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標志著“新三板”正式擴容至全國。這對耕耘多年的券商來說,是一大福音。
面對“新三板”擴容的機遇,先行者國信證券場外市場部總經理魯先德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主辦商,券商雖然迎來一個巨大的蛋糕,但如何做好做大還要看券商的綜合實力,即券商在做市商、掛牌、融資、并購重組等全產業鏈上能夠提供全方位服務。
擴容具有里程碑意義
《投資者報》:市場期盼已久的“新三板”試點范圍擴容,終于成行。你認為擴容政策對于新三板市場將會有何影響?
魯先德:新三板擴容體現的是政策放開,是在政策層面的確認,從此以后,新三板可以和滬深兩個交易所并行,不像過去僅在幾個區域試點。過去的形態不是常態,哪有一個市場只在幾個區域內進行的,而現在全國所有的中小微企業都可以上新三板。這次擴容,提出新三板是多層次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明確了多層次市場互通,從這一點上來講,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投資者報》: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大約在350家左右。很多分析報告都樂觀地預測,掛牌企業會激增。有報告認為,5年后成熟的新三板市場會達到與臺灣地區市場類似的水準。中國新三板市場的發展前景也能像境外地區嗎?如果不一樣,有什么樣的制約?
魯先德:國內證券市場的發展路徑、層次結構與境外市場相比存在較大差異,目前國內資本市場體系的結構呈現倒三角結構,即主板市場和容量過大,而以新三板為主的場外市場容量較小。而國外發達國家的成熟資本市場往往呈現正三角結構。場外市場規模龐大,為中小企業提供充分的資金融通,同時為金字塔尖的主板市場提供優秀投資標的。
場外市場是我國資本市場的短板,亟待發展,符合經濟結構轉型、服務實體經濟的需要,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發展前景廣大,但是結構調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帆風順的。就像創業板到現在都沒有調整到一個合適的角度,因此期望新三板像境外場外市場一樣成熟還需要長時間努力。
《投資者報》:我們注意到,很多企業上新三板都是奔著主板而來,這樣就違背了新三板市場設立的初衷。好的企業都轉板了,新三板會很冷清。你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魯先德:大家都看重轉板機制,在于目前多數公司上新三板的目的還是借道上市,但這更多的是市場化選擇。如果新三板能夠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企業就沒有必要再轉板,而這正是新三板努力的方向。新三板的核心在于中小微企業能夠通過這個市場不斷發展,能夠為他們提供不斷的幫助和支持。
新三板的定位是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去主板上市不符合條件,他們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融資艱難,而新三板卻能夠提供資本市場的服務,提供資本對接。不同的企業匹配不同的市場。只不過目前由于IPO排隊時間太長,很多企業覺得太辛苦,選擇新三板做跳板,兩項取其易,這些不是常態。
監管層明確可以轉板,不是說上主板太難,再給你開辟一條道路。明確轉板機制,在于企業在新三板發展壯大后,新三板不能再提供企業所需服務時,將有一個通向更大市場的渠道而已。
新三板做好靠綜合實力
《投資者報》:作為主辦券商,申萬、國信、廣發、長江等券商在新三板市場所占份額排名前列。如何在眾多券商中競爭,國信有何自己的特點?
魯先德:對于券商來說,新三板業務將從試點業務變成常規業務,將迎來一個大蛋糕。此后不僅僅是推薦掛牌,做市商、優先股、并購重組等業務,券商都可以提供。不過對于券商來說,這也是一個挑戰。由于新三板針對特定市場的客戶開展,券商的行為也隨之要做出調整,考驗的是綜合能力。譬如,強大的現場客戶服務能力,對企業估值的專業能力,有能夠對接服務的客戶群體,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完備的風險控制措施等等。
國信的優勢在于很早就開始涉足新三板業務,做了相當多的投入,有基礎。國信的專長在于能夠整合經紀業務、投行業務、直投業務等方面的綜合資源,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改制、掛牌、融資、轉板上市等全價值鏈的服務。但是不管對于我們,還是同行,新三板都是一個全新的業務,需要不斷學習應對。
《投資者報》:和IPO相比,券商在一單新三板業務上的投入不相上下,但收入卻是天壤之別。目前,一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成本約為150萬元,券商從中得到的利潤很低,這也是新三板試點多年,很多券商都沒有盈利的原因。如今,為爭奪市場,還出現了零收費。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魯先德:在最初幾年,國信新三板業務也需要公司來補貼,沒有盈利,但是從2009年開始自負盈虧,沒有增加公司負擔。這個市場定位中小微企業,他們身子骨不硬朗,需要幫助很多,能夠給予你的回報也很少。但是我們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各方面服務集合起來的利潤將會非常可觀。
不會分流主板資金
《投資者報》:在新三板擴容后,市場上有一種聲音認為分流了主板資金,導致了市場大跌。你怎么看待這種說法?
魯先德:這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之前說是新三板市場冷清,現在又說分流資金,說法矛盾。新三板吸引的是股權投資者,他們并不是主板市場的主力機構,不會對市場資金分流。
新三板是一個全新的市場,不能和主板相比。新三板是一個產業對接平臺,不強調交易,不強調流動性和便利性。這個市場的參與者是產業資本,他們強調長時間的股權投資和長期的資本回報,對于短期流動性并不在意。而主板市場參與者是基金、保險、券商等機構,他們主要參與二級市場,他們重視交易,需要博取差價賺取利潤。在國外,場外市場的交易也并非那么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