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浙江省“十二五”中小學教師及校長培訓研究重點課題“班主任校本培訓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編號:2013A111)
【摘 要】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探究、明確新形勢下班主任專業發展的內容,是廣大基層學校開展班主任培訓工作,提升班主任工作素養,增強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前提條件。文章結合當今中小學實際狀況,闡述了班主任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班主任 專業發展 內容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020-03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04年2月26日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完善學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選派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教育部在2009年8月頒布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明確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班主任是中小學的重要崗位,從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要職責。教師擔任班主任期間應將班主任工作作為主業。”
由此,可見學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與特殊性。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變化,中小學生成長出現許多新情況、新特點,中小學班主任工作面臨許多新問題、新挑戰,社會與時代對中小學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專業發展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明確新形勢下班主任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是廣大基層學校開展班主任培訓工作、提升班主任工作素養、增強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前提條件。
班主任工作注重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教書育人,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根據研究,結合當今中小學實際狀況,班主任專業發展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專業理想與信念。(2)專業發展需要與意識。(3)專業知識。(4)專業能力。一名班主任只有具備了這些方面的專業素養,才能更好地履行班主任職責,在工作中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 專業理想與信念
有位學者曾說:班主任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要求從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師“必須要有動力、能力和精力。沒有動力不愿干,沒有能力不會干,沒有精力不能干”。的確,動力、能力和精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條件,但其中的關鍵是“動力”。有了動力才會為獲得專業素養的提高而堅韌不拔地學習和實踐;有了動力才能為履行班主任職責克服各種困難,戰勝各種挫折。什么是班主任專業發展的動力呢?是專業理想與信念。
基于長期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工作出色的班主任,對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認識深刻,對班主任任職條件和崗位職責理解透徹,而且形成了愿為之奮斗的事業目標,他們充分具備支撐其行動的精神動力——專業理想與信念。同時,不難發現,為數不少的班主任,缺乏“動力”,未能樹立正確的專業理想與信念,覺得班主任工作繁重、耗時費力、待遇低,對班主任工作的價值、崗位職責認識不清,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出現了問題,工作中乏善可陳。
班主任專業理想與信念的確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熱愛教育事業,增強教育責任感
人生在世,匆匆一程,應該留下點什么。作為班主任,要熱愛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要以育人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靈為己任。淡化功利目的,建立起對社會、對學生負責的責任感,做一個有德之人、有為之人。
2.培育人格魅力,享受教育樂趣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班主任良好人格特征的具體體現。一名優秀的班主任,他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并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贏得生命的尊嚴。他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筑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
3.具備悲憫情懷,熱愛所有學生
把真摯的愛融入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優秀的學生,更要愛那些發展相對滯后、問題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班主任這里得到一份愛,并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具有愛心,熱愛每一個生命,是做好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一個精神支點;班主任應當具備一點悲憫情懷,愛生如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便愈好。
二 專業發展需要與意識
一個人只有目標明確,并且一心向著目標前進,才可能到達目的地。專業發展需要與意識,是一個班主任專業發展的航標燈。
班主任專業發展需要與意識是個體基于現實的需要,對照專業發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對自己未來發展目標的系統化、理論化認識,是建立在班主任的自我認識、職業認同程度、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動機基礎上的綜合反映,它對班主任的成長和發展起著導向、激勵與調節的作用。從時間維度看,它包括對自己過去專業發展過程的意識、對自己現在專業發展狀況和水平所處階段的意識,以及對自己未來專業發展的規
劃意識三個方面。
對于初任班主任來說,正處于從新手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班主任的規范化發展階段。一般需初步了解班主任工作的特點,基本清楚自己當前的工作狀況,并能初步規劃自己3~5年的發展方向。
對于具有3~5年工作經驗的班主任來說,可能處在逐漸形成自己特色,并能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嶄露頭角的個性化發展階段,則要對自己過去幾年的工作進行客觀的分析和總結,認識自己當前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并科學規劃自己未來幾年專業發展的方向。
對于骨干班主任來說,正處于成長為有輻射影響力班主任的特色化發展階段。要科學總結過去的工作經驗和成就,對其他班主任成長起到示范作用,并對自己當前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做出客觀、理性的分析。在規劃將來的發展時要對教育改革和發展前沿的問題有一個較為準確的把握,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在一定范圍內推廣傳播自己的教育智慧。
三 專業知識
班主任的專業知識是指班主任以“精神關懷”為核心的專業理論體系和經驗系統,是班主任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班主任只有構建了合理而完善的知識結構,才能練就過硬的育人本領,為搞好班級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班主任的專業知識主要包括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知識,這兩類知識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相互轉換和促進,它們的有機結合即構成班主任工作的專業知識基礎。
1.專業理論知識
班主任專業理論知識是指可構成一定理論體系的顯性知識。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組織者與管理者,首先要以“班集體管理理論”知識為核心,掌握教育學和德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同時,在社會高速發展,信息傳播高度發達,學生心理更為復雜、早熟的今天,班主任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理咨詢師”,用心扎實地學習和掌握心理教育與心理咨詢方面的一些理論知識。再者,現代意義的學校更強調、更需要構建教育的綜合培養網絡,作為班主任,要協調好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還必須掌握家庭教育理論、人際交往理論等方面的知識。這些專業理論知識影響著班主任教育理想與信念的確立,規范著班主任的行為方式,能夠幫助班主任實現專業自主發展。班主任要高度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
2.專業實踐知識
專業實踐知識是指班主任在專業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性知識,是其對教育問題進行“行動研究”的結晶。專業實踐知識的基本特征有:(1)實踐性。專業實踐知識源于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立足于對問題的反思和解決。(2)情境性。專業實踐知識是班主任對不同的教育對象,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下,進行“行動研究”的結晶。(3)個性化。專業實踐知識是班主任獨有的工作經驗和教訓的集中反映,具有不可復制性,除了班主任自己,其他人一般不能完全占有這種知識。(4)包容性。專業實踐知識開始存在于班主任的頭腦之中時,難以用語言準確表述;但隨著這類經驗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豐富,便會逐步明晰,形成概念,乃至變為可用語言表述的“個人實踐理論”,在促進班主任專業成長的過程中,作為另一種形式的專業理論知識發揮著重要作用。
學習和運用專業知識是班主任專業發展的基礎,特別是班主任的專業實踐知識,對班主任專業成長影響很大,因為這種知識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源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思想與行為結合而產生的知識是真知識。真知識的根是安在經驗里的。從經驗里發芽抽條開花結果的是真知灼見。真知灼見是跟著智慧走的。”
四 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是班主任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主任專業成熟的關鍵因素,它體現在履行班主任職責的各個方面。
1.了解研究學生的能力
了解研究學生的能力是班主任能力結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搞好班級管理和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也是其他專業能力形成的條件。了解學生必須做到內容的全面性、方法的多樣性和情況的真實性。了解學生離不開觀察能力,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渠道和各種相關人員進行調查、了解,同時對所掌握的信息進行科學的分析、判斷,從而客觀、全面、真實地了解學生。
2.組織管理能力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班級管理是一項艱巨、復雜、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因此,班主任必須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善于恰如其分地確定本班發展目標、制訂本班發展規劃,使其兼具前瞻性和可行性。(2)善于營造物化環境與心理環境氛圍,班級管理張弛有度。(3)善于組織策劃各種教育活動,促進班集體的建設和學生個體的健康發展。(4)善于針對學生特點,激發學生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這些是班主任組織管理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班主任專業能力中的核心部分。
3.心理輔導能力
中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正發生著劇烈的變化。他們的生理開始迅速發育,自我意識迅猛發展。再加上家長殷切的期望、同學之間激烈的競爭、現代社會中各種信息的傳播等,又較大程度地影響了他們對知識體系的接受。因而,心理輔導工作是班主任整個班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主要有針對學生個體心理問題而進行的個別心理輔導和針對學生群體階段性發展問題而進行的團體心理輔導兩種方式。班主任要有意識地與學生建立一種具有咨詢功能的融洽關系,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并克服成長中的障礙,改變自己的不良意識和傾向,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邁向自我實現的過程。
4.協調能力
根據“立體化、網絡化教育”的特點,班主任必須具有接收指令、協調教師、聯系家長、社會交際的能力,使家庭、學校、社會彼此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中小學生處于心理思想劇變期,時常會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矛盾,解決這些矛盾不僅需要科學的方法,還需要很強的人際溝通與交往能力。因此,班主任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需要具備接收信息、運用言語傳遞信息、人際溝通、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協調能力。
5.教育科研能力
班主任專業成長要有長足的發展,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班主任教育科研能力是指班主任能夠在正確
的教育觀念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通過實踐解決問題、探求教育的本質和規律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基本上是由以下四種相關能力組成的:(1)設疑能力。教育科研始于設疑,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2)信息處理能力。信息時代要求班主任視野開闊、思維敏銳、眼光獨到,對各種有用的信息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具有辨別識鑒、簡化歸納、聯系發揮和分類存檔的能力。(3)反思能力。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通過寫教育反思,班主任可以獲得寶貴經驗、教訓,并及時發現和解決教育中出現的新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專業化水平。(4)創新能力。教育科研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活動,核心是創造。班主任要能獨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張;有勇于探索、敢為人先的科學精神。
專業能力是班主任順利完成專業性工作的重要條件。當然,任何一種單一的專業能力都不足以使專業工作順利完成,班主任要形成綜合的能力結構。
參考文獻
[1]李國漢.專業理想與信念——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動力[J].天津教育,2007(4)
[2]李鎮西.做一名有教育個性的班主任[J].天津教育,2006(6)
[3]汪媛.班主任專業成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