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宅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且在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推動下,其形式日漸豐富,設計也更具人性化,但施工質量歷來是住宅工程的通病,關系到公眾的切身利益,稍有差池,不但會為公眾安全埋下隱患,也會造成社會資產的大量浪費,因此加強住宅施工質量管理及控制十分必要。對此,本文對住宅工程施工質量作了概述,分析了其管理和控制要點,并就如何加以管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住宅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控制
近年來,隨著城鄉擴建相關政策的有效落實,住宅工程遍地興建,用于滿足千家萬戶的基本需求,為其安居樂業提供重要保障。但現實生活中住宅工程施工質量現狀令人堪憂,由此引發的糾紛和事故層出不窮,影響企業效益不說,更為公眾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了威脅,可見保障住宅工程施工質量是當下施工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一、住宅工程施工質量概述
住宅是公眾生存的必需品,與其生活最為密切,因此是公眾、社會、政府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尤其是其核心因素施工質量。就住宅工程而言,其可靠性、適用性、外觀質量、經濟性、環境協調等是其施工質量的基本內容,具體應符合安全耐用,布局合理,通風采光科學,生活方便,經濟合理,造型美觀,基礎設施健全,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等要求。雖然住宅工程面廣量大,但其科技含量不高,造價相對較低,致使施工企業疏于管理,影響工程質量。因此施工企業應高度重視施工質量,強化管理和控制,以便打造高質高效的精品住宅。
二、住宅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及控制要點
若以施工階段為劃分依據,在施工前期準備階段應重視設計交底環節,交由專業人士和參建主體共同參與施工圖紙、施工組織設計、資源配置等的分析和審核,尤其是與施工質量關系密切的材料、技術、工藝、工序等,以此把好開工關,該環節的管控水平是實現住宅質量達標的基礎;而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則是保障住宅質量最為直接、最具實效的途徑,通常涉及用材檢驗、人員管理、技術交底、變更審查、子項目質量驗收等,其中應格外注重鋼筋、水泥等主要施工材料的檢驗,以及地基工程、混凝土攪拌與保養、主體結構安裝等重點項目;在完工后期,則需要做好工程質量自檢、驗收、評定工作,此時應在質量自檢環節下功夫。
三、住宅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及控制策略
經上述分析后,我們可將住宅工程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概括為材料設備、工藝技術、人為操作、外界環境四大項,在此基礎上,完善住宅工程施工質量管理體系,并加以嚴格落實,具體可從下述幾點做起:
1.以完善機制為基礎保障
基于住宅工程建設標準和要求制定一套系統、全面、合理、明確的施工質量管理體系,是滿足使用者質量要求的基礎保障,其包括管理目標、管理計劃、組織體系、作業體系等主要內容,具體應以保證住宅質量達標為最終目的,以建設標準和質量要求為基本依據,以合理設計施工計劃為重要手段。一般情況下,其質量目標應滿足實用、安全、經濟、環保、便利等要求;在計劃體系中,應結合工程實況選擇最優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資源,明確質量控制重點及其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在組織體系中應明晰質量工程師、項目經理、技術員、質檢員、施工組長、一線作業人員等的崗位職責和獎懲措施;而作業體系則要對施工標準加以統一和規范,如定位放線、基坑開挖、回填和支護、防水排水處理、鋼筋吊裝、搭接和固定、內外墻裝飾、水電施工等作業環節,以此保證施工規范、標準,此外針對施工用料、設備的質量和性能要求也應予以明確。
2.以落實制度為重要手段
(1)強化材料設備管理,打好物質基礎
住宅工程涉及面廣,耗材量大,一旦選材不當,其質量就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在設計環節,應嚴格根據住宅結構、功能、工藝等特點,合理確定所需材料的種類、性能、規格、價格等,特別是商砼、砂石、水泥、鋼材、砌磚等重要材料;同時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購置優質、經濟的材料,并由專業人員加以驗收,如檢驗鋼材時,一要審核其質量合格證和檢驗報告;二要利用游標卡尺檢查其尺寸,查看其是否存在裂紋、劃痕、生銹等;三要檢查其力學性能,如屈服、抗拉強度以及焊接性能等,并在投入使用前進行抽樣檢查,以此保證材料質量。同時施工設備的選用與購置也不容忽視,通常應根據施工條件、技術要求等確定其性能參數和類型,并明確其檢修、操作和保養規定,如焊接設備的手柄應具備良好的隔熱和絕緣性能;使用混凝土攪拌機前應作試操作,清理料坑時應鎖牢其料斗,杜絕在扒料時在筒內探入工具等。
(2)強化技術工藝管理,打好技術基礎
施工技術和工藝也是影響住宅質量的重要因素,當下部分施工企業看重眼前利益而采用落后或不成熟的工藝,致使工程質量受損,因此在施工組織設計環節,應基于滿足住宅功能、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基本原則,合理設計建筑結構,以及重點工序、質量關鍵點、問題多發點的技術工藝,如針對雨篷根部、挑梁等開裂問題,可為鋼筋設置適當的墊腳或在主筋下部設置墊塊;為防止砌體滲漏、開裂,可隔夜對用磚進行澆水,采取三一砌墻法,預留拉結筋、馬牙槎并利用振搗棒合理振搗混凝土等,切忌盲目、單向追求先進技術工藝或者是高額利潤;同時還應做好設計和技術交底工作,要交由多方人員共同會審圖紙,以保證其適用、合理、科學、規范、經濟,同時要在保證上道工序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到工序,其中應嚴格檢查鋼筋綁扎、衛生間、廚房等防水處理、建筑基礎部分等隱蔽工程的技術交底,并保存好相關資料,以此為住宅工程施工質量提供技術保障。
(3)強化參建人員管理,打好管理基礎
一是應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督促其強化責任感和質量意識,掌握施工工藝技術標準,在正確了解設計者意圖的基礎上,謹遵施工圖紙、工序安排、技術標準、管理規定,規范施工,如在挖掘基坑時,應分層、均衡開挖,溝邊1m內不得停放機械、堆放土料,若邊坡穩定度不夠時,應及時采取加固措施,同時觀測其移位和沉降等;在樁基工程中,應自上而下開挖樁孔,并每挖一層就及時澆筑混凝土,且第一節護壁應在地面30㎝以上,而在攪拌混凝土時應保證物料配比符合設計要求,振搗密實、均勻,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以防混凝土出現裂縫,保證其強度;二則要求質檢人員和技術人員加強質量檢驗,尤其是地下連續墻的垂直度、深度、沉渣厚度,預埋件位置、形式、構造,主體結構中的鋼筋搭接程度、綁扎方式、保護層厚度、焊接質量,墻面抹灰、平實度,室內防水、防火設置等隱蔽工程是否符合質量標準和要求,若發現不足,應予以及時、有效的補救。此外監理人員還應有效控制施工進度,以免因工期緊張影響施工質量和工程造價。
此外,還應積極應對地質、氣象、污染、水文等外界環境對施工質量的影響,應根據住宅工程特點,特別是水下、土方、混凝土、高空作業等工程要求,制定合理的應對方案以應對不良天氣等環境影響,從而降低住宅工程出現干裂、凍害、沖刷等風險,同時改善施工環境,以減少環境污染,進而為保證施工質量增加一分砝碼。
結束語:
總之,住宅是公眾生存的基礎,質量是住宅工程的核心,因此施工企業必須構建完善、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將其嚴格落到到實處,以此保障施工質量,實現住宅工程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宋楊.住宅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和控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1(09).
[2] 李碩.淺析住宅工程的施工質量管理[J].科技信息,2012(15).
[3] 王繼斌.住宅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J].中州大學學報,2009(25).
[4] 李月俊.對住宅工程施工質量的淺析[J].民營科技,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