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臺灣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在借鑒西方高校做法的基礎上,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特點。本文以臺灣致理技術學院為例,剖析了該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做法和經驗,并提出它對中國大陸高校學生工作的借鑒之處。
【關鍵詞】學生事務管理工作 臺灣高校 特點 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005-03
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發達國家已成為一個與“學術事務”相對應的概念。在中國大陸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被稱為學生工作,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個由學校黨委集中領導,團委(學生處)、院(系)、年級、班級的縱向管理運作模式。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形勢、高等教育格局的不斷變化,高校傳統的學生管理理念、制度、模式和手段日益顯現出一些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需要用新的思路加以改革和創新。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一衣帶水,同宗同源,學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有很大的相似性,其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在借鑒西方高校做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完善,形成了一些自身獨特的特點。因此,介紹和探討臺灣致理技術學院學生事務管理的做法和經驗,可以對大陸高校學生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鑒。
一 臺灣致理技術學院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基本情況
臺灣致理技術學院成立于1965年,原名為臺灣致理商業??茖W校。2000年8月,升格為臺灣致理技術學院?,F有學生近萬人,共有1個整合性研究所及14個系(科),分屬于商業管理學群、資訊學群、人文與生活應用學群。目前該校在臺灣私立大學中口碑較好,有“三高學府”之稱——證照總張數高、畢業生就業率高、雇主滿意度高。
臺灣致理技術學院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成效顯著,多次獲得臺灣“教育部”的表彰。如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三年中,連續被臺灣“教育部”授予“推動品德教育成效卓越績優學?!?、“推動生命教育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績優學?!?、“大專院校辦理志愿服務、服務學習績優學校”和“推動服務學習課程績優學校”等榮譽稱號。學校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有一套完整的組織機構、政策制度和運作機制,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組織機構
臺灣致理技術學院專門成立了學務處,負責學校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它是學校的二級行政單位,不是一個短期的功能性單位,自我定位為“服務型”單位。學務處以“誠信養品德、寬柔利人際、服務兼行善、健康啟活力、創新求發展”為工作目標,通過規劃研究、課程實施、舉辦活動、提供咨詢等方式,以讓學生成為身心健康、擁有良好品德、優質、自信的青年。
2.人員構成
臺灣致理技術學院學務處(以下簡稱為學務處)共有44名專兼職人員。有學務長1人,全面負責全校學生事務工作,副學務長兼軍訓室主任1人。下設軍訓室、生活輔導組、課外活動指導組、學生輔導中心、服務學習中心、衛生保健組和體育運動組六個科室。軍訓室由副學務長和生活輔
導組組長兼任。生活輔導組有組長和辦事員各1人。課外活動指導組有組長1人,辦事員3人。學生輔導中心由專兼職人員構成,專職人員中有組長1人,辦事員9人,兼職人員6人。服務學習中心有組長1人,辦事員3人。衛生保健組有組長1人,辦事員4人。體育運動組有組長1人,工作人員10人。其工作結構見下圖所示:
3.工作職責
學務處高度重視工作職責分工,從組織層面上看,學務處及其下屬科室,均有制定的工作職責,明確職責范圍。從個體上看,上至學務長,下至每個科室的組長和工作人員,都制定自己的工作職責,分工明確,層層負責。
4.制度建設
學務處注重制度建設,在學務處網頁中,提供學生學務工作制度下載專區,供學生下載和學習。所制定的制度涉及內容非常廣泛,有《學務通則》、《學生操行成績考查辦法》、《學生獎懲辦法》、《學生改過、銷過輔導要點》、《學生服裝、儀容輔導要點》、《學生禁(戒)煙輔導實施要點》、《延休學業輔導要點》、《學生請假辦法》等30多個有關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獎懲的規章制度,內容翔實,操作性強。同時,很多制度在工作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修訂、完善。如《學生申訴處理辦法》,從2000年6月16日校務會通過以來,到 2012年7月10日,已修訂了9次,而且每次修訂以后,都要由臺灣“教育部”核準。
5.特色活動
第一,產學合作項目。學校通過開展體育活動、小太陽兒童電腦暨英語體驗營、兩岸大學生聯合志愿服務和圓孩子讀書夢等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實際,籌募資金,以發展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據不完全統計,從2008~2011年,臺灣致理技術學院學生從臺灣各企業共籌募資金571萬臺幣。
第二,跨校性研討會。從2008~2011年,臺灣致理技術學院共舉辦了《構建多元優質校園——促進品德提升方案》、《學生權益申訴》、《學生自治組織財務知能》、《學務與輔導工作創新之規劃與實施》等多場研討會。
第三,開設通識課程。臺灣致理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開設的通識課程,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其通識教育提出旨在建構文化、資訊、關懷與創意的博雅知識的發展目標,以“通識3C”(Culture文化品味、Character倫理品德、Ecology生態品質)規劃教學行動方案,以“生命教育”為主軸,開設了品德教育、服務學習、文化關懷等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
第四,學生工作坊。學校每年針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需求,舉辦一系列的學生工作坊及單場講座。如每當新生入學時,均舉辦“大學入學講座”,讓學生預先做好生涯規劃。針對特殊學生,舉辦了“身心障礙學生社會適應座談會”和“敘事治療——尋找豐富的生命故事”等活動,讓學生獲得他人的社會經驗。
二 臺灣致理技術學院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特點
1.工作目標明確
臺灣致理技術學院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秉承學?!爸吕怼毙C淖谥迹ā爸吕怼比∽浴抖Y記·大學》中的“格物致知”,致知明理的意思),沿襲“誠信精勤”的四字校訓(“誠信精勤”即期盼致理人以誠信立身,精勤成己,終生奉行不渝),提出了以“誠信養品德、寬柔利人際、服務兼行善、健康啟活力、創新求發展”的五大工作目標,并提出“強化品德教育,培養民主精神”、“維護校園安全,加強危機處理”、“培養運動風氣,鍛煉強健體魄”、“推展衛生教育,培養健康行為”、“發揮社團功能,參與社區活動”、“深化服務學習,培養公民素養”和“落實輔導網絡,營造友善校園”等七大發展策略,目標明確、層次分明、環環相扣。
2.工作人員專業
學務處擁有一支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的學生事務管理隊伍,其工作人員不像大陸高校常由學歷不達標或其他原因無法勝任教學工作的行政人員組成,而是由一些具有較高學歷和相關專業背景暨工作經歷的人員構成,大多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有些還是教授和副教授。一些特殊的服務領域,更是擁有法定的專業資格。如從事心理咨詢的人員是注冊的心理咨詢師,提供健康服務的人員是專業醫師等。他們通常借助專業手段,解決學生的具體問題。如學生輔導中心由一群熱情專業的老師,為學生提供咨詢通道。設有“屋頂上的咖啡屋”,提供自我探索、生涯規劃、情緒困擾、情感議題、生活調適、人際問題與各項心理測驗等多元輔導服務。
3.注重生活教育
學校將多元化的品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教育之中。如結合教師節、母親節、警察節、勞動節等特殊節日,組織學生開展“返母校探恩情”、“慈母心致情,康乃馨送母親”、“慰勞管區警察”、“感謝工友餐會”等活動,使學生自然進入品德教育核心。
4.構建教育網絡
該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者善于統整學校資源(如注重與鄰近學校的輔導資源整合,建立校際輔導資源網絡),同時充分利用政府資源、社會資源、社會公益資源和校友資源,形成合力,共同建構優質的教育環境,推動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如學校結合社區民眾及退休校長、老師們組成的“校園愛心服務團”和“我們的合唱團”組織,協助學務處開展各項輔導服務。
5.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生事務管理中的主體作用
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者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更多的是起著指導、幫助、咨詢的作用,借助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來引導、啟發學生做出適合個人的選擇。按照學生的需要來決定服務內容,強調注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發揮。如他們經常舉辦各項品德反思活動:禮貌運動、攝影比賽、感恩故事集、票選學生十大惡習等方式,進行品德教育陶冶。
三 對大陸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啟示
1.重視學生工作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高校學生工作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它涵蓋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務管理,學習與成長指導、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等各方面。學生工作成效的高低,不僅直接關系到學生個體的學習和成長,而且對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也產生巨大影響。為了更好地為大學生提供服務與指導,高校應通過設立相應的服務機構,設置功能齊全的服務設施,并配備專業人員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困難學生資助、飲食住宿服務、危機處理、就業指導等生活服務內容。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也強調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中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币虼?,大陸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工作,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為鍛煉學生能力,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作出應有的貢獻。
2.轉變觀念,由管理學生轉向服務學生
確立全員服務學生全面成長和發展意識,才能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管理人員,首先要確立管理育人理念,同時注意整合校內資源和力量共同在管理中培養學生,促進學生發展。大陸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比較注重“管理”職能,許多學生管理工作者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在日常工作中,沒有把大學生當作獨立的、有個性的個體去看待,更強調的是“管”。這種工作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效果較差。隨著市場經濟對高校的影響,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僅存在傳統上的教育與被教育、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更是一種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笆袌鼋洕慕⒑透叩冉逃蟊娀陌l展使高等教育成為一種消費,大學生越來越成為特殊的教育消費者。能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最大限度地促進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質的發展,已成為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觀念轉變的鮮明特點之一?!币虼?,大陸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樹立服務意識,把學生工作從以管理約束學生向服務發展學生的方向轉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在日常工作中要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根據學生的需要不同、情況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和方法,在教學資源與環境的配置、學習、生活和就業等諸多方面提供富于“人性化”的服務,使管理工作更加貼近學生,更加富有成效。
3.注重建設,提升高校學生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培養模式到“大眾化”培養模式的轉變,再加上后現代主義哲學思潮的興起和傳播,當代大學生的個性日益張揚,這使大陸高校的學生工作面臨著理念、方法和內容等全方位的挑戰,迫使大陸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但反觀大陸高校的學生工作,是被視為人人都能干的一項工作,并沒有太多的專業人員,學生工作者也是整天忙于維持學生秩序,發放獎學金、助學金,評先評優和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各種具體事務,缺少專業化素質的培訓。因此,大陸高校必須充分認識伯頓·克拉克所說的“專業和學者的專門知識是一種至關重要的獨特的權力形式,它授予某些人以某種方式支配他人的權力”的意義,將學生工作者納入專業發展道路,著力提高學生工作的專業地位和權力,大力發展學生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把學生工作者從以往“純行政干部”的形象改變為“學術型專業人員”形象,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的學生管理工作隊伍,促進學生工作專業化成為現實。
4.建章立制,促進高校依法依規管理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公民的法律意識在不斷增強。大學生也不例外,他們的法制意識與維權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更加關注高校學生管理人員的管理手段、管理程序和管理質量是否符合法制化要求。面對可能涉及侵犯自身權益的事情,大學生經常選擇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大陸高校應樹立法制理念,堅持依法管理,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學生管理工作制度體系,并通過具體操作不斷健全和完善,使學生工作不斷制度化、規范化,逐漸做到事事有章可循。要在管理過程中注入法治精神和維權意識,加大學生工作的透明度和嚴格程序,疏通學生權利主張渠道,讓學生對涉及自身利益的管理有發表意見和主張的機會。同時,還要積極設立學生維權平臺,及時處理和解決學生反映的問題,增強學生對學校的信任感。
5.以生為本,加大學生參與管理的力度
高校學生管理的終極目標是使學生實現自我和諧、自我與社會統一,促進各方面的協調發展。要讓學生在富有個性的校園文化中潛移默化地和諧發展。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喚起人實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庇捎诋斀裆鐣娘w速發展,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大陸高校的學生工作,更多地體現著社會本位、行政本位和學校本位的思想,往往忽視了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因此,大陸高校要樹立以生為本的學生事務觀,強調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是要充分發揮學生黨團組織及學生會的作用,對其進行規范化管理和教育,促進學生組織成為學生信賴的“貼心人”,從而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二是要努力培養一批學生骨干,發揮他們在學生中的帶頭作用,這在當前大陸高校普遍存在學生數量多、教師數量相對缺乏的狀況下,顯得尤為重要。三是要提供平臺,讓學生直接參與到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引導他們在校風、學風、學校教學改革、學生工作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讓他們理解管理工作的難度,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張書明.社會工作視野下的大學生事務管理[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4
[2]張勤.以學生需要為向度 服務學生全面成長——美國高校學生事務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的啟示[J].江蘇高教,2010(3)
[3]丁立波、彭亞寧.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的幾點思考[J].蘭州學刊,2006(7)
[4]伯頓·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王承緒等譯)[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121
[5]郭廣銀、楊明等.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357
〔責任編輯:龐遠燕〕
* 基金項目:三明學院科研項目(編號:A20110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