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信息技術對電視媒體的影響逐漸增大,時效性成為評價當前新聞報道價值的關鍵要素。地方電視臺由于技術設備落后、新聞從業者素質不高、電視媒體管理理念落后等原因,使其新聞報道不及時,無法滿足受眾的新聞資訊需求。本文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探究了加強地方電視臺新聞報道時效性的方式。
關鍵詞:地方電視臺;新聞報道;時效性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10-0124-02
地方電視臺相較于省級以上電視媒體,從軟件方面來說,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管理理念陳舊;從硬件方面來說,新聞采、編、播設備相對落后,傳播媒介類型單一。在軟硬件均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如何發揮出自身特色,加強地方電視臺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成為促進地方電視臺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加強地方電視臺的自身建設
加強地方電視的自身建設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統。新聞節目的拍攝制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它不僅需要上下溝通、相互協調,還需要進行嚴格的監督和審核。同時,新聞本身具有突發性的特點,這就意味著新聞媒體和從業者必須可以隨時趕到現場進行采訪報道,及時編播。因而,建立高效的管理體系是保證新聞時效性的重要環節之一。
地方電視臺根據自身的特點,可以建立自己的指揮運作中心,通過該中心管理所有的新聞采編和傳播活動。在新聞采編和審核方面,采用全天發稿制度、快速采編和審閱制度以及終審發稿人制度[1],對所在區域內的新聞線索進行采集和整理,保證新聞稿件的可靠性和時效性。
另一方面,完善新聞采編流程。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與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和效率直接相關。大多數地方電視臺在新聞采編的過程中增加了審批環節,這就延長了新聞的制作過程,降低了新聞的時效性。目前大多數地方電視臺的新聞采編播步驟繁瑣,采編、寫稿、責編審稿、監制審稿、配音、剪輯、后期制作、監制審片,到新聞播出,足足有九個環節,且相關過程相互制約無法同步開展,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直接影響到新聞播出的時效性。因此,合并審稿過程,簡化后期制作是地方電視臺提高新聞時效性的關鍵。
以四川錦陽市電視臺為例,錦陽市電視臺于2007年建立了錦陽電視運作管理中心。管理中心采用快速采編和終審發稿人制度對該臺的所有新聞進行統一采編和播報,并使用計算機對收集的新聞稿件進行分類和整理。這樣的管理方式將傳統采訪流程簡化為:記者采編——記者寫稿——統一審稿——后期修改——新聞播出,大大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
二、廣泛設置新聞采訪點
大部分新聞事件發生的地點與新聞媒體中心都是有一定的距離。因此縮短新聞事件發生到采訪開始這段時間,是提高新聞報道時效性的有效途徑之一?,F階段,網絡新聞之所以時效性強傳播速度快,與廣大網民的積極參與和信息互動密切相關。在電視新聞報道工作中,新聞媒體應當借鑒網絡新聞傳播的模式,廣泛設置各類新聞采訪點,提高新聞制播的效率。
以福建永泰電視臺為例,該電視臺由于資金問題無法建立新聞信息網絡收集系統,管理人員采用了建立新聞采訪點的方式,遍布全縣的新聞采訪點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新聞事件,開展新聞采訪。永泰電視臺采用定期到各采訪點召開議稿會、聘請新聞通訊員等方式進行新聞線索的收集,并投入少量資金為新聞通訊員提供DV機、帶錄像功能的手機等簡易新聞設備,通過調動各采訪點的力量為電視臺的新聞報道提供線索和稿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開展新聞連線報道
所謂的新聞連線報道是指運用先進的視音頻技術,讓分布在不同地點的當事者或采訪對象對新近或正在發生的、發現的新聞實時進行報道,并展開評述和討論的新聞報道方式[2]。新聞連線報道出現和發展的時間不長,但其及時、準確、生動的方式贏得了大量新聞受眾的歡迎。它不僅讓廣大電視新聞受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讓受眾產生第一時間獲取熱點新聞的滿足感。
地方電視臺由于資金匱乏,無法像省級以上媒體那樣采用衛星新聞采集系統(SNG)進行新聞連線,因此通過和當地電信運營商合作采用光纖傳輸進行新聞連線是較為實用的方式。同時,近年來興起的網絡平臺也可以實現一定圖像質量的新聞素材傳送,這為地方電視臺進行新聞連線提供了新技術。
為追求和強化電視新聞的傳播時效,2006年,南平廣播電視臺在沒有視頻直播設備的情況下,開始嘗試用電話連線的方式,進行現場報道新聞,彌補新聞時效性的不足。但這種連線,還只停留在語音連線的方式上。到了2011年,在海峽西岸武夷國際投資洽談會的報道中,南平臺第一次應用了移動3G技術,真正實現了對開幕式現場進行連線報道,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四、采取靈活的播出機制
固定時段播出新聞模式是我國新聞媒體現階段主流的新聞播放方式[3],例如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新聞30分等,其原因是方便新聞受眾收看。然而固定時段播出模式并不適合重大突發事件的實時播報,針對此類新聞,地方電視臺應該采用靈活自由的新聞播出機制,以滿足新聞受眾對重大新聞事件的關注需求。
與中央電視臺相比,地方電視臺機構設置簡單、制度也相對靈活,這就為采取靈活新聞播出機制提供了基礎。對當地重要政治事件、自然災害、安全事故等題材的新聞應隨時播出相關事件的最新信息,這樣才可以提高新聞播出的時效性。比如,在2010年的特大洪災中,南平臺就及時開辟出時間段,隨時安排新聞滾動播出,大大提高了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使得觀眾能第一時間了解各地的雨情、災情和抗災救災的情況。
然而,采取靈活的新聞播出模式也對地方電視新聞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地方新聞從業人員提高自身素質,采訪及時到位、出稿速度快、畫面剪輯流利等一系列工作。其次,需要建立應急機制。針對突發事件新聞,地方電視臺要區別對待,合理簡化該類新聞的審核環節,不要多人層層審核[4]。最后,地方電視臺應該將直播作為保證新聞時效性的最佳方式,對相關事件進行現場直播,讓新聞受眾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熱點事件的發展動態和處理結果,有效發揮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因為電視新聞最迷人的魅力就是現場同步直播。
五、使用微博等網絡媒體進行新聞傳播
(一)微博等網絡媒體傳播特點
微博是當前國內最為流行的網絡社交方式。時下相當數量的熱點新聞和焦點事件都是通過微博傳遍全國。具體來說,微博的傳播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便捷性。博客的出現將互聯網上的社會化媒體推進了一大步,只要一部手機,就能通過個人博客讓關注者了解自己的近況。這種簡單便捷的方式,讓人群形成了一個系統的網絡。
第二,原創性。即使在沒有網絡的地方,使用連接上GPRS的智能手機也可即時更新自己的內容。這為受眾知情權提供了保障,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突發事件,只要有微博客在場,就可以利用各種手段在微博客上發表出來。其實時性超過了現有媒體。
第三,微博傳播的互動性。微博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實現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雙向互動傳播,在微博上,信息傳遞聚合了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等多種形式。其通過超鏈接、圖片和視頻,每條微博都可以有豐富的延伸,給予使用者簡便的閱讀體驗和自由度的同時,也提供了多元、多層次和多角度的擴張性能[5]。
(二)地方電視臺以微博為媒介的新聞傳播策略
傳統媒體對于信息的挖掘常常受制于相關人員數量、信息覆蓋范圍,技術條件有限等因素,再加上媒體部門的過濾把關,大眾媒體對消息的傳播有一定的滯后,在信息的獲取和傳播上遠遠落后于以網絡為載體的微博信息交流平臺。再加上微博的高開放性,使得普通群眾獲得了更多的話語表達權利。在這樣的模式下,每一個媒體工作人員都可以利用它所提供的信息獲取新聞線索,創新新聞播報模式,及時以微博信息元素制作和傳播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6]。
例如,2008年7月杭州私家車連環撞車案中,事發地附近居民用手機拍攝了事故的全部過程并及時上傳到搜狐微博,很快引起大量網友的關注和轉發。在這樣的傳播效率下,僅僅40分鐘當地電視臺便通過微博平臺收集到大量有用信息,并采用網友微博圖文的內容進行了相關事故的播報。由此可見,微博等網絡媒體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
地方電視臺使用微博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時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需要建立人性化的官方微博和網站等信息交流平臺,為新聞受眾提供信息傳遞和交流途徑,增加新聞媒體和新聞受眾的互動性;第二,及時收集和整理微博用戶的反饋信息,對其中有價值的信息提供者發送采訪邀請,進行實時在線采訪,并及時審核采訪內容;第三,采用獎勵措施提高群眾提供新聞的積極性,加大新聞信息獲取力度,從而提高信息報道的時效性。
現階段,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得新聞受眾對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成為保證新聞機構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作為地方新聞信息的主要傳播者,地方電視臺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從新聞的采編、新聞信息的交流、播出機制的靈活性以及開展新聞連線報道、利用網絡新媒體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新聞報道工作的效率,保證其新聞報道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陶玉亮,李維智.如何提高電視新聞的時效性[J].青年記者,2008(4).
[2]張袖硯.新聞時效性的把握[J].記者搖籃,2009(7).
[3]李永軍.加強地方電視臺新聞報道的時效性[J].視聽縱橫,2006(4).
[4]張詠華.網絡時代新聞時效性在危機傳播中的重要性[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5]孫元明.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快速反應機制及其構建[J].重慶社會科學,2008(5).
[6]司品修.增強新聞時效性要“綜合治理”[J].新聞傳播,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