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學生的誠信問題長期以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大學生中存在的誠信缺失現象日益突出,它是社會、家庭、學校、個人誠信問題的集中反映。因此,高校應采取相關措施積極開展誠信主題教育,推進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 誠信教育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048-01
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立足之本。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誠,是指誠實、誠懇;信,是指信任、講信用。那么,如何加強和改善高校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 高校學生誠信危機的主要表現
第一,考試作弊現象。考試作弊現象突出,作弊手段層出不窮,不光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作弊,一些優秀學生和學生干部為了評優秀和獲得獎學金也選擇作弊。部分學生面對作弊竟表現出理所當然的心態,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愧。
第二,就業違約現象。有些畢業生在做自我推薦材料時弄虛作假,在填寫自薦書時避重就輕,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夸張描述,對自己不利的部分直接省略;有的還偽造獲獎證書、資格證書等;有的在與用人單位簽約后,如果找到了更符合自己的單位,便會單方面違約,撒手走人。
第三,拖欠學費現象。有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享受了國家助學貸款等優惠政策,但許多學生畢業后以種種借口拖欠貸款,甚至想方設法逃避,嚴重辜負了國家對貧困學生的關懷。有些大學生拿著父母給的學費不按時上繳給學校,挪作他用,故意欠費。
二 高校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第一,社會大環境的誠信缺失。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突飛猛進,大學生在受到傳統民族文化教育的同時,也深受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的影響,使他們在認知上產生了一定偏差,誠實守信的基本品質也被物質化、功利化。如不法分子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等惡劣行徑使得社會大環境的誠信缺失行為隨處可見,給大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
第二,高校誠信教育和管理的不足。學校是誠信教育的主要力量。但一直以來,學校在教育過程中都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并且在誠信教育方面主要是從道德層面進行教育,教育效果欠佳。而且,學校對大學生誠信行為的管理不完善,沒有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和管理、獎懲的制度,導致學生對誠信不夠重視,表現出誠信缺失的行為。
第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大學生的平均年齡普遍在18~22歲之間,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未完全成熟,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的能力還不強。大學生普遍沒有社會經驗,判斷是非的能力較弱,常常以自我為中心。
三 加強高校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
第一,加強正面引導,重視鍛煉實踐。加強大學生傳統文化和民族人文精神的教育,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誠實守信的道德文化氛圍。高校可以選取社會中誠信缺失的案例,通過電視、網絡、報紙、廣播、海報、標語等多種形式的傳播媒介,從反面案例宣傳誠信缺失者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不良影響。同時,積極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演講、辯論、征文等校園活動,用誠信的積極事例感染、鼓舞大學生,打擊不誠信的行為。不僅如此,還要在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人文素養的過程中,加強其對誠信的認識。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誠信觀念和學術誠信觀念。
第二,堅持學高為師,注重身正為范。教師應用高尚的師德來感染學生,以一絲不茍的教學態度來教育學生,以自身榜樣的力量進行言傳身教,讓學生感知到教師身上的誠信品德。教師要堅持學高為師、注重身正為范,通過教學教育管理活動,不僅要向他們灌輸科學文化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而且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知識教育結合起來,使兩者得到同步發展。
第三,完善校紀校規,擴大約束手段。要建立健全校紀校規,建立對不誠信行為的懲罰制度,把教育、監督和處罰結合起來,規范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要建立量化的誠信考核制度,對每位學生的誠信行為表現,進行每學期一次的考評,將學生的誠信表現情況與他們的個人綜合素質測評、獎學金評定、助學金評定、三好學生評選、優秀學生干部評選、入黨積極分子考察等掛鉤,從而對他們誠信行為進行量化約束。同時還要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從入學開始,到畢業結束,如實記錄學生在校期間的誠信情況,把他們的誠信情況歸入其個人檔案,由學校有關部門統一管理,重點考察學生在學習、學術、生活、學費、就業等方面的誠信狀況,在就業時向用人單位提供他們的誠信狀況,與人力資源市場共享資源,給誠信的學生提供有利的競爭保障。
誠信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總結經驗進行有效的分析,合理地運用到實踐中,通過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提高全民的誠信道德,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郭成立.對高校學生誠信缺失的解讀與思考[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7(3)
[2]石筠.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及其對策思考[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4)
[3]回順利.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及其對策研究[J].滄桑,2009(1)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