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就建筑工程中基礎工程的施工質量進行了分析,然后就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管理措施進行了探索研究。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可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基礎工程;質量管理;措施
前言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建筑質量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近年來,我國相繼發生的建筑質量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特別是地基基礎工程質量的可靠性,是建筑工程整體安全可靠性的根源。因此做好建筑地基基礎工程質量是保障人們日常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是必須重視的。
一、發展趨勢分析
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性工作,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工程規范檢驗為主的傳統質量控制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求,面對現代工程施工的復雜性與動態性顯得無所適從。建筑工程具有其自身特點,由于項目位置固定,且呈現多面體行分布,加之形體龐大復雜多樣,在材料的種類上品種眾多數量繁多,這些特點就決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流動性、單體性和綜合性,由此可見,與一般的工業產品質量施工項目控制相比,建筑工程基礎工作的施工質量控制更難以實現。
二、常見質量問題分析
1、施工質量的構成與影響因素。在建筑工程中,設計質量、施工質量和檢驗質量都屬于基礎工程質量范圍,建筑工程的實施階段會對工程質量發生很大的影響,可以說工程的施工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包括偶然性因素和異常性因素,由于隨機性因素造成的材料、材質及施工等微小差別而產生的質量波動屬于偶然性因素,一般情況下,這種波動的影響不大,能夠實現各個工序的有效控制。異常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憑借一定手段或經驗能夠發現與消除的各種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原材料材質不合格,尺寸超過允許偏差以及施工工藝編制的不合理和操作者不按規定的技術規程或施工程序進行施工。另外,不符合工藝要求的作業環境和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施工設備及檢測器具也是影響工程質量的異常性因素。只有正確的認識分析這些問題并制定合理的措施來進行人為的控制,才能有效消除這些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素。
2、基坑和基槽的開挖。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如果在進行挖土施工中出現邊坡塌方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放坡不夠,沒有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造成的土層受水后失穩。填土可能會出現軟塑狀態的橡皮土,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進行回填的土料含水率過大,也可能是在含水量過大的原狀土上進行回填工作影響,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導致橡皮土狀況。在回填中,如果土質不好或者土質的含水量過大或過小以及填土虛鋪厚度過大,都會導致土密實度不能達到設計的要求。出現回填土將基礎或墻體擠動變形的情況主要是由于進行了單側回填或者墻體兩側回填土的設計標高相差較大而造成的。
3、干作業成孔灌注樁。一是孔底虛土過厚。基礎工程施工中,常會遇到孔底虛土過厚的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施工中如果選擇在松散填土或含大量雜物的土層中進行成孔作業,就會容易造成土體的塌落,進而影響成孔灌注樁的質量。鉆桿如果不直,就會在鉆進過程中產生晃動,導致樁孔變大在提鉆時就會發生漏土現象。在孔口積土沒有進行清理時回落,就會導致孔口未蓋好或孔口土被擾動掉落。澆混凝土前,土被水沖刷成或孔璧長時間暴露,就會造成水份蒸發,孔壁土的塌落。二是樁身的蜂窩、空洞及夾土缺陷。混凝土的樁身如果出現蜂窩、空洞和夾土缺陷,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進行澆灌時的振搗不實,由此產生蜂窩和空洞。在澆部分混凝土后才放鋼筋籠,這時如果碰掉孔壁使土掉入孔內,不進行清理就進行混凝土的再次澆筑就會造成樁身產生夾土。除此之外,混凝土的配合比不當,原標材料的質量出現問題,就會使得計量不準確而造成樁身強度低。
三、基礎工程施工質量問題分析
1、質量、安全與生產的關系。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產管理是建筑工程基礎施工中重要的管理體系,是三位一體的關系體系。在內容上,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產管理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而管理方法上也有很多共通性。在質量體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問題,所以為了減少質量責任風險和質量責任事故的發生,必須做好施工現場的基礎工程質量控制。
2、施工現場基礎工程質量控制的過程。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構成了建筑工程項目。工程項目建設則是嚴格按照規范的工序來完成的,所以質量控制要從工序質量到分項工程質量、分部工程質量以及單位工程質量的系統控制過程著手,對投入各個組成部分的原材料進行質量控制,直到完成工程質量檢驗為止的全過程的系統過程。
3、現場質量檢查控制
(1) 開工前檢查。開工前檢查的工作是檢查工程是否具備開工條件的必經環節,對開工的連續施工和保證工程質量至關重要。開工前的檢查要對工程的實施計劃和施工方案進行具體確定,還要明確工程的質量控制指標和檢查的頻率和方法。還要檢查材料、機械設備及現場管控人員是否落實到位,儀器是否備齊并做到可靠有效。對那些必要的基礎資料如提供放樣測量、標準試驗、施工圖等也要進行具體檢測看是否到位。
(2) 工序交接檢查與工序檢查。工序的交接檢查應該通過制度化的構建來實現其控制效果。對于工程質量有重大影響的關鍵工序,要在自檢和互檢的基礎上組織專職人員來進行工序的交接檢查,這樣能夠確保工序的合格,為下道工序的順利展開打下基礎。如果對工序的檢查中出現不合格的情況,就應該及時采取措施,在確定達到合格要求和標準后再進行后序工序的施工。
(3)工序檢查程序。在工序的檢查程序中,要做到與合同圖紙和工程量清單的分項所含內容保持一致性。還要與技術規范規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藝流程達到協調。在國家或合同規定的驗收標準及檢驗頻率上,要注意與檢驗方法的配合性。在進行工序檢查上,最好采用框圖的形式,這樣能夠直觀的表現檢查記錄、報表和證書。
(4) 分項和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檢查。工程項目施工前,要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檢查認可并簽署驗收記錄。這樣能夠達到控制的具體要求。當分項、分部及單位工程完工后,自檢人員要再進行一次系統的檢查,在匯總各道工序的檢查記錄及測量和抽樣試驗的結果后,要提出交工報告。在成品和材料及機械設備上的檢查,主要檢查其有無可靠的保護措施,這樣能夠有效控制損壞及變質問題的發生,使得機械設備能夠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確保其使用狀態的良好。
四、結語
質量安全體系和生產管理體系的良好構建和實施,能夠使得工程施工管理體系不斷得到完善。工程質量控制管理能夠有效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防止建筑質量事故的發生。所以,不斷加強對基礎工程建筑質量的控制與管理是建筑工程企業必須要做好的重任。
參考文獻
[1]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
[2]馬勝偉.建筑基礎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控制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
[3]胡銘.質量管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4]全國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辦公室組織編寫,質量專業理淪與務實[M].北京:中國人事出舨社,2006.
[5]鄒宏新,陳榮袱.拓展的質量屋及其應用研究[J].管理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