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環境不斷的惡化,人們逐漸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生態建筑的建設以及推廣將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現在環保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逐漸意識到使用生態材料對環境保護、能源節約以及人類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建筑表皮是建筑物形象的窗口,同時也是耗能最多的部分,加強對建筑表皮的設計對于建筑節能降耗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生態材料在建筑表皮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生態建筑材料;建筑表皮;構建
隨著我國城市化程度不斷加深,建筑物越來越多,建筑用材料種類越來越多。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逐漸對傳統的建筑物材料產生了新的認識,將生態建筑材料應用到建筑中。生態建筑材料的使用對環境保護與節約資源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意義。我們應該以生態材料在建筑表皮設計中的用為研究點為突破口,探究建筑材料的應用。
一、我國生態建筑材料在建筑表皮設計中應用現狀
設計師在進行建筑表皮材料時應該考慮到材料與生態環境之間復雜的聯系,在節能降耗的基礎上,選擇最適宜人體健康的材料,而生態建筑材料正符合這一要求。相對于國外研究來說,我國對生態建筑材料的研究起步的比較晚,現在我國對生態建筑的研究以及應用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建筑表皮的應用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可以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對于建筑生態表皮應用一體化設計理念的不完善;第二,在建筑表皮生態設計過程中缺乏節能計算;第三,生態建筑表皮設計中多種生態功能不能進行完善的整合設計;第四,設計管理不完善以及建筑使用者不了解生態結構。其中生態材料建筑表皮生態一體化的缺失指的是在對表皮進行設計時,知識隨意將一些生態材料在不進行認真規劃的情況下隨意的布置,形成粗劣的建筑表皮,沒有和城市以及建筑的特點與需求相結合。
二、生態建筑材料建筑表皮設計應用存在的優點
1.保護環境
生態建筑材料的生產使用,在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將材料生產、使用、廢棄整個過程與環境的協調性作為重點,以最小的生態環境代價換取最大意義上的利潤,將對環境的破壞降到了最低。生態建筑材料是在傳統材料的基礎上,借助科技手段,采用清潔能源和節省能源來代替原料,在源頭上降低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從而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生態材料例如礦渣磚、膠合木、復合材料等,2010年上海世博會挪威館,建筑表皮主要就是用力膠合木,配合木、竹、金屬等材料,整個建筑在阻擋太陽直射的同時還可以透過漫射光為室內提供照明,進而節省能源的使用。
2.優化資源
加強環境保護、節約資源是現代建設的主旨所在,但是節約資源并不是不用資源,而是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在保證自身所需情況下,盡可能的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提高資源高效、循環的使用性。生態建筑材料在生產過程中就考慮了能源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廢物的回收利用等,使資源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功能發揮。例如2010年上好世博會印度尼西亞館,建筑表皮是用了木頭和竹子等天然環保材料,對環境基本不會構成影響,而且具有很強的回收利用性。
3.低耗無害
建筑表皮在生態范圍內要求具有采光、通風、防曬、防濕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且在可持續發展要求下對建筑材料的選擇在以往要求的基礎上更是要求具有節能以及改善室內環境舒適度等功能。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阿爾薩斯館建筑表皮有三層,外層為超厚玻璃和太陽能電板,中間為密閉倉,最后為水幕玻璃,生態材料在建筑表皮中的應用可以將太陽能轉換成能源為建筑使用,減少了建筑能源的消耗,同時也降低了有害物質的產生量。
三、生態建筑材料在建筑表皮中的應用原則
1.符合建筑物的基本構造條件
在建筑物的構建過程中,所遵循的邏輯行為即是使建筑物能夠真實的表現出建筑初衷的情感表達。而對于建筑物進行的較為具有邏輯性的進行過程,即是最為真實的情感表達方式,其真實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指建筑物本身具有相對真實的本質,能過充分體現出建筑設計者的設計初衷,通過建筑材料的、建筑結構使建筑物在竣工之際不僅能夠表現是時代的特性,還能準確的表達出建筑者的情感感受;第二,建筑結構及建筑材料的構建和使用,其最基本的形式邏輯必須與建筑整體的受力關系相協調,保持一致的狀態;第三,建筑物本身必須能夠與當下時代的特性相結合,能夠準確的反映出當前的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的技術及建筑領域的發展水平。
2.符合環境自然的生態平衡性
生態建筑顧名思義,在保證環境聲討的基礎上,保障人類與社會環境的生態系統的平衡。在生態系統中,保證在參與進人類活動之后,其生態環境中的能量流動不因人類活動受到限制或影響,為達到相對的生態平衡,生態建筑表皮必須最大限度的保證生態能量的可再生性、可循環性。利用相對無污染的太陽能等自然資源,使其與生態建筑物融為一體的系統,將人類作業產物無害的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中,在保證建筑物內在的舒適環境下,并不會為生態系統帶來相對有害的行為系統。
3.符合相關的多元性整合
根據生態建筑表皮的構建成分決定在建筑過程中其相關的建筑構件必須符合多元性原則,而建筑物表皮也必須具有多元性整合的特征。在相關的工業條件之下,其生產條件也決定了建筑表皮的整合性特征,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表皮建筑層,起到保溫隔熱等效果,形成屏雨保護層。同時達到對自然光的有效采集和庇護,對于相關的必要通風條件設備也起到有效的作用,二建筑表皮的綠化層也只能局限的分布于表皮的外層或中間層,此類建筑構件的整合主要區分為同層整合和構件附著。
結語:
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表皮是影響建筑能耗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下,怎樣做好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節約是整個社會應該注重的問題。生態建筑材料的提出以及使用在根本上改善了傳統建筑資源浪費嚴重這一缺點,可以在生產、使用以及廢棄整個過程中做到資源的低耗,并且更加符合人們建筑舒適環保的要求。生態建筑材料在建筑表皮中的應用對于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郭紅雨.蔡云楠.傳統城市色彩在現代建筑與環境中的應用[J].建筑學報.2011(7).
[2] 鄧瑋.徐峰.建筑材料在建筑表皮中的生態運用[J]中外建筑.2012(07).
[3] 張建超.生態建筑材料在建筑表皮設計中的表達[D].東華大學.2012(01).
作者簡介:陳華敏,1986.01,女,河南,2012年畢業于新疆大學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筑設計研究院,學位碩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