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學術類或應用型復合人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以及教學的重心應從基礎英語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逐漸向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方向轉移,應定位在偏重于學術或特殊目的需求的英語教學上。對于當前開展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否能夠順利實現大學英語教學從EGP向ESP的過渡是改革成功的關鍵,更是巨大的挑戰。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EGP ESP 過渡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060-02
一 前言
2011年8月,復旦大學蔡基剛教授在“新核心”論壇大學英語教學與教材研討會上做了題為“產業結構調整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及其教材開發”的講座,再一次重申了他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的看法,他認為應把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以及教學的重心從基礎英語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逐漸向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方向轉移,應定位在偏重于學術或者特殊目的需求的英語教學上。
二 EGP與ESP的細化分類
英語語言教學包括EGP教學和ESP教學。EGP的教學內容只涉及一般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目的是培養學生五項基本語言技能(聽、說、讀、寫、譯)。ESP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ESP的目的可以細化為2個,即學術研究需要和工作需要,因此,ESP可以分為學術英語(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職業英語(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而EAP又可分為一般學術英語(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和專業學術英語(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二者相比,ESP具有比EGP更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能更好地應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三 大學英語教學從EGP向ESP的過渡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大致分為兩種類型:教學研究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職業類專科院校。教學研究型本科院校以培養高素質學術類人才為目標;高等職業類專科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針對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大學英語教學的開展方向也應做出相應調整。
教學研究型本科院校以培養高素質學術類人才為目標,應開展以學術研究為方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本科學制為四年,可分為EGP、EGAP、ESAP階段。ESP階段的分支EAP
可分為EGAP一般學術英語和ESAP專業學術英語。EGAP是培養一般的學術英語技能,可包含學術討論課程、學術寫作課程、聽學術報告等。ESAP是要求學生熟悉專業英語詞匯特點、句法結構和語篇特征,做好進修專業英語課程的語言準備。具體流程見表1。
高等職業類專科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可以開展以就業工作為方向的大學英語教學。專科學制為三年,可分為EGP與EOP階段。ESP的分支,EOP課程,是培養學習者在專業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如專業英語面試,專業工作環境中的英語交流等,為今后的就業和工作方面打好語言基礎。具體流程見表2。
四 過渡流程的補充說明
1.分級教學法
新生剛入學時,由于生源分布廣,水平參差不齊,在今后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出現不同的進步速度,所以,因材施教,分級教學就是解決學生個體差異的有效方
效方式。在開學期間,以及今后的每個學年或每個學期,對學生進行ESP英語水平測試,然后針對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分級教學,采用不同的教學進度和教學策略,可以有效保證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2.側重點的調整
由于我國高中階段的英語教育是以“應試”為目標的EGP教學,所以大部分學生一開始不習慣用英語進行交流,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的EGP強化階段,教師應把英語作為工具來教學生如何使用,重點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如對聽和說能力進行強化。
五 結束語
目前,我國對ESP教學理論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其也有了較高的認可,但是在實踐研究、課程開發和師資培訓等方面做得還不成熟。因此,當前開展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能否順利實現大學英語教學從EGP向ESP的過渡,還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教師的重視并付出努力。
參考文獻
[1]Hutchinso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Dudley-Evans St.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e Approach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蔡基剛.全球化背景下外語教學工具與素質之爭的意義[J].外國語,2010(6):33~40
[4]劉艷、蔡基剛.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與ESP教學結合接續的可行性實證研究[J].社科縱橫,2009(12):161~162
[5]章振邦.也談我國外語教改問題[J].外語界,2003(4):1~6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