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管理中材料費用的風險管理與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以價廉物美的材料滿足施工和生產的需要,并在過程中控制好材料的質量和數量,并把工程和產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范圍。
關鍵詞:工程管理;風險管理;風險控制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實體、也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程建設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工程質量就有了保障,建設成本也就會相應降低。目前,建筑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如何加強風險管理,有效地實現預警、規范和轉移風險,已成為擺在建筑企業面前的又一個重要課題。一般而言,材料費用的高低對工程造價起著決定性作用。如:在土建工程中材料費占總造價的60%-70%;在安裝及裝飾工程中,材料費用的比重達到項目工程造價的75%左右,個別高檔次的裝飾工程,甚至達到85%以上,可見材料費用管理是建安工程中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材料價格的構成
材料價格是指材料(包括構件、成品及半成品)從其來源地(或交貨地點),經中間轉運,到達施工工地倉庫或堆放場地后的出庫價格。材料預算價格一般由材料原價(或供應價)、供銷部門手續費、包裝費、運雜費、在途損耗、采購及保管費、檢驗試驗費等組成。
二、材料價格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因素分析
(一)、市場供求關系引起材料價格波動較大
建筑材料的價格從投標、中標到實施采購,可能需要經歷比較長的時間,而建筑材料價格受政治、經濟,材料供應市場等很多因素影響,價格波動較大。材料供應市場風險主要有材料斷貨、材料價格上漲等風險。材料原價是材料價格中的最基本的組成。建材供應市場供求波動較大,易造成材料價格短時間內大幅度升降,而能源漲價、行業影響都可能帶來材料價格的大幅度上揚。隨著主要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勢必提高工程造價,這也給施工單位造成了沉重的壓力,由此導致的延誤工期、拖欠供應商材料款現象以及工程后期的結算困難等等問題都可能出現。因此,市場供需的變化,是材料價格的最大風險。
(二)、材料報價偏離市場范圍及預算時選材不當
材料報價不夠準確,市場詢價不到位造成預算價格的偏差,致使投標報價出現偏差。如在達陜高速公路的建設過程中,在預算時,就近選擇了四川宣漢的河砂,然而在施工時才發現,其含泥量較重,不符合施工要求,故不得不遠調陜西符合要求的河砂,從而導致材料成本大幅升高。
(三)工程變更引起材料變化的風險
工程變更會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如造成材料品牌改變、材料數量增減、材料類型改變及造成的材料浪費等,這些均可能成為項目造價發生較大變化的風險。
三、材料價格風險管理與控制
(一)、工程準備階段對材料價格風險的控制
在工程準備階段中,合同管理是其主要內容。合同管理中對材料價格風險的控制有三種:一是固定材料價格,其二是不固定材料價格,其三是限制調整材料價格。
1、固定材料價格
固定材料價格是指在整個施工期間各種材料一律執行投標報價時綜合單價中的材料價格。材料市場變化與否,均不構成對已約定材料價格的修正,這種方式,實際上是將材料價格風險全部轉嫁給承包商承擔。這樣對承包商的投標報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承包商必須全面掌握價格信息的變化和風險范圍,這一點,承包商往往很難做到。因此,固定材料價格這種方式雖然由承包商承擔材料價格的全部風險,雖然業主也規避了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風險,但如果項目施工過程中某種或某幾種主要材料大幅度上漲,導致承包商損失很大時,承包商會選擇終止合同,以承擔違約金方式來避免更大的損失。一旦出現此種情況,工程將無法順利進行,這時業主遭受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施工周期長,投資數額大的項目中用固定材料價格處理材料價格上漲風險是不合理的。
2、不固定材料價格
即在施工過程中對各種材料以采購時的市場價格進行調整和計算。這種方法,形式上看是符合實際情況,其實質是價格風險全部由業主承擔,承包商完全不承擔價格帶來的任何風險。這種方法既不符合風險分擔的工程管理原則,也違背了國家推行的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基本思想,對承包商樹立風險意識以及加強和提高企業管理能力與水平并無好處。這種調整和結算,也是造成項目投資失控和工程造價“三超”的一個重要根源,因此,這種方式不應該提倡,相反相對于一些施工期短的修理項目,這種方法較為合適。
3、有限制調整材料價格
是指在工程實施期間,按照合同約定的調整范圍,當價格波動到一定的幅度時,如主要材料的波動幅度為5%或10%時,對超過的部分進行調整,這里的5%或10%就是調整的限制因素。這種方法的實質是,將價格波動的風險在業主和承包商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其中,材料波動限制因素以內部分的風險由承包商承擔,超過限制因素以外部分的風險由業主承擔。
(二)、工程實施階段對材料價格的風險管理
不管對材料價格風險確定如何規避或分擔,始終存在著在工程實施階段對材料價格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問題。
1、主要材料實行發包人供貨
發包人提供主要建筑材料和設備,即通常所說的“甲供材料”,這種形式目前被越來越多的業主所采用。甲供材料的特點是:一是能保證主要材料的質量和品種,杜絕不合格或質量較差材料用于工程施工,保證工程的內在質量;其次是將材料價格風險控制的主動權掌握在業主手中,確保材料的真材實價。一般而言,市場上的材料價格五花八門。如有出廠價、批發價、零售價,還有打折價、優惠價等等,個別材料的價格折扣比例驚人,杜絕水分的最好方法就是業主提供主要材料。當然業主應加強自身采購人員的管理。完善采購招標辦法,提高采購質量。這是業主控制工程造價中材料價格風險的一種重要措施和手段。
2、完善對材料的確認簽證
材料價格的波動是一種市場的常態。在市場價格有較大波動的時期,控制好承包商采購的價格,保證材料的品種和質量,是業主應該特別關注的問題。每個工程項目中涉及的材料種類繁多,不管采用甲供材料方式或者承包商自購材料方式,都應該建立和完善對材料質量和價格的認證制度,特別是對承包商自購材料的情況。采用材料的確認簽證,是目前業主控制價格風險的另一個主要方式。材料的確認簽證,對業主和承包商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簽證的業主工程師代表和承包商的項目經理對建筑材料的品牌、分級分類、性能、特點都要十分明了,確保簽證材料的實效性和可靠性,如管材,簽證不但要明確管材的規格,還要明確品牌、供應廠家、生產時間等。真正達到控制和降低材料價格風險的目的。
四、材料價格風險控制的措施和建議
1、加強合同管理
工程施工承發包雙方在招投標和施工合同簽訂過程中,應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簽訂合理的材料價格風險控制條款,明確各方承擔風險影響的原則,切實保障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招標人應在招標文件中明確工程計價中的風險范圍、控制和處理原則。承發包雙方應當在合同中約定:
(1)、工程主要建筑材料包含的材料范圍,如:鋼材、木材、水泥、預拌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瀝青混凝土、電纜、電線等。
(2)、承包方的投標價格中包含的材料價格風險的幅度。
(3)、當主要建筑材料的價格波動超過投標價格中的風險幅度時的材料價格的調整辦法。
2、強化市場詢價手段,提高材料價格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加強市場實時“詢價”的力度和手段,建立自己的價格信息網絡和供應商隊伍。不能過分依賴以往的工程經驗和價格。材料消耗量可以取之于企業定額或是地方定額,而材料價格卻完全服從于市場。在瞬息萬變的材料價格市場信息中,如何快速、廣泛、準確地獲取材料價格信息,無疑是材料價格管理中的焦點問題。第一步:廣泛查詢市場價格。從目前看,主要途徑有兩個:一是參考地方定額中所編選的材料預算價格和當地造價管理部門按期發布的材料市場信息價格;二是通過有關網站和自我市場詢價,取得詳細的信息價格。第二步:重點分析主要材料的價格走勢。主要材料種類雖少,但所占費用比例很大。
3、加強材料采購管理
無論是甲方供貨或是乙方供貨,都必須加強材料采購的管理。采購過程中通常有許多可供選擇的方案,應對各方案比較并優化,包括采購地點、供應商、采購批量、采購時間、付款方式等進行優化,實現材料采購渠道多元化、透明化,材料庫存管理實時化。例如,對于價格較穩定而且容易采購的材料,應根據工程進度需要,盡量隨用隨買。增加存在較大價格風險的材料儲備,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采購模式:對一些品種規格單一、零星的以及急需用品,由項目部自行采購;但對于大宗材料,應注重搜集多家供應商的信息,加強對供應商的資格審查,通過詢價或公開招標選擇價低質優的材料。
4、注重周轉性材料的管理
周轉材料一次性投人大。是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加周轉材料使用次數,減少周轉材料的一次性投入。對周轉材料的使用要根據周轉材料的不同品種、使用年限和周轉次數,合理確定使用單價,按月分攤。工程完工或不用的周轉材料要及時回收、整理,使用完畢及時退場,這樣有利于周轉使用和減少租賃費用,從而降低成本。
5、減少工程變更
一是簽好施工合同,防止施工單位“鉆”工程變更空子。建設單位在招標文件中應明確各自應承擔的風險范圍及處理辦法。二是優選勘察設計單位,推行限額設計和責任追究制度,從源頭上減小變更事項的發生。改變目前工程設計實報實銷、設計不顧造價的做法,積極推行限額設計法。在保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過優化設計方案,促進精心設計,使技術與經濟緊密結合。三是合理確定工程造價,防范因技術和計算錯誤引起的變更。四是選好現場代表,嚴把工程變更關口。選擇具有施工管理和工程造價控制經驗的現場代表,嚴把工程變更關。
6、優化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選擇對于項目目標的實現有重要的影響。施工方案的優化包括施工工藝、機械設備、材料、現場平面布置等的優化。盡量減少高價材料的使用量,選用廉價材料或代用材料,積極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并重視科技進步與科技開發,利用科技開發成果消化材料價格上漲和項目材料消耗對成本的影響。
7、優化施工進度
在確保工期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避免多家搶購、賣方抬高市場價的現象。當前的工程建設要千方百計避開建材價格高峰。在工程建設必需的材料價格漲得過猛時,可適當調整施工時間,錯開建筑施工的高峰期,如:可將新開路基改擴建公路這些用水泥、鋼材量小的工程安排在房屋建筑高峰期施工,盡量將必須大量使用水泥、鋼材的工程安排在房屋建筑的淡季施工,避免多家搶購、賣方抬高市場價的現象。
8、提高建筑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技術
建筑垃圾中的許多廢棄物經分類、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的。如廢鋼筋、廢鐵絲、廢電線和各種廢鋼配件等,經分類、集中、重新回爐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種規格的鋼材。廢竹、木材則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破碎后,可以代替砂,用于砌筑砂漿、抹灰砂漿和混凝土墊層,還可以用于制作砌塊、鋪道磚、花格磚等建材產品。
參考文獻:
1、卓志,《風險管理理論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2、尹貽林,《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年4月
3、建設部干部學院主編《建筑材料供應與管理》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