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豆粕M1401合約(下文簡稱1月合約)價格從高位回落,市場對此的看法有較大分歧:一方認為上漲趨勢結束,后期將持續下跌;另一方認為只是暫時調整,后期將繼續上漲。因為宏觀方面根據目前情況的預估,尚未有對豆粕價格產生巨大作用的因素和潛在因素出現,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供需方面的因素是影響豆粕價格走勢的主導因素。所以在節前供給緊張局面難以緩解、需求旺盛局面繼續加強的利多因素影響下,豆粕1月合約在調整結束后將重拾升勢,未來繼續上漲。
供應偏緊局面難改
美國農業部對2013/14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庫存下調了73萬噸,至7154萬噸,較2012/13年度增長16.23%,創出新高(庫存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南美大豆產量預估創出新紀錄)。與此同時,2013/14年度全球大豆消費較2012/13年度增長4.26%,低于期末庫存增長率,因此庫存消費比增加11.48%至26.61%,為1992/93年度以來的高位水平,因此我們認為新年度尚無大牛市的基礎。
但對于1月合約而言,美豆運抵中國的節奏才是影響價格至關重要的因素。根據船期統計,2013年10月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預計約為460萬噸,低于此前預期的480萬噸的到港量,連續第三個月環比下降,10月份我國大豆到港量實際處于偏低水平,同時市場預期11、12月到港量均在620萬噸左右,原料供應偏緊局面難以改變。
大豆到港量偏低,部分地區因原料不足,被迫停產,導致工廠開工率下降。豆粕庫存從8月份開始持續下降,截至9月底油廠豆粕庫存共計58.95萬噸,較之前一周增加3.5萬噸,未執行合同量為162.68萬噸,較之前一周減少17.97萬噸。目前油廠以執行前期合同為主,未執行合同處于年內高位。9月份大豆壓榨量為598萬噸,較上月大豆壓榨量609萬噸下降1.81%,較去年同期577萬噸增長3.54%。因預期十月份進口大豆到港量只在460萬噸左右,預計10月份壓榨量將繼續下降,約在550萬噸以下,這將延續1月豆粕供應偏緊的形勢,從而提振豆粕1月合約期價繼續走高。
消費旺盛局面持續
近幾年畜牧業發展進程不斷加快,主要原因是我國市場的潛在需求量巨大。2011我國人均年豬牛羊禽肉類消費量約在35.5公斤,人均年水產品消費14.5公斤,人均蛋消費10.5公斤。而歐洲國家人均年豬牛羊禽肉類消費量為90公斤左右,美國人均年豬牛羊禽肉類消費量為120公斤左右,水產品和蛋類消費也高于我國。這些數據這反映出我國的畜牧業發展還相對落后,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目前在畜牧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豆粕等飼料原料的需求將一直增長。
2013年春季禽流感及病豬等事件,導致整個生豬產業鏈和肉禽產業鏈出現全行業虧損狀態,但時至今年10月上旬,養殖利潤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觀。另外每年的第四季度,是豬肉的消費旺季,豬肉價格在后期還有上漲的可能,養殖收益較好無疑將刺激養殖戶補欄積極性,生豬存欄量的增產將帶動豆粕飼料消費量的增加。
目前我國生豬存欄46160萬頭,能繁母豬存欄5013萬頭,較前期略有增加,是近幾年以來較高的水平。目前生豬養殖利潤處于150元/頭的良好水平,能繁母豬存欄高企,仔豬供應充裕,預計10-12月份生豬存欄將繼續呈現增長走勢,隨著生豬繁育、中豬存欄,對豆粕的需求也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另外今年11月底和12月份是畜禽的育肥期,豆粕將迎來飼料需求的季節性旺季,需求增加將支撐1月合約持續走高。
基差雙向收斂回歸
豆粕上游供給緊張、下游需求旺盛,導致國內豆粕現貨價格不斷上漲。10月份國內豆粕現貨價格延續了9月份的漲勢,京津地區43%蛋白豆粕出廠價仍高達4340元/噸,張家港43%蛋白豆粕出廠價4340元/噸,廣東珠三角地區豆粕出廠價成交價為4600元/噸,明顯高于期貨價格,與1月合約基差達到700元/噸以上,與5月和9月合約基差高達1200元/噸以上,遠高于歷史同期水平。
目前距離豆粕1月合約交割日尚有三個月的時間,要完成期現基差收斂的過程,無外乎現貨向期貨回歸、期貨向現貨回歸或期貨現貨雙向回歸。根據前文因素分析,交割期之前1月合約利多因素較多,因此期貨向現貨靠攏的幾率更大,但隨著后期未執行合同得到執行,現貨緊張局面緩解,國內豆粕現貨價也有承壓下行的可能,因此未來期現基差收斂的方式或將以期貨現貨雙向回歸的方式進行的概率較大。
1月豆粕投資機會良多
綜上所述,供給方面利多如年前進口到港量低、油廠庫存低,需求方面利多如節前生豬育肥、畜牧業持續發展,均預示1月合約后期價格將繼續以上漲為主。因為我們建議投資者可買入豆粕1月合約,個人投資者可以3555元/噸為止損,機構投資者可選擇持有到期交割,然后銷售現貨的方式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