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人類超出動物領域,獨立于世所創造的最偉大的發明,通過一定順序的辭藻堆積,夾雜細膩的感情表達形式,傳遞內心的澎湃,進而進行人與人之間最平凡卻又最神奇的交流。而作為更深一層次的播音主持語言來說,不但繼承著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素養,還要求進一步的深入人心,而且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更新其思維想法與表述方式,帶動群眾接受意見并隨之產生共鳴。本文就如何應對中國人民思想素質的不斷上升的情況,適應逐漸走向規范化的社會規則,以自己正確且專業的主持語言表達技巧,引領人們趨向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觀的要求,闡述了播音主持語言評價問題的具體研究方向。
關鍵詞:播音主持;語言評價;專業技巧;研究
中圖分類號:TN9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10-0127-02
如今飛速發展的經濟帶動中國各行業領域的新改革,尤其涉及傳媒影視行業的新一步跳躍更是極為明顯。上升階段的影視、播音傳媒的行業領域的發展如何能適應如今社會進步的節奏,當然專業人才的大量涌入是不可或缺的。而遵循老舊的用人標準和評價指標,無疑是與新時期播音主持行業的歷史新要求相悖。因此,面對如何在該領域內挑選應時代要求的專業人才成了有待解決的一大難題。建立嚴格的評價標準體系,對于組建新型的播音支持團隊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及時為適應新型的電視、廣播傳媒的新要求做好準備。
一、播音主持語言評價存在的不足之處
面對影視傳媒行業的新興發展,對于播音主持人員的需要也越來越迫切,然而該領域還未發展完善,無論在專業招生、招聘任職等方面都存在多方面的語言評價問題。
1.在招生方面存在的問題。對于中國播音主持專業的招生制度上,忽視了對語言專業性的考評,只要滿足身體健康,聽力正常,說話流利的一般要求即可。過度看重考生的外在形象,忽視了對其播音語言專業水平的綜合評價。針對不同形象的優秀的專業主持人員,可以分配到電視和廣播播音不同的領域,但二者有著共同的前提,就是對播音語言評價的嚴格要求。因此,在招生的過程中應重點考核學生語言的綜合能力,適當放寬對形象上的刻板要求。
考核過程過于精簡,得出的評價結論比較片面。現下的語言播音專業招生考核包括初試和復試兩個環節。初試主要涉及到考生的自我介紹等簡單的事宜,不適應時代新型播音主持專業對入學新生的基本要求,即關于語言表達的綜合能力的展示。可以在初試中融入朗讀或情景表演的加試題,然后依照評價標準錄入綜合能力較強或有較高天賦的考生。復試雖然通過播音測試來考察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卻無法具體滲透到其專業綜合能力,即個人形象氣質的呈現、表現與觀眾的親和力、肢體語言是否到位,這些都需要在鏡頭前進行真實演練才能被看清楚的。因此,復試過程中加入現場實錄,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來判斷考生播音主持語言的綜合能力才是正確有效的。
2.人員招聘上存在的問題。由于各地對播音主持語言要求的標準不一,缺少一個固定的評價標準,因此不同地域的播音主持人員的素質各有不同,易造成播音主持行業的秩序混亂,不利于影視、播音行業的飛速發展。具體表現在重視外在形象,忽視了語言表達的能力。例如全面更新年輕主持隊伍,塑造偶像形象,而忽視了播音主持應該有的專業和經驗,導致節目并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互動自然不夠預想的完美;而對于向往自由,張揚個性的年輕團隊來說,對光榮傳統的不屑一顧是最顯著的特點,不易發揚主持行業保留的光榮傳統,令節目缺少一定的文化底蘊,也會造成節目存在能否維持穩定性的嚴重問題。
3.工作考評中的問題。播音、主持工作的考評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包括專業評價、收視評價及觀眾評價。專業評價是指由長時間從事播音領域的臺長、前輩,借助他認定的專業標準,來衡量主持人的水平與專業水平的距離,能及時發現并指出主持人當前存在的專業問題。但大多數都是由這些評審主觀判斷,由于個人喜好的差異和所處立場不同,因此難免會存在不夠客觀的評價。收視評價,自然涉及的是節目收視率的問題,借助實際收看的觀眾數量與互動反響程度等綜合材料的搜集、考察進行相對客觀的評價方式,但不能對主持人的專業綜合能力進行科學權威的肯定,因此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觀眾評價,具體滲透到電視與廣播的收聽觀眾,通過來信、電話與郵箱留言提出建議,對主持人的語言播音能力進行評價。這種方式集不同人的思維,得出的綜合結果比較全面,但相對于專家評價更多了較深的主管意識,因此也不能作為最高評價標準。如上所述,中國如今的播音主持行業在語言評價方面上還不夠完善,不能完全公正的評價播音主持人員語言表達的能力,還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
二、重視播音主持語言評價的原因
在播音主持行業領域中,語言評價作為對播音人員的主要評價核心,不僅對語言專業基本功有要求;同時要求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感,能生動形象的借助語言表達,將內容里的情境展現在觀眾面前,形象自然大方、富有親和力,令觀眾愿意并且喜歡沉醉在播音主持人員主持工作中。盡管時代如何的改變,語言評價這一標準卻一直作為評價播音主持工作的唯一核心標準而存在著。
翻閱歷史資料,國民黨政府曾在1935年發布《通飭各廣播電臺用國語報告令》,對于播音員采用強制的法令要求,使其規范自己,字正腔圓的進行標準國語主持節目。當時的播音員的主要評價標準就基本界定在語言評價上了,看來語言評價的重要性在播音領域中還真是非同一般呢。
直到1992年,中國制定了《播音員主持人持證上崗規定》,對播音員的崗位要求進行重新定位,包括政治覺悟、語言能力、個人修養等綜合素質的鑒定。涉及到能夠勝任播音主持人的條件必須是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能根據要求獨立攥寫文章,在播音方面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吐字清晰流暢、風格獨樹一幟、給人印象深刻。按照不同的等級水平分配及承擔到一定的工作職能。具體延伸到播音主持方面,除了深刻到對語言的完全掌握程度,做到語句通順、用詞準確、強調規范標準普通話,發音有磁性、有特點,容易吸引聽眾外,還要有能力承擔播音授課業務,幫助培訓出更多優秀的播音主持精英。電視節目主持上,首先要有良好的外部形象;其次,完全掌握并擁有播音主持上的全部要求,無論語言表達的流暢,還是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特色,能夠完全掌控整個舞臺的氣氛,充分發揮自己專有的特色,帶領觀眾嘉賓進行更好的互動。所有事實證明,凡是能成功駕馭主持工作的工作人員,都在語言評價方面有較高的發揮水平,也反映了語言評價作為播音主持行業的核心價值作用。這便是歷史發展至今所決定的重視播音主持語言評價方面的原因。
三、建立標準專業的播音主持語言評價體系
針對以上我國現下播音主持現狀,應新型播音時代發展的要求,需要嚴格整理、規范統一的語言評價標準,建立科學、標準的播音語言評價體系。無論是播音專業招生、播音員招聘等方面,都得嚴格規劃考核要求,以更高的要求全新培養并收錄絕對優秀的播音主持團隊。首先,在制定語言評價標準體系前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包括評價主體必須是業內優秀的專家,專業技巧、經驗高超,能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評價內容可以設計的更加寬泛,但必須接近專業表達內容,確保整個評價過程有理可循;而針對評價過程來說,更應權衡每個階段被評價者的具體表現,綜合各個考核結果權衡其真實的專業水平,進而與事先制定的播音主持評價標準比對,符合或超越者才可算作通過,為后期播音主持團隊的質量作保證。其次,進入到語言評價環節后,應根據被考評者對自身語言文化的了解程度、自身的語言綜合能力、以及自身肢體語言和行為魅力的表達三個標準來進行衡量。考慮到對自身語言的掌握程度,即能夠正確了解詞語的使用方法,在表達上做到清晰、流暢,詞句規范無誤;關于自身綜合表達能力方面,除了能字正腔圓的闡述觀點之外,還要靈活掌握發音的技巧,做到聲音洪亮而不吵鬧沙啞、語句連貫而不影響呼吸,能將陳述內容表達清晰之外,更應全面的表達自己的情感,能現場呈現出內容的大概情境,這不但是對于語言掌握基本能力的肯定,同時又是對被評價者該有的主持方面上的綜合素質的肯定;在肢體語言和行為魅力的表達上,幾乎是看個人的天賦和對情感的掌控能力,如何利用自身的特點令人們的關注點投射在自己身上,又如何借助一些習慣或行為方式來宣傳自己,例如眼神、表情、發型、體態等外部因素,借助舞臺情境的襯托,將與眾不同的主持人形態展現在觀眾面前,在形象上收獲觀眾的印象加分,這也是一個播音主持人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因為這決定一個主持人如何尋找一個正確并且適和自己的方法掌控整個氣場的本領,對主持人自身來說也是贏得尊重與肯定的必經之路。最后,具體到從招生、招聘評價等環節的細節工作處理上,要做到有重點,大范圍的考評。針對必須具備的語言專業知識水平上,可以直接通過檢測普通話發音標準、語句通順利落上進行評估;而關系到如何適應不同環境情景,展現各人不同魅力和表達方式的考評則由資深主持專家考評,借助自己多年的主持經驗和專業能力,通過被考評者對情境的理解和表達形式、適當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詮釋方式,綜合評價其對主持藝術的理解,進而決定其表現的專業素質高低和是否符合考評標準。針對具體因環境不適等客觀原因,對本身存在主持天賦卻未表達好的被考評者,可分析其自身因素及造成失誤的原因,對其進行點評,可以適當放寬標準原則,令其按照導師指導重新陳述表達,最終合格后可以選擇錄入通過。工作評價上按一定周期對主持人、播音員的素質進行復評,使其在日常工作中也能保持專業的水準,在各自崗位上設立一定的標準指標,通過對語言綜合能力的表達、現場發揮能力的表現狀況作為其工作的獎懲和考評依據。在組建考核隊伍上,可挑選管理部門的專業人士掌管日常考核工作,并結合主持人和播音員的自身素質和發揮水平對其進行績效評估,這樣考核也被涉及到日常工作當中,職員自然對其十分重視,并一次次的完善自己的專業素質,為主持行業的綜合品質做好準備,這樣的語言評價方式相信是更適應中國現下的發展要求,因為一切的一切總在不斷地變化,無論是觀眾的品味或者社會定向的需要,總之播音主持人員的素質是與時俱進的,總歸一點是不能原地發展。
播音主持行業從誕生以來,就決定著要以語言評價標準為核心重點。可見,對自身語言的掌握程度已經不是簡單的理順語句、沒有錯誤,還要做到運用自己的情感和方式,結合自己的外部特征和氣質,運用現場氣氛的調動,與時俱進的播音主持行業無論怎么發展,都是以語言評價作為標準的,因此播音主持語言評價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凸顯而出。面對如今多樣化、綜合化的電視、廣播節目,都需要做到與觀眾或聽眾做到完美的互動,這樣的互動是建立在高超的語言技巧基礎之上的,因此為了使這個行業領域更加的突出完善,我們需要做的是建立一個更加適應時代發展、更加具體科學化的播音主持語言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席妍.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風格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08.
[2]吳郁等.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3]李天光.廣播語言傳播的現場性與虛擬性[J].新聞傳播,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