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快速發展,工程事故屢見不鮮,一旦工程事故出現,建設單位以地質情況復雜為推卸責任最佳借口,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和安全隱患。因此,國家為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將工程勘察立為法定程序(即工程建設前必須進行地質勘察)。
1、勘察市場運行現狀
在審查制度建立后,工程勘察市場在低價狀態運行十多年,勘察單位各種管理體系不斷建立和完善,質量有所提高,勘察文件的編制工作有所進步和完善。但審查工作只在室內進行,不查看現場。勘察技術工作和現場施工勞務的監督機制不明確,不落實,野外第一手資料準確率難以得到保證和控制,其勘察成果質量令人擔憂。
由于勘察單價低,導致勘察質量隱患多。如貴州某高層房開項目,框架結構,巖溶地基。以目前勘察費市場單價110元/m為例計算盈利情況,按市場勞務費簡單算一下成本,鉆探施工勞務費40元/m,聲波測試費30元/m,技術工作費10元/m,甲級單位管理費33元/m (合同金額30%),合計113元/m,再加上巖土水現場和室內試驗費、測量費、交通費、后期服務費等,所有費用相加,肯定超過110元/m。如按國家規范規程實施,項目承接人肯定虧本,既然是商人不可能做虧本的生意。為達到盈利和符合審查要求目的,他們通常采取編假原始資料來完善勘察文件,出具虛擬報告。
2、擴大化審查的問題
由于審圖人員大多為某公司或單位的領導及總工級別,以及部分退休的高級工程師,資歷較老,審圖工作還是按照原單位的習慣,將審圖視野擴大到審查對象技術標準的全領域,不僅審強制性條文執行情況,還要審一般性技術標準,就連錯別字都審查,太累。這不僅違背了審查制度建立的初衷---只審查強制性條文的執行情況,而且增加勘察單位內部審查的惰性。實際上可以理解這些領導和老專家,他們怕犯錯誤,寧可審廣一點。擴大化審查將規范標準當作勘察工作應執行邊界,從而限制工程師的思維發展,將影響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不利于發揮工程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審查工作存在不閉合問題
施工圖審查工作開展十多年,審查機構提出涉及增加經費的意見在施工很難執行,應由哪個部門監督執行,目前尚未具體明確,審查提出的意見也相當于一張廢紙,無人問津,最后實際情況不明。如某審查機構提出“在較破碎的泥巖體上的建一級建筑,室內試驗確定地基承載力存在安全隱患,地基承載力需由現場載荷試驗確定”,勘察單位回復“因地基持力層埋藏較深,待施工開挖至持力層滿足試驗條件后再做”,由于業主質量意識淡薄,試驗需要增加經費,做與不做由業主決定,無監管部門,審查機構也不會去追究,導致審查意見提出后監管真空出現。
4、審查結論問題
根據《貴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審查結論有三種:①必須修改反饋:存在違反強制性條文的情況;②通過:沒有違反強制性條文及嚴重安全隱患問題,對于違反一般性條文要求自行修改,不再反饋;③不通過: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問題,需要重新進行設計。
目前的情況不管是否違反強制性條文,審查結論一般為“本勘察文件需補充、修改完善后再交審查”。
為節省時間,充分發揮工程師的創新能力,建議審查結論:①重新勘察: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問題。②不通過:存在違反強制性條文的情況,必須修改反饋;③通過:對于違反一般性條文要求自行修改,不再反饋;
5、虛擬勘察文件造成的問題舉例
由于勘察資質單位魚目混珠,為了承接任務,勘察隊伍互相壓價,勘察單價較低。造成當前勘察市場混亂,雖然勘察協會及相關部門進行過壓價控制,但受利益的趨勢難以控制。在低單價條件下,不可能正常實施有效勘察手段,再則,建設單位為了減少建設成本和縮短工期,授意勘察單位編造資料,因此,勘察行業弄虛作假現象嚴重,勘察文件與實際場地巖土條件嚴重不相符,造成基礎在施工時修改設計基礎方案頻繁、延長施工周期、增加建設成本的現象較為普遍。以下是虛擬勘察文件造成工期和經濟損失的實例。
舉例基礎施工后期發現巖溶地基問題的項目(勘察人員水平低及弄虛作假造成)
貴州貴陽某商住樓,地上31F,地下-3F(-14.6m),最大柱荷載18900KN/柱,大部分采用獨立柱基,局部采用樁基。由于勘察資料與實際開挖嚴重不符,地基承載力經過三次調整,第一次開挖后,經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技術人員初步驗槽,發現白云巖間夾風化泥巖,基底泡水且存在殘渣,勘察單位建議地基承載力由3800KPa(詳勘報告)調整為2800 KPa,清基后再驗;第二次驗槽發現白云巖間夾強風化泥巖,勘察單位建議由載荷試驗確定地基承載力,經載荷試驗,地基承載力為2100KPa。基礎按地基承載力2800 KPa和2100KPa修改兩次,按第二次修改圖施工,待獨立柱基施工完成。施工樁基時,情況復雜啦,超過勘察文件建議標高約5m未見中風化白云巖,建設和設計單位要求對樁基及樁附近的獨立柱基作施工勘察,經施工勘察發現獨立柱基下巖體內存在巖溶洞隙,隨即監理、設計、建設單位要求所有已澆灌的基礎做施工勘察,經勘察超過50%的基礎基底及基底下主要受力層范圍內存在巖溶洞隙和強風化巖石。最終導致超過50%的基礎存在安全隱患被返工,造成的工期損失100多天,經濟直接損失超過200萬。
6、省部級安全質量檢查發現審查過的勘察文件仍存在問題
勘察文件實施審查后,審查人員數量迅速發展,審查人員業務水平差異較大,對規范的理解存在偏差,一些審查人員為展示自己的才華,審查時提出不少不切實際的問題,即為紙上談兵的專家。據貴州省級建設管理部門通過每年例行的質量安全檢查通報情況,發現通過審查的勘察仍有違反強制性條文、勘察文件與實際不符的情況,給工程造成工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方面的浪費,同時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7、建議
1、建議主管部門對勘察市場進行有效治理,對違法違規加大處罰力度,如對弄虛作假的單位和人員,及時依法撤銷、吊銷或降低其資質,清出建筑市場,加強威懾力,提高建筑勘察市場監管的有效性和權威性。
2、建議在工程竣工備案表中增設審查機構責任欄目,由審查機構監督審查意見實施情況,形成審查工作閉合管理制度。
3、建議審查結論:①重新勘察: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問題。②不通過:存在違反強制性條文的情況,必須修改反饋;③通過:對于違反一般性條文要求自行修改,不再反饋;
4、由于勘察行業技術人員與鉆探工人等從業人員專業素養、職業道德參差不齊,建議切實進行職業道德、專業技能學習培訓,加強對原始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監督工作。
5、由于涉及行業專家太多,專業技能、工作經歷參差不齊,為了提高審查成果質量,建議對審查人員進行篩選和培訓,提高審圖人員的業務水平,保留具有審查能力的審圖人員,確保審查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同時讓勘察單位對評審審圖人員進行評議,對不合格的評審審圖人員,采用淘汰制處理。
6、建議只審查強制性條文的執行情況,一般性條文公司按照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執行。
7、建議引進交通管理系統中駕駛證扣分和處罰制度,完善我國《建設工程質量責任主體和有關機構不良行為記錄管理辦法》中的處罰制度,增加相關責任人的執業總分和扣分制度內容。加大處罰力度,從而增加勘察文件的可信度,提高勘察質量,確保人民和生命財產安全。
8、建議由協會牽頭,建立勘察行業自律制度。
參考文獻
1、貴州省建設廳,《關于2001-2011年全省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執法檢查情況的通報》
2、貴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辦法
3、貴州省勘察設計企業、施工圖審查機構不良記錄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