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A股呈現典型的分化行情,一方面創業板指數大漲,一方面最具藍籌股象征的滬深300指數下跌了-4.85%(截至10月24日)。而大洋對岸的美國股市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具有市場代表性的標普500指數屢創新高,截至10月23日今年來累積上漲22.5%。
標普500的上漲本質上是多數成份股公司的股價在持續上漲,主要分布在10個行業。標普500與滬深300雖然都是大盤股指數,但在行業分布上有顯著不同,前者行業比較分散,最大的權重是信息技術行業,消費、醫療保健等行業也較為重要,后者依然集中在金融和工業制造業。事實上,今年來A股的信息技術、消費、醫藥等板塊也有較好表現,但受制于金融、能源等傳統行業的拖累,大盤指數才會表現不濟。
在標普500指數構成中,第一大強勢行業是信息技術,大約占指數權重的18%。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微軟、英特爾等大公司的超常規發展和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成為了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之一,所占GDP的比重也在短短的幾年內從5.2%提升到8.2%。近幾年來蘋果公司股價從100美元左右上漲到了最高700美元左右,為同期標普500指數的上漲帶來了巨大貢獻 。
在標普500指數中,消費類企業也是一大強勢行業,其中可選消費品板塊占指數權重12.3%,必須消費品占10.2%。消費品公司不僅通常股價估值合理,而且具有經常性慷慨分紅的特征。即使在熊市或市場偏弱的震蕩市,必選消費品板塊也因需求穩定、業績穩定,而具有良好的相對收益,為標普500指數整體發揮很好的 “防御”作用。
作為世界能源消耗第一的工業大國,美國標普500指數中能源行業約占指數10.6%的權重。因為能源公司多數以石油、天然氣為主營業務,股價表現和國際油價密切相關,在今年第一、三季度油價上漲時期,該類公司都對標普500指數的上漲貢獻明顯。另外隨著頁巖氣開采技術的不斷創新與完善,能源類公司未來潛力不可小覷。
自2008年的國際金融海嘯以來,昔日占據標普500指數第一大權重的行業縮水嚴重。不過經過最近幾年的恢復,金融板塊今年已回升至標普行業權重的第二位,目前約占指數權重的16.6%。美國市值最大的商業銀行——富國銀行,在2013年7月時股價創出了歷史新高。在8月結束披露的二季度企業財報進一步證實,標普500的主要成份股中,71.8%的公司盈利表現好于預期,表現最好的仍然是金融板塊,銀行業整體盈利增長32%,保險業盈利增長14%。
標普500指數的行業構成十分合理,它反映了一個經濟體轉型成功后的行業分布。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復蘇,未來標普500繼續溫和上漲成為了大概率事件。希望參與標普500投資的投資人不妨關注11月4日起正在各大券商發行的博時標普500ETF基金。該基金產品將幫助國內投資人足不出戶完成境外投資,實現資產分散配置,分享美國股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