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寧全面轉型互聯網化表現在公益事業的創新實踐上,就是我們正在運用開放共享的互聯網精神,讓公益活動融合了線上線下O2O模式,搭建起開放平臺,形式變得更活躍,參與變得更多元,效果變得更透明,以便更好、更充分地回報社會。” 12月26日,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蘇寧總部舉行的2014年企業公益論壇中做出以上表示。
12月26日是蘇寧成立23周年的慶典日,沿襲一貫 “公益慶生”的傳統,當天在蘇寧總部及全國各地分公司同步開展了公益捐贈及陽光行活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除了捐贈3695萬元、開展“陽光1+1”社工志愿者行動外,還將互聯網轉型運用到了公益事業創新上,并邀請全國權威公益機構、知名專家舉辦主題為“網聚仁的力量”的“2014年企業公益論壇”,探討公益創新與互聯網的融合之道,并發出了1000萬元捐贈的蘇寧猜想。
公益捐贈:溫暖中透著互聯網范兒
蘇寧23周年慈善捐贈活動暨“陽光1+1”社工志愿者行動在蘇寧總部舉行。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做百年的企業是蘇寧人共同的夢想,做社會公益是蘇寧人永恒的價值坐標。服務民生、公平社會、助人為樂、傳遞愛心是蘇寧人最好的生日紀念。”
當天,蘇寧向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愛德基金會等慈善機構共捐贈3695萬元,開展多個公益項目,既有蘇寧持續捐助的“蘇寧校舍”、“蘇寧陽光夢想中心”,也有“體育課堂”、“艾滋病防治”、“幫扶創業”等新項目。截至目前,蘇寧累計公益捐贈已近9億元人民幣。貫穿溫暖情懷的捐贈也透著濃濃的互聯網氣息。不同于往年線下捐贈,今年蘇寧員工都通過蘇寧易付寶賬戶在線捐贈一天的工資。張近東帶領現場的數百名蘇寧員工登錄蘇寧易付寶,購買面額不等的“陽光1+1”愛心券,當場完成支付。現場大屏不斷滾動著全國蘇寧員工的實時捐贈數據,截至當天中午12點左右,蘇寧員工自發捐贈金額近200萬元。蘇寧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款項全部用于明年蘇寧各地員工開展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員工可以隨時登錄OA平臺,查詢“陽光1+1”每批捐贈金額的用途。
人人公益:互聯網孕育公益新模式
在公益論壇上,蘇寧云商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辦公室主任李安晉、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秘書長王慶、愛德基金會副董事長丘仲輝、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吳沖、北京大學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中心研究中心主任師曾志教授等嘉賓圍繞互聯網對公益的機遇與挑戰展開熱烈的探討,并就公益事業如何創新各抒己見。
持續關注新媒體與社會公益的師曾志教授用“解構”、“失控”、“迭代”、“重構”四個關鍵詞總結了互聯網給社會、給公益事業帶來的影響。首先,互聯網 “解構”了工業社會確立的舊有諸多統一性規則;其次,互聯網時代是“失控”的,要求企業、社會組織在這種“失控”當中找到自己轉型與發展的關鍵;再者,互聯網時代特別關注“迭代”的概念,過去對產品要求是盡善盡美,而如今則是在一些小的功能上進行改變,要在試錯當中不斷前進而不一定是要等到完美了才采取行動;最后,互聯網重構了公益事業的整個鏈條,為公益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互聯網是去中心化、去組織化的,它很難有一個共識的東西,但大家每一個人內心當中的向上向善的精神卻是共通的,這是公益行業的內核,它可以把所有人用互聯網連接在一起。”
三年互聯網公益猜想:獎勵捐贈1000萬
“誰的數字最接近未來實際數據,誰就將獲得蘇寧1000萬元公益捐贈。”蘇寧云商副董事長孫為民表態。這1000萬元獎勵捐贈源于論壇結束前,主持人吳沖向臺上六大基金會嘉賓拋出一個3年之約:2016年通過互聯網渠道的公益捐贈總額是多少?場上各基金會嘉賓對此給出了不同答案,從12.6億到66億元不等。
互聯網渠道的公益捐贈總額是體現公益互聯網化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當前越來越多的個人選擇通過第三方支付、網上銀行、基金會官網等途徑進行捐贈,互聯網捐贈透明化、高效率、小額長尾等特點受到捐贈者的肯定。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中國互聯網渠道公益捐贈總額約為2億元左右,全社會總額捐贈約為900億元,互聯網捐贈整體雖然占比較低,但增速很快,互聯網渠道的資金募集將成為公益機構籌集的重要組成部分。
孫為民表示,這個對未來的猜想,一方面體現我們對公益事業與互聯網融合大趨勢的認同,另一方面,也是鼓勵公益組織更多借助互聯網渠道創新發展。3年后,通過互聯網渠道的公益捐贈金額是希望全社會來關注這個數據,關注公益事業的互聯網化,并帶動全社會來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