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是中國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標志。新課程改革十分重視這門學科的開設和改革。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修訂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進一步要求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究竟如何增強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根據新課程改革精神以及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活動課,是增強其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 高度重視并搞好活動課教學
初中各年級思想政治課新教材的一個明顯特點是用活動替代了以往的課后練習。這是一種新型的更為別致的練習,這是充分考慮了青少年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征而做出的重大改革,為青少年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培養技能、提高覺悟創造了實踐機會和具體的前提條件。新教材對活動的安排是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耀眼亮點,得到了教材審查委員會的充分肯定。為保證活動課的有效開展,新的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特意規定用總課時20%的時間開展活動或進行實踐,可見對活動課的重視程度。活動作為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在于活動本身的特殊功能。有專家認為:活動是溝通青少年心理與社會的橋梁,是合成理性行為與境遇性行為的反應堆,是感悟人生與體驗人生的場地,這是很有見地的。對青少年來說,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個特殊心理變化歷程,需要適當的形式,而活動恰恰為青少年鍛造良好的心理品質提供了機會。青少年學生大可通過參與活動,探究、體驗、感悟人生,獲取終身有用的東西,養成良好的品德。作為思想政治教師,不但要增加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演講、辯論、表演以及觀看影視錄像等活動,而且要充分利用所在地的教育資源,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社區服務,以及引導學生搜集資料,舉辦展覽、壁報等活動;并安排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等。
二 選擇恰當的活動形式
初中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活動形式多樣,下面介紹幾種常用形式。
1.開展研究性學習
它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一般依次經過提出問題、制訂計劃、搜集材料、形成解釋、驗證結論、評價教學六個階段的活動。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舉辦報告會
思想政治課的報告會,可以結合各科學習內容來舉行,可分為:專題報告會、英模報告會、時事報告會、讀書報告會等多種具體形式。報告人可以請校外的,也可以請校內的,可以請學校領導、老師,也可以由學生自己來報告。報告會后應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或者寫聽報告的感想,這樣既能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又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3.寫小論文
它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提高思想覺悟的有效形式。一般要求一事一議,論證時學生要用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文章觀點要鮮明,主題要有意義。可開展比賽,可由教師指導修改,也可開展小論文宣講會,學生互學互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作能力。
4.組織學生參觀訪問
它是思想政治課理論結合實際的重要形式,根據學校所在地的條件來選擇確定參觀訪問的對象,如紅色教育基地、歷史悠久的建筑物、文物館、新農村建設等。要明確參觀訪問的目的要求,要守紀律、懂禮貌、注意安全,并做好記錄。參觀訪問結束后,學生要布置學生整理參觀訪問的材料,也可以召開座談會、報告會等,以鞏固參觀訪問的成果。
5.組織社會調查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和分析社會現象,教師要制訂周密的調查計劃,并要求學生收集社會資料,并進行分析整理。調查結束后要寫調查報告,或對有關部門工作提出專題建議。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參與管理社會工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
6.參加社區服務
學生參加社區服務時,教師要精心計劃,一要學生力所能及;二要活動有教育意義,并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三要做好組織工作,確保學生安全。通過學生參加社區服務,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意識、助人為樂精神教育,為社區建設和發展服務。
三 遵循思想政治課實踐活動的原則
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1.實踐性原則
要切實讓學生親自去做、去活動、去實踐,讓學生廣泛參加社會實踐,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在做中了解生活,認識、改造和完善自己。
2.自主性原則
實踐活動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原則,教師不得包辦代替,要由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活動。學生是活動的主人,教師在活動中當參謀,給學生以啟發、幫助和指導,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靈活性原則
組織思想政治課的活動,要采取靈活機動的辦法,要根據本地的經濟、文化和教育實際狀況,利用本地有利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
總之,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活動,是學校與社會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個人與集體相結合、課外與課內相結合的一條紐帶。它是學生增長知識、擴大信息量、提高思想覺悟、培養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重要方法。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