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學生的音、體、美素質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時代為美術課堂教育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對美術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美術教師,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激發美術課堂的活力與激情,讓美術課堂不再是可有可無的“技能課”?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美術課堂 興趣 創新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156-01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對于感興趣的東西,能迅速燃起學習的欲望。以往的美術課,很多的美術老師總是拿出一個實物或一副掛圖,讓學生自己去繪畫。試想,對于這樣沒有一點生氣的實物,學生如何有興趣呢?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是美術課堂成功的關鍵因素,也是美術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如我在教學向日葵一課時先介紹這幅畫的相關趣聞軼事:1987年在英國倫敦蘇富比拍賣行進行拍賣,日本一家保險公司用4000萬美元搶購了梵高的《向日葵》,整個競拍拍賣時間僅4分30秒。聽了這段介紹,課堂活起來了,學生的所有注意力都被集中到這幅畫上來了。我還介紹了作者梵高為創作《向日葵》的兩幅手稿,緊接著我再讓學生看教材中有關《向日葵》的創作背景和作者創作手稿。這樣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增強興趣,拓展美術教學空間,豐富教學內容,又吸引學生思考作品中的用色、用筆、構圖等較難理解的問題。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 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美術教育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其獨特的作用,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美術教育影響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興趣愛好,提高了審美能力,鍛煉了創新思維。美術教師不僅要傳授美術繪畫的基本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發揮美術教育的優勢,才能達到培養學生的目的。如以《我愛家鄉風光美》為主題創作一幅畫,教師不要預先設定內容,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通過想象去創作。下課前,我檢查學生的作品,有的學生為了體現家鄉的繁榮景象美,畫了熱鬧的市場;有的學生畫了寧靜的小街美;有的畫了幽靜的村前小園;有的學生喜歡春天美麗的田野,畫了大片綠油油的莊稼;有些學生喜歡秋天畫了碩果累累的果樹……同學們的作業完全沒有抄襲,內容非常豐富,能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教師對學生們獨特的意境構思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又如在《觸摸美麗》一課中,我把課堂搬到室外,讓學生閉上眼睛,隨意地觸摸身邊任何的物體。在清新的空氣里自由地行走、飛翔,心情舒暢,進而集中注意力,豐富了想象力。同學們在放松的同時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創造欲。
三 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
美術課堂知識和理論包含了繪畫、雕塑、建筑和工藝美術等,其內容涉及古今中外,信息量較大。同時美術課程課時安排少,而學生對美術知識的需求與教材內容的局限形成了矛盾,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解決好這些矛盾。因此,美術課程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提高課堂效率、容量,才能在有限的45分鐘內完成美術課堂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如在備課時把相關的知識點、文字說明、美術作品圖像制成課件,節省了時間,同時也可以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身臨其境的影像等,讓學生充分欣賞和感受美術的美。如在欣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時,由于時空的限制,學生很難體會作者描繪的情境,畫面上人物、市井、街道從教材上很難看清楚,學生感到乏味,更無法調動學生的審美激情,達到有效的欣賞效果,若利用多媒體手段把作品局部放大,制成動畫效果,使畫面精美逼真,就能清楚地觀賞,從而開闊學生眼界,豐富了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認識作者所描繪的情境,并對美術產生新的認識。
四 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美術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課堂氣氛一般都較良好,學生自由發揮,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創造精神。這時候教師要做引導,讓學生鬧中有序,同時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課堂氣氛,讓美術課堂成為學生體驗情感和激情創作的場所。如在教學《最后的晚餐》這一課,我開始講述耶穌和他的門徒共進最后一頓晚餐。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十二個門徒沿著餐桌坐,畫面表現的人物繁多,表情迥異,驚恐、憤怒、懷疑等。耶穌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我說:“同學們,從畫面上的表情,你能看出是哪個門徒出賣了耶穌嗎?”同學們興趣高漲,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畫面人物的表情動態,走到講臺中央,學著耶穌的樣子把雙手一攤,然后說:“誰來演耶穌的十二個門徒?”這時有十二個學生分別飾演了耶穌的十二個門徒。他們表現得淋漓盡致,贏得了其他同學的喝彩,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這種教學方式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參與,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無定法,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學會用藝術表現與藝術思維認識世界,提高美術素養和綜合素質。作為新形勢下的美術教師為了社會的發展,應當持之以恒去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責任編輯:李爽〕