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旅游循環經濟視野下的麗江可持續發展研究

2013-12-31 00:00:00徐江帆劉清龍張碩楠
學園 2013年20期

本文為云南省教育廳項目《麗江古城旅游經濟差異化發展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編號:2011C157)

【摘 要】麗江已成為云南旅游的優勢骨干品牌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但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生態旅游環境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且資源稟賦不可替代,如繼續沿用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資源將難以為繼,環境將不堪重負,因此發展旅游循環經濟是其必然選擇,也對同類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麗江 生態旅游 循環經濟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008-04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已逐漸成為人們休閑放松的主要選擇,而麗江則成為了人們向往的旅游勝地之一。麗江具有得天獨厚、多姿多彩的旅游資源且擁有三項世界遺產,最近幾年麗江采取旅游循環經濟模式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帶動麗江地區整體的可持續發展,目的在于把麗江打造成為一座全國知名的生態旅游城市,讓游客感受到不一樣的麗江。

一 旅游循環經濟

1.旅游循環經濟的含義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K.Boulding提出的宇宙飛船理論,國內學者主要從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技術范式、人與自然關系、經濟形態和增長方式等不同角度來進行界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規定,循環經濟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的總稱”。

旅游循環經濟是一種新興的可持續性的旅游發展方式,是循環經濟發展思想在旅游中的具體實現,是一種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旅游活動,不僅美化旅游者的旅游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時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使旅游目的地資源環境貢獻消耗比達到最優。它考慮到旅游目的地的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旅游業經濟發展生態化、無害化,在給當地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將旅游開發對當地造成的各種環境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循環經濟的這種要求與以旅游資源為依托的旅游業發展模式是一致的,旅游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最佳載體。

2.國內旅游循環經濟的發展情況

1999年以來,中國實施循環經濟試點,試點工作按照國家環保總局部署從企業、區域和社會三個層面展開。2004年,國家發改委等單位在上海舉辦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并通過《上海宣言》,要求把循環經濟試點與示范擴展到生產和消費的各個領域,使循環經濟由最初的第二產業發展到第一、二、三產業。與此同時研究提出《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方案》和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第一批),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產業園區和省市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通過試點,探索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形成若干發展循環經濟的示范企業、示范園區和示范城市。雖然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第一批)尚未涉及旅游行業,但是在一些旅游資源較為富集的省市,均已開展省內旅游業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如云南省以麗江為全省首批旅游業循環經濟示范區,從不同層面開展試點工作;貴陽市作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城市,開展旅游和循環經濟服務產業體系建設;四川省第三屆旅游發展大會提出,把循環經濟理念貫穿于旅游發展全過程。此外,北京、廣東、浙江、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按照循環經濟模式開展生態旅游區建設,一些工業園區試點開展生態旅游系統建設等。

3.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實際上是一種長遠目標與具體實施手段的關系,循環經濟是對新型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它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既發展經濟又不犧牲環境,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其物質保障是各種自然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為工業化以來的傳統經濟向可持續發展經濟的轉變提供了戰略性的理論規范和運作方法。因此,發展循環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截然不同,傳統經濟是一種“資源——產品——消費——污染排放”單向的開放式線性經濟,特征是高開采、高投入、低利用、高排放。循環經濟將經濟活動組織成為“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的閉環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從而使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控制在盡可能小的程度,其特征是低開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只有當人們的行為從高排放的線性經濟轉變為低排放的循環經濟的時候,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才有可能到來。

二 麗江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情況

1.麗江概述

麗江是一個多元文化交匯的地方,民族文化以東巴文化為主,涵蓋了東巴文字、東巴經、東巴樂舞、東巴祭祀為主要內容的東巴文化已擁有上千年歷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多姿多彩的旅游資源可概括為“兩山、一城、一江、一湖、一文化、一風情”。“兩山”指玉龍雪山和老君山。玉龍雪山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5A級旅游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旅游開發區,被譽為冰川博物館和動物寶庫;老君山位于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核心區域,

有獨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種類豐富的動植物群落,是中國乃至世界生物多樣性的寶庫。“一城”指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有8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一江”即金沙江,流經麗江615公里,沿江有許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具代表性的有萬里長江第一灣、虎跳峽、寶山石頭城、塔城唐代鐵橋遺址等。“一湖”即被譽為高原明珠的瀘沽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是云南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旅游度假區。“一文化”即納西東巴文化,是集納西古樂、東巴經卷、東巴繪畫、建筑藝術及宗教文化為一體的納西文化體系,東巴古籍文獻已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一風情”即女兒國摩挲風情,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著母系氏族“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習俗,被稱為“人類母系文化最后一片凈土”。麗江旅游資源類型豐富多彩、品位高、組合性良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2.麗江旅游業發展概況

麗江旅游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在省委、省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立足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確立和實施旅游先導戰略,逐步走上了一條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優先發展的路子。1994年11月,省政府召開滇西北旅游規劃現場辦公會,提出了“發展大理,開發麗江,帶動迪慶,啟動怒江”的發展思路,麗江旅游業進入了實質性開發建設階段,這是麗江旅游業發展的里程碑。1996年大地震恢復重建,1997年12月麗江古城成功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99年昆明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促進了麗江旅游業的迅猛發展。麗江旅游業快速實現了從接待事業型到經濟產業型再到支柱產業型的轉變,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逐步形成。2006年2月云南省政府在麗江召開滇西北旅游現場辦公會,提出了“做精大理,做大麗江,做優迪慶,開發怒江”的發展思路,麗江旅游業發展進入了“提質增效,二次創業”的階段。

進入“十一五”,市政府進一步明確了“清潔能源基地”、“生態產業發展基地”和“國際精品旅游勝地”三大發展目標。為全面推動麗江旅游“二次創業”,加快國際精品旅游勝地建設步伐,在2008年召開全市旅游工作會談,提出了實現麗江旅游發展的“六個轉變”,即在發展模式上,實現由政府主導為主逐步向政府引導調控、市場主導為主轉變;在發展質量上,實現由數量規模逐步向集約型轉變;在旅游功能上,實現由旅游目的逐步向旅游集散地轉變;在旅游管理上,實現由行政手段管理為主逐步向依法治旅為主轉變。

通過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麗江已成為在海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旅游熱區和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來,麗江旅游業接待人數不斷增多,麗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年接待海內外游客785.14萬人次,同比增長21.21%,其中海外游客52.59萬人次,同比增長12.89%,同期全省增長13.1%,全國下降2.7%,國內游客705.55萬人次,同比增長21.88%,同期全省增長17.3%,全國增長11.1%。旅游業總收入88.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49%,其中旅游外匯收入17084.13萬美元,同比增長15.2%,同期全省增長16.9%,全國下降2.9%,國內旅游收入76.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5%,同期全省增長22.9%,全國增長16.4%。麗江旅游經濟綜合指標遠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2010年1~6月,麗江市共接待海內外游客394.85萬人次,同比增長14.51%,其中,海外游客28.4萬人次,同比增長11.46%,國內游客366.45萬人次,同比增長14.76%。旅游外匯收入9310.41萬美元,同比增長15.95%,國內旅游收入38.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9%。到2012年麗江旅游接待人數突破150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億元。2012年全年旅游業接待人數達到1599.1萬人次,較2011年增長35.05%,實現旅游總收入211.21億元人民幣,較2011年增長38.75%。其中,接待國內游客1514.4萬人次,較2011年增長36.6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92.96億元人民幣,較2011年增長39.44%。接待海外游客84.7萬人次,較2011年增長11.27%;實現旅游外匯收入2.89億美元,較2011年增長13.13%。

三 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分析麗江目前面臨的挑戰和困難

1.人文旅游資源的不斷損耗,使麗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迄今為止,全世界共有世界遺產830個,其中文化遺產644 個,自然遺產162個,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24個。中國的世界遺產為33處,其中文化遺產24處,自然遺產5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世界排名第三,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因此,重視文化遺產旅游的研究,對于實現世界文化遺產地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麗江東巴文化為例,麗江地處云貴高原西南端,橫斷山脈的腹地。自然條件所限,歷來交通閉塞,工業發展緩慢,幾乎沒有大型工業在此生根、發展,經濟一度落后。然而,這里又是自然資源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有離赤道最近的冰川,3000多米深的虎跳大峽谷,茂密的原始森林,植被覆蓋最完好的老君山等等,更為奇妙的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納西族,他們不僅耕耘了這片處女地,更是在繁衍生息過程中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文化——東巴文字。作為納西族標志符號的東巴文字,至今還應用于生產生活中,記述發生的事件。用它書寫的東巴經書達上千萬冊,現多珍藏在世界各大國家博物館中。東巴古籍在研究宗教起源、文字起源及其他原始文化方面有特殊的學術價值,日本學者西田龍雄稱之為“活著的象形文字”。被聯合國評價為:“這一文獻遺產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充分反映了她的非凡價值,并昭示著對她的保護將有益于全人類。”2003年8月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但是隨著麗江旅游業的商業化發展,作為世界記憶遺產的東巴文化,在旅游市場中受到濫用。東巴文化被一些商人粗制濫造成商品,賤買賤賣,甚至看到東巴字畫都不知道什么意思,隨意杜造;作為世界遺產的“東巴”二字,隨意地貼在商品上,取名為東巴烤魚、東巴香腸等,更有甚者推出東巴按摩、東巴洗腳、東巴擦鞋等等,簡直是對世界遺產的踐踏和濫用,東巴文化面臨重重危機。

2.生態旅游環境的不斷惡化,使麗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麗江地處長江流域上游,長期以來,城市道路的建設發展速度落后于車輛增加速度,綠化速度趕不上人口增長速度,城市環保設施建設滯后于城市社會經濟發展速度,這造成了麗江城鎮生態惡化,山區水土流失嚴重。旅游生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由于地理、氣候、周邊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近年來麗江環境的污染威脅著麗江生態旅游環境的發展,旅游景區的污染日益嚴重,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購、娛樂等,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許多生活垃圾。以及面臨的干旱問題,從2011年開始麗江面臨著嚴重的干旱問題,周邊有些景區因干旱已經關閉,如黑龍潭景區,水資源豐富時曾經一天接待游客上萬人,自從干旱后就變得很清靜,除了一些本地人下午吃完飯后出來散散步鍛煉身體外,基本上就看不到游客。

3.自然生態環境質量日益下降,使得麗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難以進行

麗江生態旅游業發展以來,旅游開發從一般的保護區向重點保護區和核心區邁進。旅游客棧、飯店、休息室、商品店、餐飲店、索道等旅游設施的不合理布局及建設不同程度地破壞了麗江生態旅游區的自然環境。在自然旅游資源方面,由于過度建設、大氣污染、植被破壞、動植物物種消失以及相關的生態問題,導致自然旅游資源的不斷破壞和損耗,包括各種地文景觀資源、水域風光帶、生物景觀資源和其他自然景觀資源的破壞,目前如老君山、玉龍雪山等景區景點質量逐漸下降,大量旅游者的進入,為旅游發展而建設的賓館、酒店、道路、索道等旅游設施,不可避免地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特別是超過生態環境的容量,超負荷運營的旅游景區。如玉龍雪山作為北半球距離赤道最近的現代海洋冰川,它的真正價值在于離赤道最近,但因離赤道最近,因此玉龍雪山的冰川也是最脆弱的,保護難度最大,溫度、人口密度、建筑設施、機械運轉、植被破壞等任何一個很微小的因素變化,冰川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而現在玉龍雪山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位置就有許多的建筑設施,每年接待的游客數量也較多,特別是每年的三個“黃金周”,就出現了超容量、超負荷的現象,最多時日接待量達6000人。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地影響了麗江自然生態旅游資源的質量和品位。

4.生態旅游景區污染日益嚴重,使得麗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遭受重創

到2012年,根據政府部門調查結果:麗江有星級旅游飯店230多家,旅舍、招待所、民居、客棧等一般旅游住宿設施超過800家;有旅行社75家,旅游車公司15家,旅游區(點)22家,旅游購物商店38家,旅游定點餐館54家,出租車1000多輛,其他車輛1200多輛。這么多的旅游設施、車輛及游客,使麗江城區的環境質量普遍下降。麗江市區的噪聲污染尤以道路交通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尤為突出;噪聲污染嚴重的城市有昆明、麗江、曲靖、個舊等,其中麗江白天的超標率達87.5%。以及游客的吃、住、行、游、購、娛樂和旅游從業人員的生產、生活,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許多生活垃圾。雖然許多生態旅游景區制定了嚴格的環保制度,但由于景區遠離垃圾場,垃圾處理的成本太大。加上服務人員素質較低,致使許多生態旅游景區垃圾亂堆、亂放,造成了較大的污染。

四 麗江旅游循環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旅游資源,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協調發展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是在維持文化完整,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滿足人們對經濟、社會和審美的需求,它既能為今天的發展提供生計,又能為保護和增進后代人的利益提供同樣的機會。麗江要根據旅游業發展的實際,依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充分借鑒國內外旅游業發展的成功經驗,運用當代的科學技術,認真研究編制好《麗江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在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及社會文化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把合理利用旅游資源和保護旅游環境相結合,把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努力謀取旅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在麗江玉龍雪山、老君山景區要盡量少建設旅游接待設施,大量采用旅游環保設施,如電瓶車、環保廁所等,通過“游住分離,吃住分開”等方式,保護好旅游區的生態,實現麗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實現生態的可持續性,而且還要實現社會文化的可持續性。麗江要加大力度,做好本土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通過廣納、吸收,在不失本土文化精髓的基礎上,不斷增加本土文化的新鮮血液,賦予本土文化新的生命力。麗江要突出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點,以滿足旅游者求奇、求異、求新的心理,避免在開發利用中使其地方性和民族性特點消失。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要體現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方面。要強化管理,在麗江成功實施網絡結算等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旅游行業監管力度,規范各種旅游行為,維護旅游經濟秩序,規避各種旅游經濟風險,確保旅游經濟的持續發展。

2.走生態旅游業集約化經營之路,打造麗江的旅游品牌

休閑旅游正在成為一種時尚,體驗經濟正在取代服務經濟。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觀光旅游必須向休閑度假旅游轉型升級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而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分一杯羹,則還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久居城市的人們,來到麗江,如果在享受到宜人的氣候,感受麗江古城的熱鬧,更能在鄉間美輪美奐的度假村里遠離喧囂的城市;呼吸大自然那份沁人心脾的泥土芳香;陶醉于令人心曠神怡的溫馨和寧靜;體驗淳樸的農村生產和生活方式,讓人如置身于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一般快活,這樣的一個旅游城市才能讓人流連忘返,屢游不夠。因此,走生態旅游業集約化經營之路,打造麗江的旅游品牌體現在可以依托鄉村民俗開展農家樂旅游、小城鎮旅游。如:依托“賞鄉村田園景,吃納西農家飯,住納西農家院,做納西農家活,享納西農家樂”為主題的庭院旅游,以農家庭院為單位,借助自身生產條件和耕作方式,利用自家庭院、花圃、果園、魚塘、小溪等自然條件和當地民俗吸引城市游客前來觀賞、休閑、娛樂。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品牌,提高麗江旅游的質量和效益,打造出世界級生態旅游精品。

3.建立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

從生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制定和完善麗江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及政策措施。加強生態旅游法制建設,努力運用旅游規劃、政策和法律法規等來調控和管理各種生態旅游經濟活動,使整個生態旅游業做到有法可依,并嚴格旅游執法檢查。從而把生態旅游經濟的發展納入法制的軌道,使生態旅游業在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上健康發展。加強生態旅游管理,使麗江生態旅游健康持續發展。一是將緊密結合現行的旅游政策與環境保護政策,建立健全生態旅游相關法律規范與認證標準,規范發展生態旅游;二是構建生態旅游

相關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對生態旅游的指導與服務;三是強化旅游環境監管,堅決及時糾正以生態旅游名義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努力監督與保證生態旅游區生態環境的質量;四是鼓勵建設環保與低碳化基礎設施,因地制宜采取各類解說方式,以實現游客的最佳體驗;五是探索建立生態旅游責任保證金制度,建議各級政府制訂生態旅游發展優惠政策,采取多樣化資金支持措施,引導和促進旅游業向生態旅游方向發展。

4.建設和完善生態旅游發展機制

建立風險規避機制,培養相關的抗風險能力。建立和完善效益評估體系,內容涉及政策實施評估、經濟價值評估、文化保護與開發、民族意識創新評估、資源生態環境保護評估、持續發展能力評估等。麗江生態旅游的發展已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麗江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也面臨新的挑戰。因此,要認真研究和掌握好麗江生態旅游發展的現狀,認真分析和解決制約麗江生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等因素,樹立科學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保護與開發協調發展和大旅游”的發展觀。

五 結論

如何實現麗江旅游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堅持以獨特性塑造主題,以綜合性為開發導向;發揮麗江旅游資源的優勢,建設一批精品型景點和景區;保護現有自然生態等,進而延續麗江旅游的生命周期,因此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麗江旅游循環經濟的正確選擇。尊重和遵循自然界、旅游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強化行業管理,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機遇,以建設世界級精品旅游勝地為目標,不斷創新、不斷探索、不斷發展,實現麗江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宏春、劉燕華.循環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7:11~16

[2]陶偉.中國世界遺產的可持續旅游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4

[3]明慶忠、李慶雷、陳英.旅游產業生態學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08(6):123~128

[4]李偉、黃遠水.基于循環經濟的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J].資源調查與環境,2004(2)

[5]阮儀三.世界及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歷程[J].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1)

[6]JafariJ、RitchieJ. Towards a Frame work for Tourism educati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1(l):13~34

[7]馮之浚.循環經濟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龐遠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夜操天天摸|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88av在线播放|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99爱在线|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国内黄色精品|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四虎综合网|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91久草视频|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午夜激情婷婷|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青榴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91亚洲精品第一|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久久人体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九色最新网址| 亚洲色中色|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久久黄色视频影| 97se亚洲综合| 亚洲婷婷六月|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成人一区在线|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国产精品999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欧美黄网在线|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欧美黄网在线| 亚洲人妖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91av国产在线|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精品二区|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亚洲香蕉久久|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