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是現代課程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重要體現,對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來說,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并在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中,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為此,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中,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課堂構建的基本引線,合理開展課堂互動活動,因材施教,及時解決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上來提高課堂的參與度,積極改進與完善課堂教學評價,滿足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需求。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學習動機 主體性 互動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105-02
一 學生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
學生的主體性從內涵上講,即是以“學生為中心”來組織課堂教學,強調學生在教學環節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傳統的課堂教學,將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被動接受者,不僅難以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學習力,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力。因此,更新教學觀念,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生主體性教學的意義,圍繞學生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借助于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努力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并從興趣學習中來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答疑,并從課堂教學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構建中來融入“主體性”教學思路。
1.以課堂教學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
高中英語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施動者,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從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上來營造積極、和諧的課堂環境,從而靈活融入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對課堂教學重點與難點的消化與掌握。同時,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引導,充分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增進學生探究學習興趣,為實現創新課堂教學奠定思想基礎。
2.以創新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參與度
創新是推動教育發展的動力,也是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能力的重要體現。加強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堅持學生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從課堂交際中來發現學生的優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知識的互動與融合,積極擴展英語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生活化的英語活動中來提高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構建靈活的課堂教學框架,注重學生評價教學的應用,尊重學生的人格特質,激勵學生自覺學習英語。
3.從教學過程中來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
課堂教學是基于學習實踐,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引導學生接受新知識,獲取新方法。為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提高,需要借助于不斷變換的教學方法來體現,探究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問題與困惑,引領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求索,并從中獲得知識的熏陶和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元化課堂教學方法,注重整體與個體的互補與組合,扎實教學基礎,內化課堂自主能力,適應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全新環境。
4.倡導民主與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在師生關系的構建上,更加倡導民主與平等的和諧關系。學生的想法是值得尊重的,對學生的良好建議是值得肯定的,營造師生友好氛圍,必須從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理解和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貫穿于英語課堂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從融洽、平和的師生關系構建中來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 英語課堂引入學生主體性教學的策略
現代教學技術與教育手段的發展,對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時期高中英語教學實際,轉變思維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為迫切。
1.強化英語學習動機教學
動機是一種心理活動,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關系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為此,針對課堂教學中學習動機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只有從學生心理上來引導學生構建積極的學習動機,才能更好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從以下幾點來著手:
第一,構建切合學生心理的問題情境,問題教學是激發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之一,結合高中英語教學目標,設置科學、有效的問題情境,優化提問的方式,把握學生的思維實際,既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又要照顧學生的學習信心。如在講解“Healthy eating”時,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提問,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飲食習慣,設置問題:Everybody has to eat,but do you eat a healthy diet? Do you know that the food you eat helps you grow in different ways? 這些問題的提出,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有利于課堂氛圍的營造。同時,在問題情境構設中,對于回答的方式上,可以融入學生的見解,而非簡單的肯定或否定回答。由此來進一步加深對問題的探討,讓學生能從回答中挖掘自身的學習興趣。
第二,注重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及時評價,適時、恰當的課堂評價,不僅能夠發現學生的優點,還能夠從對學生的鼓勵中,極大提升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興趣,同時,還能夠從客觀的評價中,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改進自身的缺點。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要給予積極暗示,如引入國際交流合作時英語的重要意義,更能從心理上來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緊迫感和必要性。
第三,注重開放的學生思維,摒棄傳統英語教學中知識灌輸的弊端,提倡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性與自主性,啟迪學生能夠從問題情境中來主動獲取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在講解The Olympic Games時,可以適當設置問題The origin of the Olympic Games;問題The cities used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問題The sports in the Olympic Games.從而讓學生從課文閱讀中加深對奧運會的理解與認識。
2.注重個體差異,強化因材施教
英語學習作為一項課程教學來說,由于學生自身英語水平的差異性,在教學實踐中宜采用不同的方式來區別對待。首先,在把握學生整體英語能力的基礎上,注重學生自身的基礎與特點,結合不同的知識點,通過開展分層次教學法,來滿足不同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吸收。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從增加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來提升其水平,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加強對教材內知識點的學習,對于內向的學生,多為其創造口語表達的機會,以強化對其自信心的鍛煉。其次,在教學材料的選擇上,立足教材,超于教材,適當選擇報紙、雜志等英語資源,從詞匯量及語言能力上來逐級提升學生的英語興趣。
3.強化課堂互動教學
教學互動是增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有效途徑,也是營造寬松愉悅課堂氛圍的有效方式,為此,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積極發揮課堂互動的作用,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課堂教學資源的合理安排,既要從寬度上把握整體方向,又要從深度上衡量學生的實際水平。同時,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活動,如組織課堂辯論、開展課堂話劇表演,讓學生在口語訓練中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
4.強化分組教學,調動學生的主體性
對英語課堂實施分組化教學,通過優勢互補來構建組內互助、組間競爭的學習分組,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的實施中,通過討論、合作,推選各自的發言代表,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得到適當的輔導,還能從集體榮譽中形成學習合力,共同推動學生的成長與提升。
三 總結
高中階段的學生可塑性較強,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關心學生的成長中來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提升自身的主動性,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懂得合作、創造、責任、進取,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不斷從師生間的溝通與情感碰撞中融洽關系,營造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和諧氛圍。
參考文獻
[1]吳敏.高中英語分層教學實驗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羅永勤.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角色扮演[D].西南大學,2006
[3]穆曉莉.高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學生主體性學習策略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