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園林綠化工程越來越多,由于特殊工期的需要,園林綠化中的植物種植需要打破季節規律,進行反季節栽種。反季節植物的種植即有優點又有缺點,要想克服這些缺點,用最小的投資換回最大的收益,就必須對反季節種植技術進行管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降低綠化成本。
關鍵詞:反季節種植;園林綠化;技術;管理
1 反季節植物種植的利弊
1.1 反季節植物種植是園林綠化技術不斷提高的表現
根據植物的一般生長規律,傳統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的種植一般是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下旬,或者11月下旬到次年的1月下旬,這段時間是種植植物的正常季節;其它時間,由于植物生長旺盛,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呼吸等消耗較為迅速,這一時間段的種植難保證植物內部的平衡,在此時間段的種植就屬于反季節種植。反季節種植的植物,對植物的選擇、土壤的處理、植物的運輸、植物的修剪、種植施工以及種植后的養護都有很高的技術要求,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植物都很難成活。因此,反季節植物種植技術是對傳統園林種植模式的創新,是園林綠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表現。
1.2 滿足城市建設的需求
綠化種植工程是園林綠化工程中的重要內容,為了符合設計需求,體現綠化效果,迅速發揮植物的景觀作用,城市建設中常常需要進行反季節植物種植。當前不少園林綠化工程都存在工期短、工程量大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重要城市建設中配套的綠化工程,需要在短時間內營造景觀效果。就如2008年奧運會,面對這項全球性的盛事,全世界的焦點都聚集在北京,園林綠化景觀的營造關系到整個中國的形象,為了給世界一個綠色奧運、綠色北京,許多植物的種植就選擇了反季節種植,事實證明反季節植物種植的成功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綠意盎然的北京,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綠化水平的不斷提升。
1.3 反季節種植的不利表現
反季節植物種植技術是建立在違背植物生長規律的基礎之上,為了保證植物的成活率,首先從選擇植物來說,就要選擇容易成活的苗木如容器苗,而容器苗的價格比普通苗木的價格貴很多;從苗木的運輸、種植、養護等方面考慮,反季節植物的種植比正常季節植物的種植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這就大大增加了綠化成本;最后,反季節種植是違背植物生長規律的,樹木枯死的概率較大,這樣不但達不到設計效果,還需要重新進行種植,又增加了綠化成本。因此,反季節植物種植不僅增加了綠化成本,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造成的植物枯死都會破壞景觀效果,增加開支,可謂是得不償失。
2 反季節植物種植技術管理
2.1 苗木的選擇與處理
反季節氣候環境相對惡劣,在此期間種植植物對植物本身的要求較高,在選擇上要盡量挑選長勢旺盛,根系發達的植株,規格形態滿足設計需求,苗木的選擇應當盡量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選擇移植過的“熟貨”,采用假植的苗木,選擇土球較大的苗木,選用容器苗。用于反季節栽種的苗木規格較大時應當在適宜的季節將土球挖掘好,并適當修剪植物的樹冠,用木箱、砌磚、編織袋等物質將植物半埋在地下,需要進行種植時再將苗木取出,此時苗木的根系基本沒有受到損傷,樹冠也可以不修剪保持原樣,這樣的反季節種植可以滿足某些臨時性特殊要求;某些沒有提前挖掘好的大規格苗木,如果迫切需要栽種,可以先對苗木進行斷根、全包扎覆土澆水,15~20天后土球內部已經形成了新的根系,此時再進行吊裝、移栽并加強養護措施,苗木也可以健康成長。
2.2 苗木的修剪與起苗
為了使樹冠的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減少,一般在苗木運輸前需對苗木進行初步修剪,一般要剪掉整棵植物的1/3或者1/2,同時剪掉枯萎或者被害蟲咬傷的樹枝,但不能將頂端優勢明顯的頂梢剪掉;對于裸根苗的根只需截斷沒有根須的主根,以促進主根的再生長;植物在運輸前在苗圃地中應當先進行疏枝摘葉,并保證植物傷口的平滑,對于傷口較大的地方要用傷口愈合劑進行涂抹,以防止傷口感染。為了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反季節栽種的植物起苗時必須帶有土球,如果在運輸途中土球散開,植物就很難成活;喬木、花灌木必須帶大土球進行移植,土球直徑根據需要為胸徑的6~10倍,在起挖時則用草繩將土球緊密纏繞。在運輸前2~3天,對所選定的植物挖寬為20cm,深為40cm的圓槽圈,對苗木澆灌一定濃度的活力素水劑,以供應苗木在運輸過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和養分;對整個植物用抑制蒸騰劑進行噴灑,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抑制植物養分的消耗。
2.3 植物的栽種
在苗木運送到栽種地點之前,需要事先將種植地整理好,預先挖好樹坑,最好是能夠保證隨到隨栽;對于來不及栽種的苗木要進行假植,并對苗木進行遮陰處理。進行反季節種植的樹坑應當比常樹坑大,并且在樹坑底部預先填好加有基肥的土壤,植物放入樹坑前應當預先用消毒液和生根劑對根部進行浸穴,為植物根系的再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植物人土前,需對植物進行檢查,確保植物根系與土球的完整;種植時將苗木在坑中扶正,確定其位置后再將土球上的包扎物小心去除,土球經過初步覆土搗實后在進行分層搗實,等覆土高度達到植物土球深度的1/3時,邊填土邊澆水,澆完第一次水就完成了整個填土工作,最后覆土層應當高于種植地2~3cm,花灌木在進行反季節栽種時其覆土層應當高于種植地lOcm左右,以便植物表面的排水。
2.4 栽后養護
苗木栽種好之后的養護管理十分重要,正所謂“三分種植,七分管理”,苗木的栽種是一時之事,但后期的養護卻是一個很長久的過程,日常養護管理需要有較強的針對性,根據天氣情況、土壤環境、苗木生態習性制定詳細的養護方案,對苗木的日照、溫度、水分、肥料進行調控,保證苗木處于正常生長環境中。盛夏時期,光照較強且溫度較高,植物的蒸騰作用、光合作用等加劇,水分供應不足就會導致苗木的死亡,這時可以通過頂部遮陽來減少光照并降低溫度,同時對樹冠噴灑抗蒸騰劑,以減緩苗木水分的蒸發,同時可以用草繩對樹干進行纏繞保濕,減少樹干水分的蒸發;冬季溫度較低,植物根系生長較為緩慢,可以用薄膜覆蓋樹冠、樹干、根系所在地面,用以保溫、增溫。植物的養護管理是一項重大工程,在此期間切勿頻繁澆水,也不能讓植物干燥,需要隨時根據天氣情況對植物進行管理,堅持“澆則澆透,見干見濕”的原則。
3 總結
反季節植物種植是當代園林綠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體現了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能滿足特殊的建設需求,但反季節種植會增大種植成本,如若種植不當還會破壞景觀效果。這就需要對反季節種植技術進行管理,從選擇苗木、苗木的處理、苗木的栽種、苗木的養護等環節保障苗木的成活率,以最低的綠化成本收獲最高的社會效益。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以及對生活環境的要求的提高,所以城市的建設也要求融入生態環境建設的元素,于是城市的綠化事業也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而城市綠化中的反季節植物也越來越多的被應用。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們提高園林綠化施工中的種植技術,特別是反季節植物種植技術。而現如今,科技不斷進步,這種反季節種植技術之中也融入了許多高科技手段,例如機械手段、先進的檢測方式以及化學試劑等等,這樣就完善了反季節種植技術,使園林綠化工程可以擺脫季節的限制,得以在全年進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
參考文獻
[1]謝德兵,張東林周林綠化施工中的反季節種植技術探討 重慶園林,2011(12)
[2]章進,徐舟躍談現代園林綠化施工中的反季節種tril1.中國櫸樹網,2010(6)
[3]陽豐元周林綠化工程中反季節栽植技術的應用,中國園藝文摘,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