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也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很多青少年出現了上網成癮的病態心理。作為教師,我們應用責任心、愛心、耐心,合理疏導、興利抑弊正確地引導中學生的網上行為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了中學生沉溺網絡的原因以及引導其消除此不良習慣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網癮 認知調整 系統脫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087-02
當今社會,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媒體和信息獲得途徑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上網,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對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作為網絡的主力軍,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中交友、娛樂和學習,整個人都隨著網絡的發展而成長,不論是網絡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還是它給人們提供的豐富內容和參與平臺,都對青少年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心理發展、價值觀念等各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給青少年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新的疾病——網癮。
一 中學生沉溺網絡的原因
1.網絡充分滿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網絡是一個浩瀚的信息寶庫,其中天文、地理、科技、文化、娛樂等內容無所不包,對于他們來說有無窮的未知數,因而也就有了無窮的吸引力。
2.網絡為青少年提供了虛擬環境,實現了“心理補償”
在網絡游戲中尋找自信,在實際的學習中總是處于停滯不前或是落后掉隊的青少年,加之父母、老師的嚴加管教,再也尋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厭惡學習。只有在網絡游戲中尋找到自己的價值,在虛擬的世界里找到自我。
3.網絡更有效的滿足了青少年的交際需求
現在的中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缺少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有些父母只顧著工作,根本顧不上孩子的教育。因此,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或許在網吧里才能找到朋友間的照顧和熱情。一些不和睦家庭、單親家庭或親子關系不佳的家庭的孩子渴望與他人交流,而學校和家庭又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青少年的交友需求。在現實中得不到交際需求的滿足,他們就要轉而尋找其他途徑,網絡的出現便提供了這樣一個交際平臺。他們通過上網聊天、交友等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心中的孤獨感。故而對網絡產生了一種歸屬感和依賴感。
二 消除中學生沉溺網絡的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引導是消除網癮的關鍵,尤其是青少年,一定要正確引導。計算機世界是一個充滿神奇和誘惑的世界,但是里面的知識也是無限的,把他們引導到知識里,一定要有耐心,更要有方法。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做些什么呢?
1.從“三心”出發,教育學生調整好心態
責任心是其一。癮是一種強烈的興趣。引導青少年把這種癮指向正確的方向,培養他們對美好事物強烈的興趣,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用愛心滋潤學生們的心田,感化上網成癮少年。教師要做到像朋友、醫生一樣,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工作中實現“四同”:同吃、同住、同學習、同活動,時時刻刻讓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親人的呵護,遠離網吧,安心在學校學習。另外,耐心教育孩子又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出現不配合、反彈的現象,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不斷嘗試采取各種方法,耐心地解開他們心中的一個個“死結”。
2.從教育心理出發,提高學生抵制誘惑的能力
第一,努力引導孩子進行認知調整,合理利用網絡。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務,身心健康是青少年發育發展的關鍵,然后理出網絡對青少年的危害,認識網癮是一種心理障礙和異常行為,需要及時診斷治療。引導學生認識在網絡上得到的一些虛擬的物品和錢幣,在現實中毫無用處,如果要在現實中得到好的東西唯有努力學習。同時,針對每個學生成癮的程度,采取有針對性的談心、座談、自我反思、剖析、開演講班會,組織觀看上網成癮危害的影片,促使他們自警、自勵、自律、自醒。
教師還應當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網上的活動加以控制和引導。比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從網絡中下載的教育圖片、文章等資料輔助學生學習,定期向學生推薦內容健康的優秀教育、科技新聞、網站,設立校園專門的聊天室或心理教育欄目,及時為青少年排解心理問題。這樣,變“堵”為“疏”,引導青少年正確、健康地利用網絡學習,使互聯網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有效求知工具。
第二,千方百計地引導孩子學會轉移。首先,可用意識替換法,利用想象力,用現實中好的情境來替換網絡游戲中的虛擬世界。如使學生想象自己在教室中學習,通過努力使自己的成績不斷上升的意境等。其次,教師還可幫助學生重建新的興趣點,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實現目標,并幫助他們訂立具體的實施計劃。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把時間用在健康有益的活動上,自然而然就減弱了網絡的吸引。還可以經常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班團隊演講活動、課外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溫暖,享受從中取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把過度沉溺于網上聊天、交友、游戲的學生拉回到現實生活中來。
第三,積極引導成癮的學生系統脫敏。戒除網癮,最重要的一條是嚴格控制上網時間。如可以把學生喜歡的游戲按吸引力分級,從最低級開始,玩一次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意志力克制網癮,看能堅持多少天不玩,直至學生克服了此游戲的吸引,然后再進入下一級進行脫敏。還可以與學生協商定出總體計劃,在兩個月內逐步減少上網的時間,如原來每天沉迷網絡10個小時以上,則第一周期減少為7個小時,第二周期為5個小時,第三周期為3個小時,第四周期為2個小時。網癮者能按計劃執行則給予相應的獎勵(用代幣制),即每周發給適當的代幣,最后則換為物品。做不到時可將他參加課外活動的時間減少,或讓同學找他談話,使他充分認識到過分沉迷網絡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前途,使自己不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影響了自己的學智成長和身心健康。這樣就能使他們逐漸走向正常,回歸家庭、回歸學校。
總之,要用恒心去挽救這些上網成癮的孩子,要家校合一,合理疏導,興利抑弊,引導他們糾正自己迷戀網絡的病征,正確認識網絡,選擇網絡,使用網絡,綠色上網,用網絡豐富健康的人生。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