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推進,我們深切地感到,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并不徹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來自其本身的需要,要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課堂教學設計就要從研究學生入手,要從關注學生的認知點、興趣點和困惑點開始。雙塔區燕都小學依據自己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推出了高年級的“課前自主預習,課上合作探究展示”。低年級的“玩中學”課改新路,它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引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一年多的實踐與摸索,從課改中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教學方法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愛好,用興趣來引路,用感情來導航,把僵化呆板的課堂變為充滿活力的學習沃土,在這片沃土上,師生共同成長,共同提高,百花齊放的課改新局面正以嶄新的風貌展現在我們面前。
時間的腳步已經邁進了2013年的春天,雙塔區燕都小學的課堂改革也從播種希望、辛勤耕耘到了課改的金秋時節。一路雖然有崎嶇,有坦途;有失敗的痛苦,有成功的喜悅……但仰頭觀看花果滿山的美景,碩果盈枝的豐收景象,這份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玩中學”的新型課改教學是本次課改中低年級階段的一項重要課題,“玩中學”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等特點而實施的一種適合其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自主學習能力、自制能力都尚未成熟,怎樣用全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參與到學習中來,并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是這次課改的主要目標。
目標確定以后,在實驗探索中先后涌現出多名課改典型。如張老師在學習生字中用趣味教學法“生字寶寶回家”讓學生耳目一新,在游戲中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受到了人格的教育培養,即從小要有樂于助人的好品質;這種教學過程是在全班同學對生字認識、熟練以后,老師用簡單輕快的畫筆在黑板上勾勒出小朋友喜歡的小房子、蘋果樹等。讓小朋友把已學過的生字卡片通過認讀、領讀,充當樂于助人小朋友,然后把這些生字卡片粘貼在小房子或大蘋果樹中,此舉加深了對生字學習的印象,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在輕松、歡快的學習氣氛中體驗到了學習的無窮樂趣,使學習的生字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無獨有偶,在課改中總有別出心裁、另辟蹊徑的探索者,如王老師是一名數學教師她在教學中大量運用繪畫、手工等直觀的教學材料,把枯燥呆板的數學問題融入到美麗的大自然中,體現了數學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學習新天地,走進她所執教的“用數學”課堂,你就會發現她在“玩中學”課改實踐中運用自身的優勢,使她的數學課有別于他人的新穎之處。
進入本節知識學習的第一流程——“回顧舊知”,黑板上張貼著老師動手制作的剪貼畫,一座座具有卡通情趣的小房子,小房子分別寫著這些數學7、6、5、4、3在小房子的下方貼著姿態各異、招人喜歡的小動物,每個動物旁邊都有一道算式,但沒有結果,如“7-1=”“4+3=”“7-2=”“7-5=”“7-3=”。這時,老師用兒童的口吻與生對話:“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生:“秋天”,師:“你對秋天有什么感受?”生:“美麗……收獲……天氣變冷了,衣服穿得比夏季要厚些……”師:“是呀!我們需要增加衣物,小動物們也要找更暖和的地方過冬了,誰能幫助這些動物朋友找到屬于它的小房子呢?”小學生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計算,并爭先恐后地幫這些小動物找房子。其實,這部分學習就是連線題,或是填空題,非常平淡地回顧了舊知學習,在老師的設計下,讓學生們用最感興趣、最愿意參與的手段開展了學習。用這種幫小動物找合適的家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參與的熱情高漲,每個人都想成為樂于助人的好孩子,為小動物提供熱心幫助,同時也鞏固了所學知識,平淡中能出新奇,這就是老師的高妙之處。
在接下來的“新知學習”“鞏固練習”等教學流程中,張老師始終以秋天這個美麗的季節為主線。先后用“秋天的田野”“秋天的莊稼院”“秋天的郊游”等一系列圖片完成了本節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同時也在以“秋”為主線的教學手段中學習了新的知識。王老師用自己的美術基本功、語言基本功把學生帶到了美麗的大自然中,帶到現實生活中,解決了數學課的沉悶氣氛,并在歡快、輕松、明朗的愉悅氣氛下,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這正是“玩中學”學習數學課改的典型課例。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玩中學”課改中,老師的“情景劇”“謎語”“講故事”等各種教學手段,使低年級“玩中學”的課改實施呈現出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新型課堂氛圍,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老師在探索、嘗試中也體驗到了課改的樂趣。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課改中缺乏必備的教師基本功,想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良師益友,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是“望洋興嘆”,或是“臨淵羨魚”,還是“退而結網”,是我們必須面對、必須思考、必須解決的問題。在“吹、打、彈、唱”中奏響課改之曲,在積極、主動、勇于探索中譜寫課改新篇章。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