水排到坡腳排水溝中。第二種是分散排水,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邊坡外,在經過地下水位較高的綠洲地帶,也要防止邊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長擋住橫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積水。3)地下的排水。地下的排水系統的設置有很多,現在一般采用的是設置暗溝、滲溝等,這種排水的方法是滲透式的排水。最近幾年采用的由鋼圈、濾布和合成纖維土工材料組成的加緊軟式透水管在地下排水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由于路基的特殊性,受到了各種自然環境、客觀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對于路基的防護就顯得極為必要了。路基的防護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坡面的防護,路基的地表會經常的受到雨水的沖刷和自然環境的影響造成風化地現象,在對這種坡面進行防護時,多采用的是在坡面砌石框種植花草。第二,沿河路堤的防護,這類路堤的防護主要是避免受到水浪的沖刷,一般都是采用擋土墻、砌石塊進行直接的防護。采用高分子合成土工材料制成的防護面板能夠很好的適應地基的沉降,也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第三,擋土墻的防護,在石料比較豐富,墻的高度要求不高的場合,一般采用的是重力式的石砌擋土墻,采用水泥混凝土的擋土墻因為受力的合理性、體積小等特點,在公路路基的防護當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5 總結
在本文當中,主要分析了路基的填筑、軟土地基的處理、路基排水設施和防護等一些施工技術,僅這些技術,在路基施工方面還是顯得不夠,路基施工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作為施工人員和技術人員應該加強自身素質,加強管理,及時的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制定相應的施工管理措施和施工的規章制度,提高公路路基的質量,從而提高整個公路的質量,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 朱今夫.公路路基施工質量通病成因及其處治措施[J].丹東海工,2009.
[2] 楊國烽,吳阿馗.某軟土地基采用強夯法加固處理的設計與施工[J].鐵道勘測與設計,2003,(4).
[3] 魏晨宇,蘇誠.公路路基排水綜合設計的重要性[J].民營科技,2010,(12).
[4]蔡文廣.公路路基排水設施施工技術綜述[J].科技致富向導,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