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遼寧廣播電視大學科研課題《基于專業分析的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摘 要】高職院校的職教特點使應用文寫作教學應注重專業需求,向專業傾斜,突出專業特色。如何使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內容更緊密地與專業相結合,是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研究的重點和方向。本文主要從教學文種的安排凸顯專業特色、教學活動的設計凸顯實踐性、教學方法的選用凸顯靈活性、考核評價的方式凸顯多元化四個方面探討應用文寫作教學與專業教學結合的問題。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 職業教育 專業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013-02
高職院校在教學模式、專業設置、培養方向等方面與一般的大學教育有很大不同,它以市場為指針,以就業為導向,為社會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應用型、技術型人才。越來越多的企業已把職業能力作為招聘人才的重要標準,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用文寫作教學也應針對各專業教育的特點及就業的需求,把握好課程定位,將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職業能力相統一。根據不同專業的特性,找準應用文與專業知識學習相關聯、與職業能力培養相連接的教學突破口,實現應用文教學與專業技能學習最大限度地交融。本文具體從以下幾方面探究應用文教學與專業教學的結合模式。
一 在教學文種的安排上凸顯專業特色
現行教材教學內容未能針對學生專業特點,職業定位不明確。我們現在所選用的應用寫作教材,內容全,包含的文種多。一本30萬字左右的教材,都會涵蓋50個以上的應用文文種。而一般高職院校該課程僅26~60教學時。由于學時有限,所有文種不可能都由教師講授。這就要求教師針對學生所學專業特點和職業定位,提煉教材的重點難點,力求在有限的學時內給予學生最多、最有用的知識。在具體的應用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自學或其他途徑,對各專業、崗位應用寫作能力的需求度準確把握,不斷搜集相關專業的新知識、新信息,并用這些信息豐富更新應用文教學。如承擔市場營銷專業應用文教學的教師應了解市場管理、財會、營銷的知識等;路橋專業的應用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融入路政、測量、投招標等知識。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兼顧專業需求和特色,將公務文書和常用事務文書確定為各專業共同的應用文寫作基礎,營銷、會計電算化、物流等經濟專業應偏重于經濟文書和法律文書;路橋、城軌等理工類專業更應注重投標書、實驗設計、工程造價書及合同這些實用文書的學習。
二 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凸顯實踐性
應用文寫作教學既有很強的理論性,也有極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教師要把應用文教學寓于職業養成過程之中,既要大力指導學生學好教材、掌握理論,又要大力引導學生多參加寫作實踐,指導學生深入各種實踐活動,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指導學生了解職業特點,養成職業意識,緊跟社會前進步伐,掌握各類文體寫作的特點與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一文多教”、“文同教異”、“各取所需”的教學策略,實現應用文教學與專業能力培養的對接,使學生感受到學好應用文能幫助他們學習專業知識,同時學生的專業特長也在應用文課上得以增長,使學生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自然輕松地提高了職業寫作能力。在寫作練習中,教師可以創設不同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寫作。如對于經濟合同的寫作,教師可以讓物流專業的學生擬寫運輸合同,讓公路橋梁專業的學生擬寫建筑合同,讓汽車保險專業的學生擬寫售后服務合同等,以此豐富課堂內容,貼近學生的就業實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三 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凸顯靈活性
應用文寫作目的的務實性、內容的真實性、格式的程式性、內容的時效性、語言的平實性是其區別于普通寫作的特點所在,其性質和特點決定了教學必須解決好“怎樣寫”的問題。當前許多教師認為把應用寫作的理論完整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了不同文種的基本概念、結構、格式、寫作套路后,輔以一定的作業練習,學生可仿寫出不同文種的應用文,進而掌握不同文種的寫作技巧,這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其結果是學生上課忙著聽講做筆記,課后照著教材范文寫作,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容易造成學用脫節、盲目寫作的被動局面,寫出的習作刻板、雷同,很難把寫作理論轉化為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一旦離開教材、筆記,學生便會束手無策,無從下筆。合作學習有利于鼓勵個人在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學會合作與溝通,在智慧的相互碰撞中,使學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組織討論課,提倡“群言堂”,通過共同辨析,引導和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也可以引進先進的教學方式,甚至走進校園、生活,使學生能深切體會到語文的生活氣息,從而變枯燥、單一的寫作為真實的生活活動。
四 在考核評價的方式上凸顯多元化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應關注學生在應用文寫作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寫作能力和運用能力。評價的重點放在如何使學生的這些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上,著眼于學生的差異性和多樣性。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應采取將“考”立足于學的方式,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與學習態度。在考試加入更多的思考理解內容,把考試的過程變成學習、探索、內化的過程,也是一種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展示學生個性的考試。考核內容可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每人一篇
課程學習論文(2000~3000字,30分);應用文寫作(要求在30分鐘內完成教材中任意文種的給材料寫作,30分);平時小組任務(小組分工完成選題調查報告,20分);上課考勤情況(10分);參與課堂討論、課外活動(10分)。最終成績可按課程性質分配分數比例:考試課平時占30%,考試占70%;考查課平時和考試各占50%,評定形式可采取五級等級制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及格。這樣的方式不僅客觀全面,具有較高的參考性,而且更受學生歡迎。
應用文是人們在日常處理公私事務時使用的一種具有固定格式的文體,其使用范圍廣泛,實踐性強。因此,應用文的寫作,無論是對機關文秘人員,還是普通公民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對需要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養的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應用文寫作更是一項必備的基本能力。應用文寫作教學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其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更因為不少應用文滲透了職業道德教育思想、創業思想品質,學生能通過應用文寫作從而獲得深刻而鮮明的感悟,使學生連續不斷地激發學習動機。因此,只有高度重視應用文教學,才能更好地體現高職院校的教學特色。
參考文獻
[1]張子泉.應用文寫作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2]李正光、劉亞玲.高職應用文教學整體優化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4)
[3]林圣娥.論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與專業的結合——以“畢業論文”教學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