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綠色教學”是對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準確定位,課堂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將自主學習、合作創新、研究性學習有效整合起來,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挖掘“源頭活水”,開發學生的潛能,獲得可持續發展。構建以人為本的“綠色課堂”,課堂教學會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成就學生今天的成長,引領學生明天的成才,使其受益一生。
【關鍵詞】“綠色教學” 潛能 自主探究 合作創新 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081-02
綠色是生命之色,也是教育之色,它象征著生機和活力,“綠色教學”就是對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準確定位,課堂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將自主學習、合作創新、研究性學習有效整合起來?!熬G色課堂”就是要讓學生找到取之不盡的“水源”,讓他們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自然天性,尊重學生現實的特點和未來的需要,關注學生的潛能發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社會的需求,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應變力的人才,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要努力構建“綠色課堂”,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讓它成就學生今天的成長,引領學生明天的成才,受益一生。那么,我們應如何開發學生的潛能,構建“綠色課堂”呢?本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
自主探究精神是創新的原動力,也是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綠色課堂”根本目標的主要載體。教師的自主探究精神體現在教師對教材獨到的處理、優秀的教學設計和富有個性與激情的教學方法等方面。不照搬他人的教案、教學方法、課件,要結合學生實際的認知需要和認知特點對教材進行重組,確定最貼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方法,同時根據課堂的實際進展對既定的思路進行調整。傳統的教學方法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精神,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記、讀、背,對內容理解少,知識面窄,提不出有創意的問題。而“綠色課堂”中教師的任務是啟發、設疑,讓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敢于超越前人?!熬G色教學”是在師生互動交流中啟迪真、善、美,從而起到改造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的心靈深處存在著使自己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币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首先必須注重對學生獨立精神的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獨特性、創造性都是建立在獨立性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凡是學生能觀察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觀察;凡是學生能動手操作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凡是學生能討論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討論等等。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活動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并教會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思考。把握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促進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成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閱讀即學會獨立地獲取、理解、掌握知識;學會思考即學會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關鍵在于教會學生學習,善于設疑,引導學生解疑,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自主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敢于沖破慣性思維和心理定勢發表自己的新見解,敢于標新立異。學問就是要問,不問就無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边@對開發學生潛能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尤為關鍵。
課堂中教師要少講,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讓他們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培養學生做到學會運用舊知識去探索新知識,學會進行歸納研究,使學生做到疑中求悟,思辨達理。教師要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是巨大的,有些內容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要不斷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鼓勵學生自己去探求新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求知的快樂與獲得成功的喜悅,不斷地開發學生潛能,使之成為發展的人,以實現課堂中個性的舒展、生命的涌動與可持續發展。
二 注重合作創新能力的培養
現階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的戰略性任務。但為什么很多情況下,學生被剝奪了自己探索知識的空間和時間。學生的休息時間全部用于應對繁重的作業以及繁多的月考,還要做大量的各種資料。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滿堂灌,即“填鴨式”教學。學生自己消化知識的權力被剝奪,學業負擔繁重,身心俱疲,自我掌握學習的主動性被教師扼殺。這是高分低能的培養模式,是典型的應試教育,怎么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呢?所以要努力構建“綠色課堂”,要給學生提供和諧的學習氛圍、發展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使求知的過程成為不斷改造的過程,讓學生在認識世界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創造力,使學生學會建構知識,學會創造知識,豐富情感世界,服務于人類社會。
創造性是一種十分復雜的心理現象,創造性人人皆有,至少創造性潛能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創造潛能,但都隱藏在心靈深處,如果沒有適當的條件,沒有激發它產生的催化劑,它就不可能釋放和表現出來。“綠色教學”要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給學生多一些時間和空間,多一些交流合作的領悟過程,少一些死記硬背,只有沿著科學的思路,提煉出方法,課堂才會充滿合作探究、創新的氛圍,才會生機勃勃。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心態和需要,不斷改進教學計劃,盡心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接受新知識,避免機械灌輸和訓練的負面影響。
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要把經過千年勞動建成的大廈指給學生看,而要引導他制作建筑材料和他共同建筑并教他建筑之術。”因此,教師不應照本宣科,而要運用自己的才智,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帶著自己的文化積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真正把融于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和智力價值挖掘出來,并適時地展示給學生,而不是只讓學生理解、認識和接受現有的科學結論,重在引導學生對現有知識的再認識、更新與創造,開發學生的潛能,啟迪思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其對問題的思考,鼓勵學生敢于超越前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交流、合作探究學習是“創新”的靈魂。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边@表明交流合作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沒有互動,教和學就無從談起;沒有互動,課堂就會失去光彩??v觀各種新科研成果的開發、創新思想的提出,都不是一個人想出來的,都是在一個團體中,各種想法相互交流、碰撞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需要這種交流互動,可以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模式,積極推行民主互助機制。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形成學生間相互幫扶,合作互助、自測互評、質疑解難、展示學習成果、拓展思維,從而營造“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課堂。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優差生之間、小組之間全方位、立體式的互動,通過心靈的對接、意見的溝通、思維的碰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從而實現學生高效學習、自主發展。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達到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創造性學習的和諧境界。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喚醒他們內在的潛能,開啟他們幽閉的心智,放飛他們囚禁的興趣,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創新,師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綠色課堂”。課堂會在教學相長、優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煥發出無限的生命激情與創新活力。
三 給課堂注入“源頭活水”
當今社會進入了信息化社會,通過網絡教學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知識面得以拓寬,新信息及時獲取,使課堂教學更富有吸引力,小小課堂融入了生活的大課堂,學生們也樂在其中。葉圣陶曾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后于學生發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整理、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僅是傳播書本知識,還應該有“生活處處皆課堂”的理念,能用睿智的頭腦引導學生;用聰慧的雙眼觀察學生;用靈敏的耳朵聆聽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創新。
如歷史學科教學,其實就是人類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發展進步的經驗史,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思想、文藝無所不包,歷史教科書所擷取的是其中的精華:治國安邦的道理、軍事外交的謀略、科技發明的創見、思想觀點的深刻、文學藝術的魅力,以及個人成就的歷程,無不給后人以智慧的啟迪。“綠色課堂”是讓學生在歷史和現實生活中找到取之不盡的“水源”,教師要與時俱進,海納百川,擷取精華,不斷地給課堂注入“源頭活水”。教師不僅要成為奔流不息的河流,還應當成為善于尋找“水源”的導師。歷史是一座千年古城,是一條推陳出新的文化長廊,是人類思想智慧寶庫的結晶。教師要善于將生活中鮮活的歷史文化注入課堂,將歷史教學與各學科結合起來,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做到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常教常新,學生們便會樂此不疲。課堂教學要發展學生的潛能,就要發揮歷史知識中所蘊含的文化陶冶功能,從而達到促進學生的理性、智慧、情感和人格等全面和諧發展。
語文、歷史學科的根本價值就是“人文性”,而人文性的核心就是“人”,即“生命”,而“綠色課堂”就是在追究和實現作為學科教育的價值與使命。因此,教師要努力尋找生活的“新水源”,在課堂注入涌動生命的“清泉”,讓學生暢快淋漓地飲到格外清新的“活水”,獲得長期可持續地發展。教師可以讓新的文學作品走進課堂;讓生活中感人的故事、視頻動漫、新聞、音樂等融入課堂。用賞識與關愛釀造生命課堂,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生活在贊賞聲中的學生學會了自信,生活在批評聲中的學生學會了指責。激勵能使人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使他人創造奇跡的催化劑和導火線,賞識就是“催長劑”,它能使原本只想做“小草”的人,成為“大樹”,使本來只想做“大樹”的人,成為“巨杉”。因此教師應樹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的信念,適時送去一個微笑、一份祝賀、一句問候,給他們信心和鼓勵。對于“差生”我總是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給學生一份真情、一張制作精美的卡片、一些溫暖的話語。如“能遇到你這樣的學生是我的運氣?!薄澳阋呀浾业搅诉m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繼續努力你會成功的?!薄澳阋呀浥α?,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你總是陽光笑臉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相信成功已經離你很近?!卑牙蠋煂W生的愛與信任送給每一個學生,這就等于給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創新的動力,給了學生自我展示的快樂,給了學生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收獲。
用“愛心與信任”為課堂注入了生命的“源頭活水”,為學生開創了課堂學習的“綠色通道”,讓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自信地“動”起來,生龍活虎,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潛能。為營造充滿生機活力的“綠色課堂”,我一直在努力尋找各種突破,然而從桎梏學生思維沉悶的傳統課堂到放飛學生心靈、充滿活力、開放的新課堂,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吾將上下而求索”。
“綠色教學”是一種人文精神的象征,它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發展,同時還兼顧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使學生以健康的心態和積極的價值取向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明辨是非,成為健康和諧發展的人。實施“綠色教學”對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關注學生潛能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構建“綠色課堂”,能不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人格個性等全面發展,這是值得教師深思及探究的價值問題。
參考文獻
[1]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2]黎奇主編.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張文軍、李云淑、王俊編著.高中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智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魏勇.用思想點燃課堂[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5]林進材.高效能教師的教學錦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