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住宅建筑施工中常見的墻體質量問題,然后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最后探討了如何切實有效的提高墻體質量,并列舉了一些具體的措施。本文是個人的一些觀點,可供同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借鑒。
【關鍵詞】建筑施工;墻體;墻體質量;問題;措施
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施工技術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與進步,各項新的技術、工藝與材料更是層出不窮。所以建筑規模在不斷的發展與擴大,但是隨之產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例如墻體質量問題,在建筑施工中較為常見。墻體是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框架、剪力墻等建筑出現前,墻體是建筑物的承重及結構。框架、剪力墻等承重結構出現后,在多、高層建筑中墻體的承重功能減弱,但它對建筑物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建筑中墻體的質量問題是整個工程中質量的重要一關,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居住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具體的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我們要重視墻體的質量問題,同時對每一處組成建筑整體的細節問題均要作為重點來設計并施工,如此一來整體建筑質量和水平自然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
一、住宅建筑墻體質量問題分析
經濟的快速發展,建設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加上建筑單位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對工程質量的重視度不夠,導致工程建筑的質量問題頻頻涌現,結合大量工程實踐,現對建筑中常見的墻體質量問題進行歸納,大概有以下幾個:
1、在建筑施工中,磚砌體工程縱橫墻實施砌筑沒有能夠做到同步進行,出現內墻的陽角的方正度以及陰角的順直度有所欠缺,造成觀感上協調的下降。 還有,在實施過程中,位于臨時間斷處有比較多的直搓流量產生,出現拉結鋼筋漏放、長度不夠,出現腳手洞的布設不遵守相關要求或出現遺漏填堵基礎腳手眼等等。
2、建筑的外墻水泥砂漿抹面在正常使用期內出現龜裂或空鼓掉皮現象,加上飾面磚不通過抗震、凍融試驗就使用,選磚上的不切度,導致嵌縫的對應不能完全一致,面磚與基層連接的牢固度不夠,容易出現脫落現象,腰線、滴水線、窗臺四周細部處理較為粗糙,容易產生細小的裂縫,致使滲水現象較多。
3、砌筑砂漿沒有按照配合比嚴格設計,或者是在拌制時執行重量計量不符合要求,灰縫砂漿不飽滿,設置的含水率不正確,砌筑砂漿和砌體材料的強度不高,混凝土離散性過大,空心板未能根據相關規定進行堵孔或是根本就沒有堵孔,設置的板縫太小了,嵌縫混凝土灌密實度明顯偏差。
4、成品混凝土構件有缺陷(例如蜂窩、露筋、麻面等等),處理上過于簡單,甚至有的還存在混凝土強度不足的現象,對于養護時間不夠等現象那是屢見不鮮。
二、住宅建筑墻體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析
工程實踐和統計數據表明,建筑墻體質量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本地沒有施工工藝標準 ,在工程施工時 ,參照的是其他地區的施工工藝標準,未能做到因地制宜;或者是本地有標準但不統一,不同企業所執行的技術標準各異;又或者是本地雖然有統一的施工工藝標準,不過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由于人為原因未能嚴格地按照標準執行。
2、施工過程中 ,管理水平低下 ,質量管理與技術指導還很不細膩,加上對成品的保護意識非常薄弱,這些都是是造成工程質量缺陷的主要原因。
3、沒有重視自然環境 (如氣溫和降水 )給施工帶來影響,氣溫越低,晝夜溫差越大,場區的降水越多,越容易造成工程質量的缺陷。
4、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建筑材料日異月新,與傳統材料相比,新材料在技術指標、質量標準和建筑規范上有著很大程度的不同,如果新舊材料的差異性未能引起從業人員的足夠重視,或者對進場材料驗收沒有能夠很好的把關,必然造成質量上的問題。
三、提高住宅建筑墻體質量的具體策略分析
1、以人為本,強化管理。整個工程從設計到竣工都是由人去實施并完成的,人的因素主觀上決定了工程質量的優劣。 所以一定要以人為本,強化對從業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具體措施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強化從業人員質量意識的疏導,多教育和培訓,切實將提高工程質量的意識和行動轉變為全體從業人員的自覺行為。
2、加強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尤其要做好關鍵工種的技術型專業人才的培訓,確保在工程中配齊、配好。三是因地制宜,統一標準國內不同地區實際情況往往也大不一樣,在施工時,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重視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并制定出統一的施工標準,確保工程的實施過程有章可循。
3、源頭治理,控制原料。材料的選擇關系到工程質量的優劣。 “朽木不可雕”,原材料如果有質量問題,那么無論施工技術如何先進,控制措施如何給力,其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沒有辦法消除的。 因此,建筑工程原材料的控制應做好如下幾個內容:1)堅持產品進場的核查與驗收,選擇信譽好的生產廠家,并向廠家索要材料的出廠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杜絕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2)提前進貨,保證齡期在 28 天以上。 3)材料堆放時,底部要架高便于通風,頂部遮蓋有效預防淋雨,同時要做好排水措施。
4、編制砌塊排列圖。砌塊的規格、型號應符合一定的模數。砌塊規格尺寸的確定與建筑物的層高、開間、進深尺寸有關。合理地確定砌塊規格,使砌塊型號最少,有利于降低砌塊成本,加快施工進度。為了使砌塊合理排列,在施工前應繪制砌塊排列圖,然后按圖施工。砌塊排列應按下列原則:①盡量采用主規格砌塊;②砌塊應錯縫搭砌,搭砌長度不得小于塊高的三分之一,也不應小于15cm;③縱橫墻交接處,應交錯搭砌;④局部必須鑲磚時,應盡量使鑲磚數量達到最低限度,且應分散布置。
5、施工檢驗程序控制。施工階段,有工程質量檢驗程序問題,尤其是現在工程施工實行監理制后,更要求加強檢驗程序控制。砌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80%抽檢數量:每檢驗批抽查不應少于5處,檢驗方法:用百格網檢查磚底面與砂漿的粘結痕跡面積,每處檢測3塊磚,取其平均值。普通磚砌體的位置及垂直度抽檢數量:軸線查全部承重墻柱、外墻垂直度全高查陽角,不應少于4處,每層每20m查1處;內墻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10%,但不應少于3間,每間不應少于2處,柱不少于5根。
6、過程處理,優化技術。當下,由于溫度應力的影響,所以墻體裂縫的問題還沒有辦法完全杜絕,但是加強過程的處理,在技術上進行優化能夠有效控制和減少墻體裂縫的發生。 具體的有如下幾個著力點:1)對屋面和墻體的保溫隔熱措施進行優化,實現對溫度有效的調節,盡量減少由于外界溫度應力而引起的墻體開裂現象的發生。2)在多層混合結構住宅設計時,應適當地增加構造柱的根數,通過構造柱來有效地提高建筑物整體的抗剪強度,促使墻體開裂的可能性得到切實的下降。3)將圈梁移至門窗洞口上方,如此一來可以將其兼作為過梁使用,切實有效地減少自門窗起開裂的斜裂縫形成。
四、結語
建筑的質量是保證居住人群生活安全與否的關鍵,隨著全社會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多關注,人民不僅對居住需求提高,對居住環境、居住質量、居住安全性需求也在提高,墻體的質量問題只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部分,建筑行業必須對所有關于質量的漏洞透徹的研究,保證建筑物的質量,提高建筑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 黃政宇.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白鐵峰.淺析工民建筑施工中墻體的質量問題[J].河南科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