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體育課程是國民身體素質的基礎保障,對培養人才和提高全民身體素質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應提高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改進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養成堅持鍛煉的良好習慣。作為體育教師如何轉變教育觀念,從傳統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培養適應新時代的人才?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淺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初中 體育課堂 和諧 游戲 情感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155-01
一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傳統的教學,體育教師在上課時只是以簡單的命令去要求學生做,對于學生是否喜歡從不考慮,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初中體育課堂上,體育老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鍛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和諧課堂的氛圍。其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運動項目,也可以自帶體育用品。教師可通過自身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平時的課堂訓練中,學生往往處于較放松的狀態,通過體育教師的鼓勵和信任,可以激發學生的潛力。如在一次800米的期末考試中,我們班的女學生只有兩個人合格。其他同學有的因為緊張沒有參與考試,有的沒有跑完,還有的跑幾步就已經累了,于是就停下來走了,根據我平時的了解,這些學生身體素質還可以,但是她們還沒跑就很緊張,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只能補考。于是在補考前,我像好朋友一樣與她們聊天,鼓勵她們說:“這次補考,降低要求,只要你們堅持跑完800米,中途沒有停下來,不管成績怎樣,都算合格,合格后我請你們吃飯。”學生很高興。補考那天全部合格,其中有幾個學生還超常發揮,雖然這次的考試時間、要求和前一次一樣,但結果卻大不一樣。因此,作為體育教師,除了具有優良的品德、較高的知識涵養外,還應善于改善師生關系,走進學生的內心,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 把游戲引入課堂,寓教于樂
體育課堂有別于其他的課堂,在室外進行教學,學生的活動相對較豐富,課堂教學靈活多變。作為中學體育教師應努力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豐富的內涵和引人入勝的游戲活動,進行快樂教學。在游戲中,把握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幫助其掌握體育運動技術。把游戲引入課堂,寓教于樂,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獲得良好的身體鍛煉和情感的培養,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身心健康,享受體育的樂趣。因此體育課游戲教學成為開發中學生智力、體力和基本活動能力的有效手段,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下接受學習、訓練,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進行中長跑訓練時,改變以往繞操場跑道練習,讓學生參與游戲“圓形曲線跑”,其目的是提高奔跑能力。在這個游戲中學生手拉手圍成圓圈,用單雙報數的辦法分成兩組,一組擔任“障礙物”站在圓圈上,另外一組繞“障礙物”按要求進行曲線跑。按規定的圈數和要求做各種練習,用最少時間跑回原位的一組勝利。兩組交替角色,可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調整游戲的難度。又如在“踩影子”的游戲中,為了發展學生快速反應的能力和快速奔跑的能力,體育教師可讓學生兩人組成一組,在規定的范圍區域內,一人奔跑躲閃,但不得跑離圓圈,另一人去踩影子,只能踩奔跑同學頭部的影子,其他部位不算,不能用手推、拉、打對方,踩中后互相交換。這樣學生在游戲中樂此不疲,有效地培養了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達到了預期效果。
三 體育課堂中結合學生情感進行教學
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注重傳授技能,片面強調身體鍛煉,忽視了情感的作用。甚至有的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已經習慣了教師“放羊式”的教學模式,不愿意教師過多的約束,否則很容易造成學生與體育教師對立,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課堂氛圍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記得一次體育課,上課鈴聲響后,其他學生都已經排好隊準備上課了。只有一位學生還在操場一旁,不來排隊。于是我跑過去厲聲喊道:“怎么回事?沒看見其他同學在等你嗎?”隨后,這位學生悶悶不樂地來到了隊伍中。在接下來的體育訓練中他的狀態不太好,有些心不在焉。本想訓他一頓,后來轉念一想,會不會這位學生有什么事?我就把他叫到一邊,關心地詢問原因,最后得知是因為上一堂課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心情不好。于是我就耐心地開導他說:“老師與你父母一樣,恨鐵不成鋼,批評你也是愛你的一種表達方式,你不應該把上一堂課的情緒帶到這堂課來,這樣不僅會影響到你這節課的學習情緒,也會影響到我的情緒的。”他低下頭說:“老師,我錯了。”課后,我們成了朋友。在以后的教學中,這位學生表現很積極,學習成績進步很大。
總之,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和諧、快樂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學習知識,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增進情感,創造和諧高效的課堂,有利于培養新時代的接班人。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