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一輪課改下,我校深入推進“高效課堂”改革,思想品德課教師都在運用“導學案”為載體的學案導學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為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進行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導學案問題設計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談談如何科學地設計問題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 問題設計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119-02
我校自2011年9月起啟動“高效課堂”改革以來,深入推進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宗旨,以“導學案”為載體的學案導學教學法的廣泛實施。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我校政治教研組的老師們積極致力于研究“如何編寫導學案”“如何使用好導學案”等課題,并為此作出了不懈地努力與探索,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通過參與不同學科的聽課評課活動,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編寫出好的導學案是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而編寫出好的導學案關鍵還在于優(yōu)化導學案的問題設計。
許多教師對導學案的問題設計缺乏科學認識,不能有效地運用問題達成教學目標,主要表現(xiàn)為:設計的問題啟發(fā)性不強,直問直答式的問題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探究能力;問題設計隨意,沒有梯度性,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提出不同層次的目標要求;設問太難,超出學生的認知能力,無法讓學生把握學習重點;設計問題的目的性不強,偏離學習目標等,導致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高。
任何課堂教學都離不開提問,思想品德教學尤其如此。有效的問題設計能啟迪學生的心智,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感悟生活,完善學生已有的知識結(jié)構,使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和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見解,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chuàng)新意識。
那么,在導學案的編寫過程中應如何科學設計問題,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結(jié)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 問題設計要有靈活性
有些課堂,教師提問直來直去,過于機械死板,啟發(fā)性不強,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樣的提問感到索然無味,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為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教師必須在備課時就要巧妙地設計問題,注意問題的靈活性和開放性,通過提問啟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開動腦筋,認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回答問題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
如在編寫九年級第七課第二框“學會合理消費”的導學案時,筆者設計了“說說你身邊的人在消費些什么?”和“在消費過程中應注意些什么問題?”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列舉身邊的消費現(xiàn)象,認識到非理性消費的危害及學會理財?shù)闹匾裕偨Y(jié)理性消費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理財,避免非理性消費。靈活性的問題,能促使學生全面理解、深入思考問題,并用獨特的思考方式去探索、發(fā)現(xiàn)、歸納知識,對有效構建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十分有益。
二 問題設計要有針對性
問題設計必須依據(jù)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設計問題的方向、依據(jù),也是問題的價值所在。如果問題設計過于隨意,偏離教學目標,就會使教學無效或低效。
例如,在一節(jié)公開課上,授課教師在講到“內(nèi)在美與外在美的關系”時,首先在多媒體課件上展示了兩位明星的照片,然后提問“看一看,誰更美?”課堂上學生們七嘴八舌爭個不停。很顯然這個問題設計太過于隨意,嚴重偏離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達不到鍛煉學生思維的目的,毫無意義,毫無價值,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 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
課堂問題設計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所設計的問題要難易適度,能觸及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如在編寫八年級下冊第一課第二框“我們享有廣泛的權利”的第二個內(nèi)容“正確行使權利”的導學案時,筆者首先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設計了一個問題:“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
這個問題能直接在教材上找到,一般同學都能回答。在這個基礎上,我又編寫了下面的問題:2011年春,某村村民和同伴從商場購物出來,發(fā)現(xiàn)一人正在偷自己的電動車,于是糾集同伴將偷車未遂的李某活活打死,該村民和同伴被公安機關抓獲,并以故意傷人致死罪判了刑。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1)你覺得該村民應該被判刑嗎?為什么?(2)結(jié)合所學知識談談公民在行使權利時應注意什么問題?(3)你有過權利被侵害的經(jīng)歷嗎?你是如何處理的?
此問題設計通過補充新材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新的情境,然后根據(jù)材料和教學目標設計了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幾個問題,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入求知的高度,同時也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需求。
四 問題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
問題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實際能力來確定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偏難或偏易。例如,在前不久的一次公開課上,授課教師在教學“我能行”一框時,在課堂上多次提出這樣的問題:“能夠直接坦然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是什么表現(xiàn)?”“在生活中自以為是,看不起別人,是什么表現(xiàn)?”“一遇到挫折就垂頭喪氣,唉聲嘆氣,是什么表現(xiàn)?”等等,學生異口同聲地大聲回答,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但是這樣的問題,設計過于簡單,造成部分學生感到獲取新知識過于容易而自滿,會導致學習熱情下降。
再如,在去年的課堂教學競賽中,授課教師在教學“造福人民的經(jīng)濟制度”這一框時,在課的最后讓學生總結(jié)“公有制經(jīng)濟與非公有制經(jīng)濟的關系”。這個問題難度過大,學生一時無從回答,產(chǎn)生思維“卡殼”現(xiàn)象,抑制了學生智能的發(fā)揮,阻礙思維的發(fā)展,甚至導致有的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
五 問題設計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引起和維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對感興趣的事物人們能積極、愉快地進行探究。思想品德課教材涉及大量的背景材料,如歷史典故、名人逸事、圖片資料、案例等。這些背景材料學生早就把它們當成故事在上課之前就閱讀過了。課堂上能引起學生興趣的主要是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或是最近發(fā)生的新鮮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挖掘相關材料,以學生掌握的知識水平為前提,緊扣與教材設計、教材知識點密切相關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增強趣味性,誘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而且還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例如,在編寫八年級下冊第八課第一框“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的導學案時,我設計了以下的導入:
首先讓學生在多媒體課件上欣賞圖片:2012年“3·15”的主題是“消費與安全”。
(老師導入:3月15日這一天,各大商場、超市都有這樣的標語“天天3·15”“顧客是上帝”。)
請問:(1)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的消費真的是“天天3·15”嗎?(2)我們每次消費享受的都是上帝的待遇嗎?為什么?(3)從“金華火腿”到“蘇丹紅”,從“霸王條款”到“地溝油”,誰是受害者?消費者的權益為什么常被侵害?
很顯然,學生的學習興趣瞬間被激發(fā)了,產(chǎn)生了強烈的探索新知的欲望,自然而然地就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總之,思想品德導學案的問題設計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教師只有設計出高質(zhì)量的問題,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才能在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否則,導學案很可能就成為習題案,教師辛苦,學生疲憊,課堂效率卻低下。當然,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問題設計還有很多的技巧和學問,作為教師,要勤于思考、善于總結(jié),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馬巧鳳.科學設計問題 實現(xiàn)有效教學[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中旬),2013(3)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