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練習,總是讓學生畏懼,讓教師頭疼。學生作文常常是語言枯燥、條理混亂、抄襲例文、敷衍了事。更讓教師擔憂的是,學生一提到作文他們就噤若寒蟬。其原因在于學生認知水平較低,生活積累較少,寫作興趣有待開發。所以,緊扣生活實踐,激活表達欲望,培養表達能力,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基本途徑。
一 暢所欲言,激發興趣——談
讓學生敢寫、愿寫作文,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這就必須消除他們對作文的畏懼心理。“寫什么”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了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生活素材,從三年級開始,筆者要求學生每天講述一件新鮮事,新鮮事不一定是大事,點滴小事同樣可以。學生先在小組中講,再由小組推薦一個代表,利用課前五分鐘講故事。教師除了要做一個表揚為主的評價外,還要求學生對講述者做一個評價:意思講清楚了沒有?是不是有順序?重要的地方聽明白了嗎?經過較長時間訓練后,學生基本形成了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然后開始要求學生寫新鮮事,我告訴他們:“老師希望了解每位同學的新鮮事,課堂上只能聽一兩位同學的,太遺憾了。并且,要是你們的發現能讓家長也了解,那不是更好嗎?”于是,學生開始把他們的故事寫在日記本上,日記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學生愿意完成的常規性作業。對于學生日記的評價我注重發掘優點,即使非常差,也要找出優點進行表揚。學生們感覺到了原來作文就是自己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思想上的壓力大大減輕,喜歡寫日記了,甚至在老師沒布置的情況下有的同學也主動地寫。這樣,激發了學生愿意表達的積極性,消除了他們對作文的畏懼心理。
二 引導觀察,細致入微——看
觀察浮光掠影,筆下空洞無物,這是學生的通病。要想學生寫的作文言之有物,有血有肉,有話可寫,說得詳細,就應教會他們怎么觀察。為此,只要可能,作文前我總是要求學生挖掘大腦中的記憶,或帶領學生先看后寫。如三年級第一單元的作文是要求寫一處景物,我便利用課余先帶領學生參觀了校園,讓學生討論確定哪些景物應是作文中的重點。然后再帶領學生重點觀察校園的舞臺、假山、后山,參觀的過程中告訴學生要看仔細,不但要看,而且要看清楚。如假山的形狀、假山下的水池、水池中的游魚等。我還讓學生邊看邊談,談談自己看到些什么,尤其是看到些什么不易發現的東西。在積累了一點的觀察經驗后,再讓學生根據剛才學到的觀察法,回家看看家鄉的竹林,山下的小溪,回憶曾經去過的美麗地方,等學生積累了比較多的感性認識之后,再組織班隊活動,讓大家夸夸自己的家鄉。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作文,便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所以,發掘學生記憶,增加感性認識,是避免作文空洞的一個好辦法。
三 再現生活,善于表達——練
學生作文內容干癟、沒有條理是一個通病,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些毛病呢?這要與觀察能力的培養聯系起來。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告訴學生觀察順序、觀察重點、觀察的細致度。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強化練習。如在訓練學生具體描寫的這個問題上,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家鄉的一棵樹”、“這棵樹真小呀!”、“今天真熱呀!”、“爸爸對我特別好”、“我很難過”等,讓學生分析怎樣把這些句子寫具體。如第一句“家鄉的一棵樹”,學生往往只會說樹高、樹大,除此之外還可以說些什么呢?筆者和學生一起分析,我們還可以從樹的位置、樹的高度、樹干的粗細、枝葉的繁茂、形狀、顏色,樹的花、果,早上、中午、晚上它有什么不同,初夏秋冬有什么不一樣等,再想想,這里為什么會出現這棵樹呢?(爸爸栽的?自己長出來的?),它給我們帶來什么方便?我們對它是什么態度?學生仔細一分析,就一棵樹,還真有說不完的話,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就多了。再如“我很難過”,老師和學生一起分析,把它做成了一個作文題目。大家又一起分析了:難過的原因是什么?(是受到老師的批評)為什么老師會批評呢?老師是怎么批評的?自己當時有什么想法?自己錯在哪里?自己決心以后怎么做?學生這么一想,話就多起來了,寫起來自然也就有了真情實感。經常進行這類練習,學生寫起作文來自然思維開闊,才會有得心應手的感受。當然,在指導具體描寫的進程中還要注意糾正學生作文條理混亂問題。
四 展示成果,賞析作品——辨
每個人都會有榮譽感,小學生也不例外。他們也渴望得到大家的認可,受到老師的表彰;同時也應學會欣賞別人的作品,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為此,我每周組織一次“新聞”展覽,把學生日記中事件真實新穎,表達具體的展覽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作為榜樣,供全班學生品評。每次學生的作文,我也選擇其中的優秀作品,由該生按照標準的格式工工整整地重新抄寫在老師提供的稿紙上,編輯成一本《班級優秀作文選》,放在班級圖書角,讓學生感受成功,在欣賞中取長補短;還鼓勵學生積極向學校廣播站提供稿件,聽到自己的文章在校園廣播中播出,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光榮。期中家長會,家長們看到自己的孩子作文出現在《班級優秀作文集》中,家長也會很高興,回家自然會表揚孩子。到了期末,組織學生對《班級優秀作文集》中的文章、平時作文中漏選的優秀作文進行評價,評選優秀作文1~5篇,由班級頒發獎狀。也許在大人看來區區一張班級獎狀無足重輕,但這是老師和全班同學對自己成果的認可,學生們是很在意的。成果的展示,滿足了學生的榮譽感,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興趣和自覺提高作文能力的積極性,學生作文興趣有了,作文不再是被迫寫而是自己樂意寫。
說、看、練、辨,是我進行起步作文教學的基本方法。 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和時間,而且會有比較多的曲折和反復。但是只要堅持下來,作文教學就如生活一樣豐富多彩、鮮艷多姿,學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編造,而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是他們心泉的自然流淌。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