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
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公司治理和金融專家。曾以485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2011年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八位。
胡潤排行榜上的企業統統都是家族企業,可中國的家族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這才是胡潤排行榜幕后真實的故事。
很多企業家會跟我說這樣一句話:“我們中國這些家族企業就是落伍。”他們認為像美國,由職業經理人所管理的非家族企業才應該是主流,甚至也開始聘用職業經理人,希望能夠跟上潮流,跟上時代。
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包括美國在內,家族企業才是真正的主流。舉個例子,美國企業中有55%是家族企業,英國則為76%,瑞典、意大利、德國更是90%以上,而且這些家族企業的經營也遠遠好于非家族企業。既然如此,中國家族企業的危機是什么?他們的危機是富二代。我們看看這次胡潤排行榜,排名前100的富豪平均年齡54歲,都是第一代企業家,馬上就要碰到企業傳承的問題,如何交給下一代?
全球富豪榜前100名,有34%是靠繼承獲得的財富,而在中國,企業傳承才剛剛開始,而這一切正是所有危機的來源。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范博宏針對中國內地以外的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家族傳承做了研究,發現他所關注的200家企業,傳承到第二代時,公司的價值至少損失60%,香港更糟糕,損失80%,主要原因是家族成員內斗。例如新鴻基郭氏三兄弟,兩個弟弟把哥哥趕出董事局,哥哥去廉政公署控告兩個弟弟拍賣土地時行賄,導致兩個弟弟被抓,兩個月之后,哥哥也被抓,使得新鴻基的市值一下子跌了幾百億。但中國不是,王建林、宗慶后、劉永好、梁穩根等人都只有一個小孩,企業運轉得好壞,主要由繼承人的水平決定。
富二代并不是簡單的角色,從初中、高中開始,父母親就將其送到國外去讀書,了解現代的經營理念,了解歐美各國企業經營的基本精神,可最后卻發現事與愿違,不但沒有做強做大,反而越做越糟糕。
為什么會這樣?去年排行榜的首富宗慶后,他女兒是宗馥莉,從小就很用功,沒有談過戀愛,是很認真的一位富二代,她講話非常直白,她覺得天天要跟官員應酬是非常煩的事,她說:“我覺得政府需要面對我們這一代,我們這一代永遠不可能像上一代一樣。”媒體追問她,這意思是不是想搬出國,宗馥莉反問說:“李嘉誠都已經搬出去了,為什么我以后不可能搬出去呢?”坦白講,她這個理念同國外的經營理念是吻合的,也就是說政府的功能是什么?政府的功能就是服務企業。但在中國不一樣,她的父親為什么那么辛苦地要跟別人交際應酬,要和官員花那么多的時間來往?因為這是中國的國情。可以不同意,可以不喜歡,但要知道,做了第二代繼承人之后,就要了解這個游戲規則,這不是能夠耍個性的事情。你要去學習適應環境,而并非讓環境來適應你。美國的管理模式和中國完全不同,中國做一個企業領導人什么事都要管,大到企業戰略,小到派一個司機,都要管,否則就會出問題。而國外是模塊式的管理。舉個例子,他們公司的管理架構分成100個模塊,每個模塊都由專人負責,那么就算你進這些公司做事情,最多把其中1個模塊學深學透了,還有99個你不會。回到國內后,只會一個模塊,而你卻什么都要管,于是發現水土不服。
所以中國的富二代在企業傳承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水土不服——既不了解西方,又不了解中國,最后企業運營是江河日下,這才是我們中國家族企業最大的致命傷、最大的危機、最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