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個人的價值觀與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發生矛盾的過程中產生的,其核心內容在于文化觀教育,目標在于影響社會成員個體價值觀。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本質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035-01
關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學術界有非常多的爭論,通常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本質是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思想政治”的基本問題之一。對于思想政治本質的回答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方法、范疇與功能、作用與價值的前提。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就是一種對個體的價值觀教育,它主要是一定政黨或統治階級使用符合本集團利益的價值道德體系,對被統治階級施加一定的影響,最終目的是促使他們形成符合當時社會要求的價值觀的實踐活動。在理論發展過程中,學者們以不同的角度分析,較為全面地論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政治觀教育,但仍沒有完全表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以至于有觀點將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觀教育,從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變窄。在討論價值觀教育為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之前,首先要對價值觀的具體概念有明確的認識。總之,對價值保持一定傾向、認識的基本觀點,對生活中的實踐所具有的看法和取舍標準的思想體系就叫做價值觀。狹義地講,作為人內心的一套信念體系,價值觀在日常活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能夠對個體產生認識激發、行為指導和觀念取向的作用。廣義而言,價值觀作為社會運行法則的核心和精髓,是社會生活的全部精華所在,它從整體上反映了統治者對應該倡導什么、不提倡什么作出合理性判斷。
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個人的價值觀與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發生矛盾的過程中產生的
眾所周知,每一事物的內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同理而言,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并且繼續發展的內在矛盾是什么呢?學術界的普遍觀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對人們思想品德的要求與人們實際的思想品德水準的矛盾。”這個觀點目前較為流行,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答,即社會發展的高要求與人們實際思想品德水平較低是否會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和發展的矛盾?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推敲。因其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研究對象,因此對“思想品德”這個概念的探究,應從倫理學的角度入手。社會價值體系與個體價值觀之間所具有的矛盾,才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和不斷前進的內在矛盾。這是以一個基本的事實為依據而非理論上的空想。相比于個體的價值觀而言,社會價值觀是從穩定社會運行秩序層面,要求人們應具有怎樣的價值觀念。相比之下,個體的價值觀更看重如何為自身謀取利益,與社會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往往背道而馳。于是為了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維護統治階級、政黨、利益集團的統治,就一定會要求社會成員接受有利于維護他們統治的社會價值體系,同時,人作為社會的人,“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個體成員為了其自身的發展,也有著社會化的需求,最終或主動或被動地形成符合社會認同的價值觀。因此可以判定,產生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個體道德價值觀與社會價值體系之間的矛盾,并不是其他矛盾。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在于文化觀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套價值體系教育,既包含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的教育,又包含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文化價值觀、人生價值觀、美學價值觀的教育。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求社會成員接受其一整套的社會價值觀體系,從而引導他們的個體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社會價值觀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但歸根結底,社會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是文化價值觀,就是文化認同教育。如果把文化理解為一種延續發展著的“生命意義建構活動”,那么,對于某一特定時代的個體和社會群體來說,文化認同就是人們對于一種“生命意義建構活動”的參與過程。由此,將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內容是非常不全面的,因為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整套的價值觀體系教育,其根本在于文化觀教育。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在于影響社會成員個體價值觀
理論界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使社會成員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這其實是道德教育的目標,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在于形成發展社會成員的個體價值觀。這個目標的完成包括兩個階段:一是適應性完成階段,即形成個體價值觀的階段;另一個是超越性完成階段,即發展個體價值觀階段,兩個階段是漸進發展的關系。第一個階段就是社會成員在家庭、學校、社會、政府的影響下,逐漸將該社會認同的價值體系內化為自己內在的價值觀,并逐步外化為行為的過程,這只是社會成員個體價值觀轉變的第一步。當社會成員逐漸獲取社會價值觀之后,他們將不再滿足于適應現實社會價值觀的發展,而是致力于推動現實社會價值觀體系向前發展,追求超越于現實的社會價值觀。第二個階段是在第一個階段的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完成,這樣才能從實際去實現個體本質,它辯證地否定了前者并將之包含于自身。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在于促進社會成員個體價值觀的發展,同時不能忽略個體價值觀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